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会权力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力量,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客观存在,并因之发展变化,国家权力也不过是社会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让渡和更高级的形态。从"国家—社会"的历史视角看,社会权力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其演化过程分为社会权力的产生和部分演化出国家权力时期、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融合交锋时期、社会权力被国家权力全面压制时期和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分离再生长时期。对社会权力历史演化的考察有利于发现蕴含其中的社会权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机 构】
:
武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政治理论系
【基金项目】
: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供给侧改革思想研究”(16JD71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权力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力量,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客观存在,并因之发展变化,国家权力也不过是社会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让渡和更高级的形态。从"国家—社会"的历史视角看,社会权力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其演化过程分为社会权力的产生和部分演化出国家权力时期、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融合交锋时期、社会权力被国家权力全面压制时期和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分离再生长时期。对社会权力历史演化的考察有利于发现蕴含其中的社会权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乡村教育"的说法源自明末书院禁毁之后一批文人力图恢复"学在民间""学在山林"传统和格局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村的教育问题和"三农"问题一起成为与"工业"和"城市"遥遥相望的一对坐标性概念.改革开放以来,兴办农村教育遇到的两大掣肘是财政经费相对不足和教师质量相对不高,而后者最终也被归结为"如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则教育质量会相应提升"的因果关联.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地方财税制度作为基本前提,由政府条块分割的行政组织制度所决定的"县域"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组织教育资源,融合市场所释放的自由活动空
法律监督是一种法治生态.法律监督是我国人民检察院的宪法职责,是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来实现的某种约束权力的法治生态.从法治生态的视角来理解法律监督,将人民检察院确立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符合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也符合监督约束权力的客观事实,能较好地化解当前检察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构建法律监督的法治生态既是实施宪法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这种法治生态实施和推进的力量.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的脱贫攻坚战更是取得全面胜利,在占全世界18%的人口中消除了绝对贫困;2020年,虽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总量仍突破100万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然而,我们的内部收入还极不平等,尤其体现为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我国目前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5%左右,预计203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5%,这意味着未来的15年间,我国将有占总人口30% 也就是超过4亿的新市民生活在城市里.就规
人工智能写作作为数字化时代创意写作的新形态,既是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在写作领域的必然表现,也是创意化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巨大驱力的结果,还是科技生产力和文艺生产力融会的重要时代表征.人工智能写作在本质上是各学科通力合作的集科学性和创意性于一体的"创作"形式.它和人类写作分属不同的写作系统,但人类写作的水平与高度决定了人工智能写作的水平与高度.人工智能写作在引导和服务公共文化或文化创意产业上大有作为,帮助人们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享受和更便捷的文化权利,是发展人工智能写作的终极目的和灿烂前景.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关系符合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即经济全球化起着基础性决定作用,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对其有着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全球价值
后殖民思潮和理论的兴起不仅为传统的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照,对理解当代的信息技术实践也有启发意义.围绕信息技术实践产生了两套存在张力的叙事模式:以普适计算和网络精神为代表的解放与赋能叙事,以及受后殖民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压制和掠夺的反向叙事.后殖民学者提供的反向叙事认为,数字普遍主义不仅屏蔽了地方性差异和多元文化带来的张力,还生产了数字时代的结构性不平等与社会排斥,并对数字他者进行控制与规训.信息技术的去殖民化,以及寻求符合地方性需求与文化特征的包容性发展成为后殖民学者呼吁的目标.这也有助于中国理解
"内卷化"本来是一个用于描述特定的稻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社会学术语,目前却在以一种泛化的方式被使用,泛指任何过度竞争的社会现象.这种泛化使用面临着如下理论风险:在社会学家使用"内卷化"的原始语境中,对于"内卷化"的克服往往是以市场经济对于自然经济的替代为媒介的,而在当代社会的很多所谓"内卷化"现象,却恰恰就是资本逻辑运作的衍生后果.因此,对于目前所谓的诸多"内卷化"现象的正确诊断,就必须采用别的话语框架.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于"数字拜物教"的批判,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将为这一话
在中国超大规模的领土空间上,大一统体制的长期维系与不断重建展现了中国的国家韧性,成为世界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大一统体制权力一统、制度一统和文化一统的特征,与大规模治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天然的张力.教化是将道德、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通过教化,大一统王朝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得以彰显和推广.经由学校教化、礼乐教化、民间教化和家庭教化的具体路径,教化形成了对统治者的道德约束,巩固了基层治理秩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弥合了大一统体制与大规模治理间的张力,最终塑造了大规模治理下的
指标是当代社会生活、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中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具有决策工具与治理技术两重属性.作为决策工具,指标的产生源于人类生活中内含的价值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无法在不同选项间作出理性的选择.出于理性决策的需要,人们就发明了指标,通过指标来对所有选项进行通约、比较和排序,进而作出符合计算式理性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指标获得了承认式权威,并由此从决策工具变成了治理技术.作为决策技术,指标通常由技术专家发明,却超越了技术专家的控制;它们由某些具体治理关系中的治理者使用,但这些治理者往往也受其他
晚清时期,由于中国自身的古今差异以及异质的西方文明的东来,传统普遍历史的有效性面临巨大挑战.出自张之洞士人圈的《劝学篇》以三纲为贯通古今中西的基本文明原则,对内强调三代与秦汉以降诸王朝的历史连续性,对外主张中国与西方(尤其是英国)的文明同质性,普遍历史则被视为三纲原则创立、落实、传播与衰败的历史.这与其说是强调中西文明差异的中体西用论,不如说是以中西同体为前提的文明普遍论.而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则与《劝学篇》版的普遍历史内容相同而价值观相反,二者共同构成儒学历史观现代转型的普遍主义一翼,与以文明多元论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