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其林中国气质
1891年,法国的克莱蒙费朗小镇,刚刚开始创业的米其林兄弟发明了首条用于自行车的可拆卸轮胎,随后的1895年,第一个在汽车上装配的充气轮胎得以问世,开启了米其林这一“轮胎帝国”的漫长历程。
至今,米其林集团在五大洲设立71家工厂,6个橡胶种植园;分别在法国、日本、西班牙、美国、泰国及中国设有研究与测试中心,在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市场与销售机构。
作为拥有13万名员工、93亿美元市值的家族企业,米其林集团每年在全球约生产近2亿条轮胎,2005年其净销售额约为156亿欧元,占据了全球轮胎市场份额约20%。尤其是英年早逝的第四代掌门人爱德华·米其林本人更是被誉为“可引领21世纪车轮”的人。
现任米其林(中国)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夏逸夫对爱德华印象最深的是,没有意料到这位年轻的总裁“对于中国是如此的了解”。因为从1995年米其林在中国沈阳投资建厂直到他去世,爱德华·米其林每年都坚持来中国,始终和中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中国轮胎市场的快速成长无疑是吸引爱德华·米其林的最大因素,在他2006年不幸逝世后,米其林集团公布的当年财报数据中,这个被爱德华视为其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增长率达到了20%,远远超出他家乡所在的欧洲市场。
因此米其林总部一直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但一个来自法国的百年企业,如何在中国移植自己的欧洲血统呢?
本刊专访了米其林中国的管理团队,希望能一起分享这家世界著名的轮胎企业在华近20年来独特的中国经验。显然,作为全球以及中国轮胎市场的领先者,米其林的案例应该成为职业经理人办公桌上的经营管理指南。
就像夏逸夫所说,保持一个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快”。在这位法国人眼里,所谓的“快”包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比市场平均增长速度要快。”夏逸夫表示,只有保持领先的加速度,才能设立行业内很多标杆性的理念
45岁的夏逸夫(Yves Chapot)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关于车以及和车相关的任何业余爱好,他在中国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用来陪伴家人。因为作为米其林中国的新掌门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工作行程安排得很满。
这是一位没有奢侈爱好,同时又很朴实的法国人,当然,如果一定要把他的业余爱好和米其林扯上关系的话,就是他在和家人作旅行计划时,也会使用米其林出版的旅游指南,最近的一次在云南的旅行中,夏逸夫恰好把米其林出版的中国旅游指南派上了用场。
每年,米其林集团在全球约生产近2亿条轮胎,并出版2000万份地图及旅游指南,而夏逸夫恰好负责米其林全球市场中增长最快、最重要的中国市场。
从2005年9月15日开始,夏逸夫全面负责米其林中国的发展业务,其中包括米其林中国(投资)公司、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公司。
夏逸夫每天的工作内容除了批阅文件、开会等一些像任何一个经理人要做的日常工作以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安排——就是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因为我在中国工作,所以要积极去倾听中国员工的想法。”夏逸夫对《中国新时代》表示,只有了解下属的真实想法,才能帮助团队的成员成长。
据说,除了休息日,夏逸夫几乎每天早上7:30都会准时出现上海办公室,此外,由于对中文的浓厚兴趣,他还定期参加中文学习班。在与本刊记者对话时,夏逸夫显得很谦逊,表示自己的中文“很一般”,但他偶尔嘣出的几句简单中文,发音还颇为纯正。
在中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夏逸夫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中文水平,他所负责的米其林中国业务更是迅猛成长。
米其林集团不久前公布了其2006年全球经营状况,过去一年,这家法国家族企业的净销售额为164亿欧元,较2005年增长了5.1%,营业利润率达到8.2%。值得一提的是,米其林中国市场在2006年实现了20%的同比增长,而在法国市场,米其林每年的增长率通常保持在1-5%。
对于收获颇丰的2006年,夏逸夫坦言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对于米其林中国的过去一年没有什么遗憾,但很快,他话锋一转,强调自己对米其林新一年的工作更为关注。
夏逸夫解释说,米其林在2007年有两大任务。“第一就是让业务增长比市场平均增长更快,第二就是帮助我们的本土团队有更快的成长。”
米其林中国的传播总监彭菲莉告诉记者,年初是夏逸夫最忙的时候,因为要会对员工2006年的表现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更清楚了解员工们在米其林公司存在哪些潜力和不足。
“就是不断地参加会议。”夏逸夫对记者补充说。其实,目前米其林中国有约5000名员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可见这并不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
领先者的加速度
自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的米其林,一直在加大自己的投入筹码。
1995年底,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成立,成为米其林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至今,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的总投资额为1.5亿美元。
随后的2001年4月,米其林集团与上海轮胎橡胶公司组建了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额2亿美元。除了生产回力品牌的轿车与轻卡子午线轮胎之外,开始生产米其林品牌的轮胎。
就像夏逸夫所说,保持一个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快”。在这位法国人眼里,所谓的“快”包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比市场平均增长速度要快。”夏逸夫表示,只有保持领先的加速度,才能设立行业内很多标杆性的理念。
目前,米其林中国旗下的三个品牌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米其林定位在高端市场,意在提升品牌形象;而收购的中国本土回力品牌,则定位在对轮胎质量和价格两方面都有所考虑的用户群。
此外,米其林的百路驰轮胎品牌(FGoodrich)则面向年轻、追求激情和时尚的消费者,主攻SUV市场。其实,百路驰轮胎也是北美地区最受欢迎的轮胎品牌,以发明无内胎轮胎和第一款SUV轮胎闻名于世。1987年百路驰品牌被米其林集团收购,成为集团内除米其林品牌之外的另一个全球性旗舰品牌。
这也是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多品牌策略体现,米其林中国的目标非常清晰:巩固米其林在乘用车市场的领导地位,并在各个细分市场实现有利润的更快增长。
除了多品牌策略的迅速执行,米其林还加快了自己在市场渠道上的步伐。2006年6月16日,夏逸夫在山东青岛宣布——“驰加轮胎服务网络”中国第300家店开业。
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的驰加轮胎服务店,不仅可为客户提供四轮定位检测、充气、轮胎修补、动平衡等多项专业轮胎服务,还能满足客户包括车辆快速检测、更换轮辋、润滑油、电瓶等二十多项专业便捷的增值服务,无论是规模、环境和专业化程度各个方面都代表了业内的最高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像米其林驰加这样的专业服务零售网络将成为国内汽车零配件售后服务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夏逸夫很得意地表示,驰加目前在轮胎渠道方面已经是一个领导者。其实,米其林已建成了类似于多品牌策略的独特分销渠道,不仅有最普通的零售店,还有米其林重点维护的指定零售商合作的驰加店。现在,中国米其林认可的零售商已经超过了2800家,而驰加被认为是整个网络当中最顶级的零售服务网络品牌。
“米其林不仅仅是一家轮胎公司,我们的使命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性。”夏逸夫如此描述米其林在中国轮胎市场所承担的角色。
创新是一种传统
在米其林内部,夏逸夫有一个众所周知、坚持不变的工作习惯,就是“跑市场”。他说自己不愿意在办公室里闲坐,经常跟着销售代表去轮胎店转,一去就是一整天。这让夏逸夫不仅能了解到一线销售代表的工作状态,还能和团队一起探讨问题,只要员工在业务上需要支持,夏逸夫都会“及时出现在这个人的身边。”
跟随销售代表一起跑市场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收集信息。夏逸夫说,“通过这样的拜访,可以了解在办公室里不能得到的信息,知道用户使用米其林轮胎的情况。”
夏逸夫最想听到的是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是在米其林实验室里听不到的声音。夏逸夫表示很多人认为创新起源于实验室,夏逸夫认为,“这是不对的,应该从销售部门、市场得到信息,才能把这些信息反馈给设计以及产品部门。”至少在米其林,跑现场是必须的工作流程。
早在1891年,创始人米其林兄弟正是在听从了消费者的建议后,发明了可拆卸轮胎,因此除了安全的移动性,创新作为一种传统成了米其林血液里最为独特的DNA。
当然,一项创新的举措需要团队的协作。在米其林内部,一场创新决策推向市场之前已经有大量的调查工作,夏逸夫表示,自己更多的是倾听团队的报告。譬如必比登(Bibendum),即米其林轮胎人在中国市场的更名。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称呼习惯,2006年必比登在中国正式被更名为“米其林轮胎先生”。
“其实是传播和市场部门建议要改名,他们也做了很多调查工作,最后提交到我这里。”对夏逸夫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创新是米其林集团一百多年以来的精神所在,不仅仅是指在产品方面创新,我们还推出包括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在服务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每天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服务。”夏逸夫对他在中国最为满意的一项创新举措,就是推出了“随你行”服务计划。
只要消费者在“随你行”服务指定零售商处购买两条米其林轮胎,即可登记成为“随你行”会员。当会员登记的车辆在米其林救援服务覆盖城市范围内,由于轮胎故障而不能安全行驶时,专业救援公司将在45分钟内提供换胎或拖车服务。
此外,“随你行”服务计划还包括轮胎免费修补服务、免费轮胎保养提醒服务、轮胎品质保证服务和多种VIP用户专享服务。能提供这么周到的轮胎服务,在国内米其林是第一家。考虑到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目前随你行的全部费用都是由米其林来承担。
此外,米其林还是在中国第一个推出环保轮胎的轮胎公司。米其林生产的低滚动阻力的轮胎,是在轮胎的胶料当中添加硅,以降低油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夏逸夫表示,目前米其林在轿车轮胎产品线上的绝大多数的轮胎都已经放弃过去的“黑色配方”,并采用目前最新的环保“绿色配方”。
在谈及米其林中国2007年的新计划时,夏逸夫面露难色,“我们的业务计划是不可以透露细节的。”然而他又颇有底气地表示,两件事情是必须的——就是增长要快,并要继续创新。
快速增长,持续创新,夏逸夫说,这是米其林中国”坚持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