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研究的政治无意识——以西方学界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评论为中心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是关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知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的存在方式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研究中的情形相当不同,人们往往很少意识到它的政治特性,或者即便是被发现,人们也会对其视而不见或者拒绝认识它的本质。因此,这一因素可以说是构成了中西研究中的政治无意识。这种政治无意识和詹明信的概念基本类似,但詹明信的观点针对的是文学文本的阅读和解释,因此并不完全适用于相对中立和客观的知识和学术研究。詹明信的政治无意识主要是指经济生产中的阶级意识及其在文学文本中的深层反映,而知识和学术生产中的政治无意识的核心是族群意识、国家意识以及国际意识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学术领域中现实政治、国际政治、地缘文化政治、身份政治和族群政治控制中西研究的无意识政治学。通过分析中西研究中一些引起巨大争议的个案,可以探讨无意识的政治学如何影响中西研究的学术导向和结果,并影响知识生产和学术评价。
其他文献
摘要:战后英国新左派以伦理向度的社会主义取代了工党的修正主义,并对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位。在以丰裕社会为主题的论战中,新左派围绕资本主义特性、公有制问题、丰裕工人的表现和消费主义的普及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供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想,在该时期的思想发展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两个方面的开创性作用:一是对资本主义和工党的修正主义进行了共产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批判,二是对社会变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作了深入的阐释。
摘要:古书语汇不仅在文献中传递,而且为不同时期、地区的民众广泛使用。反之,民间俗语能经由文人记载进入雅正的系统,民俗事物也会因文人“附会”经典的努力而与不同时空的同类发生聚合。以民俗为记录对象的风土记不失为获取上述现象之证据的有效媒介。南末广西风土记《岭外代答》具有强烈的“命名”意识,书中存在的古语今用、新诠和俗语雅化现象中蕴藏着民俗语境下的名、物关系。《岭外代答》与其他地志、诗歌作品中“丙穴嘉鱼”描述模式的逐步形成反映了“物”对扩充“名”之意涵的参与以及“名”赋予“物”的时空延展性。
摘要:柏拉图认为,数学事物(如数、运算符号等等)是相,因而分离于感性事物;相数是以相为单元的数,指涉诸相之间呈现出数学结构的参与关系,这种本原意义上的参与被众物对一个智性之物的统一体的参与所分有,因此后一种参与也呈现出数学结构。亚里士多德则质疑相的“存在状态”与它所涵盖的一群个体的分离,认为相特有的存在方式就是始终作用于感性事物上。对亚里士多德而言,数的存在方式依赖于感性事物,是感性事物的“累积”;数的智性特征不是产生于与感性事物的分离,而是产生于从感性事物中的“提升”、“抽离”或“抽象”。实际上,亚里士
上图为中国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1944年春所作《奔马图》,纸本水墨,纵61.8厘米,横50.4厘米,落款为“卅三年春日悲鸿”,下钤朱文印“徐”。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其笔下的奔马被公认为近现代中国画标志性成就之一,与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和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本作品整个画面简淡、高逸,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不仅展现奔马神骏的动态美,而且将奔马驯良、坚毅、敏捷的气质揭示出来,奔放之处不狂狷,精微之处不琐屑,筋强骨壮,
《我们仨》出版于2003年,是杨绛先生从遽失爱女亲夫的痛苦中挺过来以后,呈献给读者的一部创新之作。这本书围绕一个家的形成,围绕三口人生聚离别,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变幻,抒发了浓浓的亲情,熔铸了家的三重内涵。
在当代知识量化的大环境下,于思想、语言、行动领域试图复兴质性标准,必面临挑战。通过对当今世界上三大文化范式即现代派、后现代派和求智派的比较与评估可以发现:现代派将文化分离于关于实在的知识;后现代派倡导知识建基于实在但却拥护一种本体论暴力;求智派主张对智慧和美的自由而尽责之追求,并以此促进基于非暴力本体论的文化。然而,对于非暴力的、质性的本体论知识的学术追求却被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所否认。这不仅构成对哲学和美术的抨击,也同样意味着对文明的冒犯。
不论是在哲学或是在艺术中,“自然”(natural)的观念自有以来就模棱两可。它有时意味着“如其本然”,可以意指肉体或者万物化生;另一方面,它也指的是与机巧相对的行为和态度。后一种意思在欧洲出现得相当晚,但在中国,它于“自然”(ziran)一词最早出现时就已然存在。并且,“自然”(natural)一词的现代意涵,即其相对于神性化体(divine agency)的独立性,也相应地在晚近才出现于欧洲。然而,这一点在中国则值得商榷,“自然”(ziran)是将上帝从自然秩序中放逐出去的必然产物,而非迟来的附加之论
左图所示玉器均为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其中,玉块(左上),外径5,7厘米,内径2.6厘米,厚0.8厘米,青玉,扁圆环形,带一缺口。缺口处有线切割痕迹。玉璜(左中),外径7.8厘米,内径5.9厘米,厚0.9厘米,灰白色玉,扁圆短弧状,其一端有一孔,另一端则有两孔,其中一孔已残破,均为对钻孔。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独有的传统丝织工艺。运用“通经断纬”之技法,达成雕琢缕刻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