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习习多年的朋友,但没有见过面,只有在电话中联系过。一直关注这个当代比较活跃的女作家。近日读她发表在《青年文学》的散文《落地生根》,发现女作家的写作的转向,发全新的视角,向我们讲述的不是女作家贯有的柔情絮语,缠绵地叨唠。
习习的《落地生根》,从这个题目,就呈现太多的东西。这是一篇怀旧散文,当注入多维的元素时,有了不同一般的意义,作家用思想的笔,蘸著情感的色彩,在老旧的照片,涂抹一层时代的色彩。《落地生根》是一个汉语,其意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从植物学上讲,它是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可长成亚灌木状,叶肥厚,一触即落,且会落地生根。落地生根还有个名字叫不死鸟,指它在开花后,消耗太多养分,而走向死亡,不过它的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是经历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死后会结很多的籽,随便一撒就能活下来。所以说女作家习习给这么一篇写过去生活的散文,选择这么个名字,不是随意可取,是有过深思熟虑的。
女作家回忆人生第一次喝酒,她在文中写道:“我第一次喝白酒是他们教的。那年新年前一晚,教室里挂满五颜六色的彩带,录音机响着流行歌曲,作为班主任,我拒绝了男生的一一敬酒,答应和他们共同干一杯。这些男生,业余的一大嗜好就是喝酒,用石子儿一样硬的炒蚕豆下酒,他们咂巴着白酒,嘴里一边嘎嘣嘎嘣。女生不喝酒,只吃蚕豆。男生兴致勃勃把我围成一圈,耐心教我喝白酒的方法:不怕不怕,药你总喝过吧?一仰脖子,“哐”就下去了。哐,我咽下去了,一教室掌声雷动。”这些成年的学生们,在老师面前回复天性,绝无油滑之腔,用真心真情在与自己敬畏的人沟通。”古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与人生有着不解之缘。酒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络的一种方式,在酒的面前,人们都脱去虚伪的外衣,真诚的袒露出自己的个性。女作家第一次喝白酒留下的印记,潜藏在心灵的深处。这种喝酒不是人生的交际,而是心与心的沟通和相信。作为女人第一次喝酒,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中,而且与一帮特殊的学生。这两个特殊留在女作家的心中不是记忆,而是人生一种不可以忘却的经历。
记忆烫伤情感,这种怀旧记忆的返回,在心理学里被称为“怀旧性记忆的回归效应”。女作家是反思型怀旧,她用文字记录下旧时的图片,如同一个人在废墟上徘徊,试图重构那逝去的时光,再现旧物、人、观念或习惯的形象。时间过去这么久,她不是记得的可能性越小,而是早年的记忆闪现出来,在这个年龄显现更加清晰。
散文容不得半点虚假,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言词。真心真意的表述,去掉肥胖的形容阳光男科和补状语,净化语言,行文朴素,这样的散文更有生存的能力。散文更贴近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散文。不过这有一个严格的纪律和标准,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就成为一个散文家。散文是艺术,它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有自己的规律和要求。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女作家经历过人生绪多的事,过了多少年后,又回到这个地方,不仅是重温当年的情感,而是一种责任和生命的需求。“几乎每次送教下乡,当我站在讲台上,情绪一时很难调整。一边是我满怀理想主义的备课,期望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传达一些国内发达城市优秀的教学经验,一边却是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已然拉响,老师们三三两两手里倒换着炉子里刚刚烤熟的焦黑的洋芋蛋慢腾腾地踱进培训教室。”当过教师的女作家,面对一群孩子时,她的目光变得温暖,心中多了一份关爱。那冒着热气的洋芋蛋,渗进女作家的心灵里,保存起来。这是一生的香气,这种味道不会因时间的长短而变味,它永远是带着亲情的温度。
唐代诗人杜甫《偶题》诗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家写下的每一个字,不是随意的杂耍,而是千古事,其中的得失心自己里最清楚。当女作家静下心来,面对眼前流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在记忆中保存已久,只是渗入一些时间色彩。她拿起笔,在回忆中记录过去的事时,荡起巨大的情感波涛。“有什么能比这更打动人心?这是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生动、意味丰富。我的写作,正是受着这样活生生的人和事物的滋养,才得以成长。生命是一条渊源流淌的河,若要追溯,必要回到那些落地生根的往事上。”
评论家李建军说:“真正的文学,既不甜蜜,也不轻松,而是苦涩和艰难的。它意味着严肃的责任和沉重的使命。作为人类生活的审查官,作家必须用更加严格的尺度来审视生活。作为人类精神病痛的观察者和诊断者,作为对命运不公和社会不义的批判者和抗议者,他们对人类的不幸和痛苦特别敏感,往往体验着比别人更多的疼痛。”疼痛是一种伤害性感觉
引起情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疼痛是象征危险的信号,促使人们紧急行动,必须用思想避险去害。
人生无法预测,有时候比小说更加荒诞,虚构是可以编造的,在特定的逻辑下进行,而现实的真,往往毫无逻辑可言。这几年习习的文字,和过去的作品发生不同的变化,越来越素朴和安静,这是难得的回归。它和年龄的增长无关,而是思想的成熟和视野的开阔。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不知道写什么,文学是什么,这是悲哀的。女作家习习的作品形成个性,这就是风格,它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复制和抄袭。
高维生,著名散文家,出版散文集、诗集三十余种,主编“大散文”“独立文丛”等书系,现居山东滨州。
习习的《落地生根》,从这个题目,就呈现太多的东西。这是一篇怀旧散文,当注入多维的元素时,有了不同一般的意义,作家用思想的笔,蘸著情感的色彩,在老旧的照片,涂抹一层时代的色彩。《落地生根》是一个汉语,其意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从植物学上讲,它是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可长成亚灌木状,叶肥厚,一触即落,且会落地生根。落地生根还有个名字叫不死鸟,指它在开花后,消耗太多养分,而走向死亡,不过它的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是经历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死后会结很多的籽,随便一撒就能活下来。所以说女作家习习给这么一篇写过去生活的散文,选择这么个名字,不是随意可取,是有过深思熟虑的。
女作家回忆人生第一次喝酒,她在文中写道:“我第一次喝白酒是他们教的。那年新年前一晚,教室里挂满五颜六色的彩带,录音机响着流行歌曲,作为班主任,我拒绝了男生的一一敬酒,答应和他们共同干一杯。这些男生,业余的一大嗜好就是喝酒,用石子儿一样硬的炒蚕豆下酒,他们咂巴着白酒,嘴里一边嘎嘣嘎嘣。女生不喝酒,只吃蚕豆。男生兴致勃勃把我围成一圈,耐心教我喝白酒的方法:不怕不怕,药你总喝过吧?一仰脖子,“哐”就下去了。哐,我咽下去了,一教室掌声雷动。”这些成年的学生们,在老师面前回复天性,绝无油滑之腔,用真心真情在与自己敬畏的人沟通。”古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与人生有着不解之缘。酒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络的一种方式,在酒的面前,人们都脱去虚伪的外衣,真诚的袒露出自己的个性。女作家第一次喝白酒留下的印记,潜藏在心灵的深处。这种喝酒不是人生的交际,而是心与心的沟通和相信。作为女人第一次喝酒,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中,而且与一帮特殊的学生。这两个特殊留在女作家的心中不是记忆,而是人生一种不可以忘却的经历。
记忆烫伤情感,这种怀旧记忆的返回,在心理学里被称为“怀旧性记忆的回归效应”。女作家是反思型怀旧,她用文字记录下旧时的图片,如同一个人在废墟上徘徊,试图重构那逝去的时光,再现旧物、人、观念或习惯的形象。时间过去这么久,她不是记得的可能性越小,而是早年的记忆闪现出来,在这个年龄显现更加清晰。
散文容不得半点虚假,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言词。真心真意的表述,去掉肥胖的形容阳光男科和补状语,净化语言,行文朴素,这样的散文更有生存的能力。散文更贴近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散文。不过这有一个严格的纪律和标准,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就成为一个散文家。散文是艺术,它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有自己的规律和要求。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女作家经历过人生绪多的事,过了多少年后,又回到这个地方,不仅是重温当年的情感,而是一种责任和生命的需求。“几乎每次送教下乡,当我站在讲台上,情绪一时很难调整。一边是我满怀理想主义的备课,期望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传达一些国内发达城市优秀的教学经验,一边却是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已然拉响,老师们三三两两手里倒换着炉子里刚刚烤熟的焦黑的洋芋蛋慢腾腾地踱进培训教室。”当过教师的女作家,面对一群孩子时,她的目光变得温暖,心中多了一份关爱。那冒着热气的洋芋蛋,渗进女作家的心灵里,保存起来。这是一生的香气,这种味道不会因时间的长短而变味,它永远是带着亲情的温度。
唐代诗人杜甫《偶题》诗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家写下的每一个字,不是随意的杂耍,而是千古事,其中的得失心自己里最清楚。当女作家静下心来,面对眼前流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在记忆中保存已久,只是渗入一些时间色彩。她拿起笔,在回忆中记录过去的事时,荡起巨大的情感波涛。“有什么能比这更打动人心?这是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生动、意味丰富。我的写作,正是受着这样活生生的人和事物的滋养,才得以成长。生命是一条渊源流淌的河,若要追溯,必要回到那些落地生根的往事上。”
评论家李建军说:“真正的文学,既不甜蜜,也不轻松,而是苦涩和艰难的。它意味着严肃的责任和沉重的使命。作为人类生活的审查官,作家必须用更加严格的尺度来审视生活。作为人类精神病痛的观察者和诊断者,作为对命运不公和社会不义的批判者和抗议者,他们对人类的不幸和痛苦特别敏感,往往体验着比别人更多的疼痛。”疼痛是一种伤害性感觉
引起情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疼痛是象征危险的信号,促使人们紧急行动,必须用思想避险去害。
人生无法预测,有时候比小说更加荒诞,虚构是可以编造的,在特定的逻辑下进行,而现实的真,往往毫无逻辑可言。这几年习习的文字,和过去的作品发生不同的变化,越来越素朴和安静,这是难得的回归。它和年龄的增长无关,而是思想的成熟和视野的开阔。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不知道写什么,文学是什么,这是悲哀的。女作家习习的作品形成个性,这就是风格,它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复制和抄袭。
高维生,著名散文家,出版散文集、诗集三十余种,主编“大散文”“独立文丛”等书系,现居山东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