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带来的是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全新变化。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更新理念,不断反思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在反思教学中寻找个人发展的成长路径这一问题。
一、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的创新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已往教学行为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归纳为: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自觉审视和效果分析的过程,既有助于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中控制教学过程、教学后明了教学得失,又有助于将教科书、教辅材料、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教学资源等,归纳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动态系统,有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例如,我在教学《物质的溶解性》一节时,因不了解班级学情,仅凭经验和激情进行讲解。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自己感觉:内容丰富,知识系统,效果良好,但课后一调查,学生反映不好。我自己颇纳闷:教学方式单一?语言表达不生动?后据学生反映:语速太快,无实验演示,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
第二节课,我创设情境,改变教法,接受学生的建议,采用多媒体实验演示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①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②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③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的智慧火花迸发出来。
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理解了“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而且感觉到初中化学很有意思,兴趣和信心倍增。我发现:与学生共同探讨,不仅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而且能有效弥补自己的教学缺失,对自己未来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的重塑
课堂是教学实施主阵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课前的目标定位与教法设计是否准确。熊川武教授给“反思性教学”下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我认为,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设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这节课,我原本的设计是:用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中间穿插演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有关实验。虽然我觉得课堂上学生会感觉轻松,气氛热烈,但又觉得本节课的实验难度不大,学生完全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为什么不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生互动呢?在亲身体验基础上的分析探讨,也许效果会更好,兴趣会更高。
第二节课,我果敢及时地转变了思路,重新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用课件展示知识要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同学亲身体验,生生互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果不其然,机灵的学生不仅实验做得很成功,而且改进了实验装置:使用漏斗,很好地防止了二氧化碳气体刚倒出来时就扩散开,先接触到上面的蜡烛,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的弊端;甚至有人将普通蜡烛改成既美观又有趣的生日小蜡烛,其火焰比普通蜡烛的火焰小得多,所以熄灭火焰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更少,更容易熄灭。
这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激起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的成功率更高,让学生切身体验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这个结论的真实性。我也意识到: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在把握教材重难点和教法研究方面有更大进步。对某些教学内容应该采用哪种教法更恰当?是启发诱导还是实验授课?是激情讲解还是师生互动?是鼓励探讨还是自学指导?哪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都很值得反思。在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的整合中,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充分体验化学教育的乐趣。
三、教学反思是师生对教学行为和学习细节的改进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教育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也可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对某种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反思层面一般有: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吗?具体做法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的内隐决策会清晰和明确起来,逐步形成必备的品质。然而,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并获得成果,所设计的具体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有层次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而只有在经历了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后,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研究”一节时,我没有直接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而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大家目前知道的物品,举例说明有哪些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这些反应的优缺点。实验室制取的气体要满足哪些条件?上述有关反应能作为实验室制法吗?用什么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更合适呢?教学后反思所设计的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的途径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反思解题的结论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好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大脑真正活跃起来。
教学细节决定课堂成败,反思40分钟的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提高,包括上课时的教态板书、师生互动、问题情境、幽默鼓励等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教学反思是教师优化组合形成风格的契机
吸收专家能手的成功经验,将先进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南,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听课观摩是一项涉及教学前方位、内涵较丰富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固定类型的教学反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创造意识和解决能力,充满着迷人的个人魅力。因此,同事间、校内外的听课与观察、切磋与交流、对话与互评,不仅有助于推动彼此教学策略的改进,而且会在无形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需要理智而科学地将观摩结果和教研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继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突破自我,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向教育教学的更高层次迈进。
事实证明:教学反思是催化化学教师专业成熟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教育品位的积极因素。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多年来从事初中化学课教学一线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一名成功的教师不应只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应该是善于对自身教育实践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步从经验传承走向理性思辨,教育行为更多地转化为教育智慧;勤于发现、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勤于反思,才能获得更多的对教育的灵感和顿悟,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优化教育、创新教育。
一、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的创新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已往教学行为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归纳为: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自觉审视和效果分析的过程,既有助于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中控制教学过程、教学后明了教学得失,又有助于将教科书、教辅材料、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教学资源等,归纳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动态系统,有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例如,我在教学《物质的溶解性》一节时,因不了解班级学情,仅凭经验和激情进行讲解。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自己感觉:内容丰富,知识系统,效果良好,但课后一调查,学生反映不好。我自己颇纳闷:教学方式单一?语言表达不生动?后据学生反映:语速太快,无实验演示,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
第二节课,我创设情境,改变教法,接受学生的建议,采用多媒体实验演示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①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②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③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的智慧火花迸发出来。
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理解了“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而且感觉到初中化学很有意思,兴趣和信心倍增。我发现:与学生共同探讨,不仅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而且能有效弥补自己的教学缺失,对自己未来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的重塑
课堂是教学实施主阵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课前的目标定位与教法设计是否准确。熊川武教授给“反思性教学”下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我认为,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设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这节课,我原本的设计是:用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中间穿插演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有关实验。虽然我觉得课堂上学生会感觉轻松,气氛热烈,但又觉得本节课的实验难度不大,学生完全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为什么不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生互动呢?在亲身体验基础上的分析探讨,也许效果会更好,兴趣会更高。
第二节课,我果敢及时地转变了思路,重新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用课件展示知识要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同学亲身体验,生生互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果不其然,机灵的学生不仅实验做得很成功,而且改进了实验装置:使用漏斗,很好地防止了二氧化碳气体刚倒出来时就扩散开,先接触到上面的蜡烛,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的弊端;甚至有人将普通蜡烛改成既美观又有趣的生日小蜡烛,其火焰比普通蜡烛的火焰小得多,所以熄灭火焰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更少,更容易熄灭。
这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激起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的成功率更高,让学生切身体验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这个结论的真实性。我也意识到: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在把握教材重难点和教法研究方面有更大进步。对某些教学内容应该采用哪种教法更恰当?是启发诱导还是实验授课?是激情讲解还是师生互动?是鼓励探讨还是自学指导?哪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都很值得反思。在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的整合中,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充分体验化学教育的乐趣。
三、教学反思是师生对教学行为和学习细节的改进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教育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也可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对某种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反思层面一般有: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吗?具体做法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的内隐决策会清晰和明确起来,逐步形成必备的品质。然而,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并获得成果,所设计的具体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有层次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而只有在经历了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后,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研究”一节时,我没有直接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而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大家目前知道的物品,举例说明有哪些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这些反应的优缺点。实验室制取的气体要满足哪些条件?上述有关反应能作为实验室制法吗?用什么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更合适呢?教学后反思所设计的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的途径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反思解题的结论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好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大脑真正活跃起来。
教学细节决定课堂成败,反思40分钟的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提高,包括上课时的教态板书、师生互动、问题情境、幽默鼓励等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教学反思是教师优化组合形成风格的契机
吸收专家能手的成功经验,将先进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南,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听课观摩是一项涉及教学前方位、内涵较丰富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固定类型的教学反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创造意识和解决能力,充满着迷人的个人魅力。因此,同事间、校内外的听课与观察、切磋与交流、对话与互评,不仅有助于推动彼此教学策略的改进,而且会在无形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需要理智而科学地将观摩结果和教研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继而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突破自我,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向教育教学的更高层次迈进。
事实证明:教学反思是催化化学教师专业成熟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教育品位的积极因素。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多年来从事初中化学课教学一线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一名成功的教师不应只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应该是善于对自身教育实践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步从经验传承走向理性思辨,教育行为更多地转化为教育智慧;勤于发现、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勤于反思,才能获得更多的对教育的灵感和顿悟,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优化教育、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