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更换或升级:经验与指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单腔起搏器的担保时间为8年,双腔起搏器为6年。在起搏器电池耗竭或患者病情变化,如心功能恶化时,患者将面临更换或升级起搏器的问题。而更换本身就是起搏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更换或升级术中、术后常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对经验不足的医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其他文献
目的阐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递进式消融术中产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持续性房颤行递进式消融术中房颤转化为房速的92位患者入选。通过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电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方法确定房速的机制,并针对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最早激动点进行消融。结果共标测124例房速,6例(4.8%)为局灶性房速,118例(95.2%)为折返性房速,其中99例(83.9%)为大折返(折返环直径≥3cm)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临床试验均证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但是ICD放电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ICD频繁放电可引起患者的心理问题,影响ICD的电池寿命,同时还可增加死亡率。因此,如何减少ICD放电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减少ICD放电包括以下含义:
为了让广大的心电图工作者、心内科和普通内科医师了解心电学与心律失常的新进展,提高心电学与心律失常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将联合举办2012年度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第七届“全国心电学与心律失常新进展研讨会”。
随着器械植入适应证的拓展和植入量的增加,植入器械术后随访正越来越成为患者、医生和医院的负担。植入器械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医生可以通过随访了解病人体内植入器械的工作状况,评价器械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可结合器械的诊断功能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参数调整;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给予最合理有效的治疗。但是随着植入器械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常规诊室随访方式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局
目的了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住院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武汉、黄石、孝感、襄樊、十堰、宜昌、荆州、咸宁8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SHF住院患者房早、房速和房颤发生率分别为35.39%、23.57%和40
右旋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而右旋心合并单心房、永存左上腔静脉,经外科手术治疗存活患者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复杂先心病同时存在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而成功于上腔静脉内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病例。
本期4篇有关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文章值得一读。当充分认识到现有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局限性之后,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陷入困境。
患者男,13岁,发作性晕厥1月余,于2011年9月27日上课时突然晕倒,伴心前区不适,不敢睁眼,不能站起,但神志尚清醒,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持续约10min后自行缓解。赴当地医院诊治,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率快。此后时有心前区漏跳感。
起搏器的功能之一是使心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或心率趋于稳定,这依赖于变时功能、房室同步及心室激动顺序。自首次经静脉植入起搏导线以来,右心室心尖部(RVA)成为最常用的起搏部位,其优点是电极导线植入及定位方便、术后脱位率低、起搏阈值稳定。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等。生活质量的研究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起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当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原来首要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等已被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所代替,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现在要求努力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