信息技术的创新初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必修课以信息技术基础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主,选修课为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与兴趣密不可分。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该事物中,注意力集中,关注与此有关联的事物,思维活跃,近距离地观察该事物,广泛了解该事物,从比较深的层次看待和研究该事物,这就容易对该事物有新的发现,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于一个事物,大家都了解的,你也了解,你对该事物的认识和别人一样,那么你就不可能在该事物上有所发现和创新。只有在比常人了解得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广泛了解某一事物,对该事物的了解就会比别人多;从深层次研究某一事物,对该事物的研究就会比别人透;所以,就容易有所创新。学生的创新有两个层次,一个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一个是对教学内容以外的事物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低层次的创新,对教学内容以外的事物创新是高层次的创新。创新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通常先有低级的创新,而后才有高级的创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了新的理解,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做出了教科书里没有的东西和老师没有讲出来的东西,由此对创新有了认识和理解,探索出了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具有普遍性。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掌握的创新方法和技巧,在其他学科、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依旧可以使用。创新能力具有保持性。即人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保持不变。在信息技术课形成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外依然可以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形成的创新能力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要教給学生创新的方法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与他掌握创新方法的多少和运用创新方法的灵活程度有关。掌握的创新方法多且能够灵活使用这些方法的人,常常表现出比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的创新方法少,使用创新方法呆板,创新的能力就比较弱。所谓创新能力强,是和常人相比较,在对待同一事物上,总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新点子,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话,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事情,提出出人意料的好方案。打个比方,一个人只会浮水,另
  一个人不但会浮水而且会潜水,那么第一个人就只能够发现水面上的东西,却难以看到水下的东西;而第二个人不但能够发现水面上的东西,还能够发现水下的东西。第二个人从水中获取东西的能力就比第一个人强。一种创新方法是一条创新的思路,几种创新方法就是几种创新的思路。掌握的创新方法多,创新的思路就宽,创新起来左右逢源,容易出成果,给人的印象是创新能力强。培养创新能力,应该重视创新方法的教育。关于创新的方法,早有人做过总结,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移植法、加法、减法、试验法。移植法,指的是把被证明在甲种环境里适应的方法,搬到乙种环境里试用的方法。如果在乙种环境里依然可以使用,那就是说移植成功,便在乙种环境里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否则,移植失败。在Word里,按住Alt键拖动鼠标,可以在文章中间选择一个矩形区域。把这个方法移植到写字板里,得到的不是一个矩形区域,而是一段文字。说明移植失败。加法,指的是把几个事物的优势集于一个事物的方法。减法,指的是从一个事物中把它的某些优势分离出来的方法。试验法,指的是通过试验发现新知的方法。试验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常用的创新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使用创新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创新的方法;老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使用创新的方法,加深他们对创新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使用创新方法的灵活程度,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要给学生留足创新的机会
  
  能力和知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要获取渊博的知识,重要的是要多看、多听、多记,记忆的东西多了,知识丰富了,人家就说你知识渊博。能力不是看看、听听、记记就可以提高的。提高能力靠的是实践。常言道:“熟能生巧”。熟,即熟练。熟练,就是多练。只有多练,才能够提高技能。多数信息技术老师也都明白这个理。然而,到了课堂上,就忘了这个理,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内容讲完整,生怕出现科学性错误,生怕哪些知识点没有讲到,出现教学漏洞。于是,便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这样的教学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精讲多练,教师只要举出一个范例,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让学生做去吧。学生在照搬、模仿教师的做法后,会对教师所使用的方法,使用的计算机工具有所认识,甚至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新的想法,就是他们创新能力的表现。另外,结合学生的生活、当地的生产等实际教学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看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也能够催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据了解很大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之外,很难看其他的书,至于经典名著阅读,更是少有问津,就历史教师而言,很少有人耐心地阅读过几本史学经典名著和其他人文与教育经典。  本文意在以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谈谈经典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和阅读的途径。  一、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超越性的经典阅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本身的发展,终身学习观已成为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
期刊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
期刊
时代发展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搞好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依托课本、立足课堂是培养语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依托课本,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创新能力。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创新点可挖,教师可依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备课时深入挖掘可以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因
期刊
一、学校教育忽视了德育    1、重智轻德,只追升学率。这些年来,学校教育过度追求成绩,升学成了教育唯一目的,各学科间几乎达成了默契,即以题海战为主体,用每次测试出的分数作为调节教学内容的杠杆,以升学率为评价教学成败的唯一依据。以此为导标,各路“诸侯”统率千军万马蜂拥“独木桥”的惨剧屡屡发生,为升学而教与学成了无声的宣言,万般无奈的教学陷入了奇妙的怪圈,忽略了教学中那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思想品
期刊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包括数学教师在内的理科教师,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
期刊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政治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考验。传统做法为提高能力,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非常简单,能力内涵丰富,八种能力决非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主张从高一开始把时政引入课堂。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
期刊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教材也要不断地改革。新教材、新大纲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育实施等方面都向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怎样面对新型教材,教法的要求,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以达到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当今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想法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1、教师必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写作中的创新思维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概括、分析、综合,借助一系列的联想、想象,从而创造出文章的过程。  1、作文是主题上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
期刊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