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如何,对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十分重要。因此,加强教育管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遵循管理原则,不断提升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总结各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也为了给管理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从本期开始,《管理视窗》栏目将及时刊发大家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由四幢大厦构成的Google公司总部,每个办公室都别具一格。在办公室装修之前,公司发给每位员工100美元,让他们按个人喜好来装饰自己的那块儿小地盘。有的员工喜欢赤脚,就用100美元铺了一小块儿高级木地板,踩着它舒服地工作;有的员工买来一个古董电话亭的装饰物,摆在办公室一隅一隅……在Google公司工作的人,感觉不像是在一家公司上班,更像是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做有趣的研究。人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时区”里工作,或者像喜鹊一样清晨5点就开始忙碌;或者像夜猫子一样整晚不睡、白天休息。在Google公司独特的企业制度当中,20%的“员工自由时间”最为人称道。在这20%“员工自由时间”里,员工可以处理自己的私事,也可以去公司的游泳池、排球场等地方做各项运动。一个人想清静时,还可以坐到大块儿积木围起来的小区域里,尽情地思考。他们没必要一边干着私事,一边假装丁作得很卖力。
Google公司管理者的聪明就在于,他们知道即使不给员工自由时间,员工也会想办法偷懒,与其偷偷摸摸,弄得两边都不高兴,何不让员工公开地、自由地支配一小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感受会完全不同,有了20%的自由时闯而不是20%的偷懒时间,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他感到自己在为兴趣工作。而这个策略带来的结果就是诞生了如Gmail等颇受用户好评的邮件产品。
虽然学校不同于企业,然而Google公司“以人为本”的自由文化理念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说到“管理”,许多管理者想到就是如何对员工集体活动和行为的支配、指挥、控制和监督。学校管理,是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是让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是让各项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管理的本质好像就是这3个方面,不少管理者也正是这样思考的,并以此为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于是,“管理”的含义变成了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员工每天上班要求签到,坐班必须定时,下班一律点名。有的学校为了防止员工偷懒,管理者不定时地到办公室查岗;为了防止员丁在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在每台电脑上安装了监视器。员工坐班期问,一律不得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这些价值观在学校管理者那里,已经同化得坚如磐石,几乎不容更改。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最核心的一个变革是追寻人本,这是学校管理目标的变革。它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因此,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这并非不要管理,不要制度,而是让教师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让制度不会成为教师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缚。因为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进修、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用管、卡、压算计教师上班时间,且不说这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就说这种“强按牛头喝水”式的管理,只管其身、不理其心,又有何意义?
“一个成功的学校,不是因为一大堆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因为有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形成的一种状态。”员工全身投入到自己所喜爱的工作的时候,所体会到的内心的欢愉是难以言表的,但是,我们的员工又有多少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这种欢愉呢?员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员工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也即学校除了要求员工服从学校组织的目标外,还需要更多地顾及员工的利益,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从尊重员工开始,给他们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人类追寻文明的历史,就是追寻自由的历史。当教育没有自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失去自由。把一群富有活力的员工束缚于狭小的座位上,供所谓的领导来检查管理,除了把教育拿来作为做秀的手段外,对于教育不仅毫无益处,而且贻害无穷。学校管理不妨顺应历史潮流,像Google公司那样,给员工20%的自由时间,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让员工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
(责编 刘 波)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由四幢大厦构成的Google公司总部,每个办公室都别具一格。在办公室装修之前,公司发给每位员工100美元,让他们按个人喜好来装饰自己的那块儿小地盘。有的员工喜欢赤脚,就用100美元铺了一小块儿高级木地板,踩着它舒服地工作;有的员工买来一个古董电话亭的装饰物,摆在办公室一隅一隅……在Google公司工作的人,感觉不像是在一家公司上班,更像是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做有趣的研究。人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时区”里工作,或者像喜鹊一样清晨5点就开始忙碌;或者像夜猫子一样整晚不睡、白天休息。在Google公司独特的企业制度当中,20%的“员工自由时间”最为人称道。在这20%“员工自由时间”里,员工可以处理自己的私事,也可以去公司的游泳池、排球场等地方做各项运动。一个人想清静时,还可以坐到大块儿积木围起来的小区域里,尽情地思考。他们没必要一边干着私事,一边假装丁作得很卖力。
Google公司管理者的聪明就在于,他们知道即使不给员工自由时间,员工也会想办法偷懒,与其偷偷摸摸,弄得两边都不高兴,何不让员工公开地、自由地支配一小段时间?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感受会完全不同,有了20%的自由时闯而不是20%的偷懒时间,他感到自己被尊重,他感到自己在为兴趣工作。而这个策略带来的结果就是诞生了如Gmail等颇受用户好评的邮件产品。
虽然学校不同于企业,然而Google公司“以人为本”的自由文化理念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说到“管理”,许多管理者想到就是如何对员工集体活动和行为的支配、指挥、控制和监督。学校管理,是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地服从、规规矩矩地做事;是让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是让各项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管理的本质好像就是这3个方面,不少管理者也正是这样思考的,并以此为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于是,“管理”的含义变成了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员工每天上班要求签到,坐班必须定时,下班一律点名。有的学校为了防止员工偷懒,管理者不定时地到办公室查岗;为了防止员丁在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在每台电脑上安装了监视器。员工坐班期问,一律不得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这些价值观在学校管理者那里,已经同化得坚如磐石,几乎不容更改。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最核心的一个变革是追寻人本,这是学校管理目标的变革。它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因此,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这并非不要管理,不要制度,而是让教师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让制度不会成为教师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缚。因为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进修、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用管、卡、压算计教师上班时间,且不说这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就说这种“强按牛头喝水”式的管理,只管其身、不理其心,又有何意义?
“一个成功的学校,不是因为一大堆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因为有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形成的一种状态。”员工全身投入到自己所喜爱的工作的时候,所体会到的内心的欢愉是难以言表的,但是,我们的员工又有多少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这种欢愉呢?员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员工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也即学校除了要求员工服从学校组织的目标外,还需要更多地顾及员工的利益,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从尊重员工开始,给他们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人类追寻文明的历史,就是追寻自由的历史。当教育没有自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失去自由。把一群富有活力的员工束缚于狭小的座位上,供所谓的领导来检查管理,除了把教育拿来作为做秀的手段外,对于教育不仅毫无益处,而且贻害无穷。学校管理不妨顺应历史潮流,像Google公司那样,给员工20%的自由时间,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让员工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
(责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