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缺乏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9亿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较为低下,农业技术及推广人员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和产业化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第一线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主要途径,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决定着地方经济的腾飞。因此,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必须面向“三农”,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本文拟从农村职业学校如何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及提高学生素质、确保就业安置等问题作些不很成熟的探讨。
一、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
实现我国农村新世纪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全面贯彻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中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企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近年来受传统观念认为读职校无出息和高校扩招的影响和冲击,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陷入了难于为继的尴尬境地,有的已名存实亡、名为职校实则办成了普通中学。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传统观念及高校扩招外,更根本的原因是职校本身的内因问题,即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他们有的虽然办学方向面向农村,但专业设置陈旧,只开设农学、林学、牧医等传统农业专业,无法适应目前农村飞速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经济的需求;有的则是观念转变过头,农村职业学校背离了面向“三农”的办学方向,一味追求专业设置的“时尚”,尽是开设一些诸如电子、财会、文秘等城镇职业教育的专业,由于农村职校在这些专业上的设备、师资、就业渠道不如城镇职校,这样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因此,农村职校的专业设置,应围绕面向“三农”,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与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适应,与经济区域发展相协调,开设好第一产业各专业的同时,着力开设诸如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适合农村经济的第二、三产业的专业,在开办好上述专业的基础上不拘形式地办一些短训班:比如摩托维修、服装设计等,这样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农村职校将走出低俗,越办越红火。
二、优化课程结构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围绕以当地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开设一些诸如《职业指导》、《营销技巧》、《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影响》等适应农村经济新形势的课程,在传授给学生先进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综合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在农村经济大潮中弄潮的本领。
实践教学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学校既要建好校外实习基地,更要建好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以教学效益为主;校外实习基地以经济效益为主。可采取“学校出资金,教师出技术,农民(学生)出地出力”相结合的办法把基地建立在乡、村。在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同时,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營任务,实施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培养提高了生产经营的能力。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实习教学提供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生素质,确保就业安置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力量。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而且是联系实际的实践者与指导者。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树立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新理念,努力探索农村职教的新思路、新方式。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和专业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关注教学和专业发展新动向,拓展知识面,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力争把自己培养成“双狮型”职教教师,以适应农村职教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和输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劳动者。农村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新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职业学校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确保学生毕业后在农业产业化的大舞台上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能适应繁杂多变的职业岗位;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以及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只要具备了以上素质,就业安置自然不成问题,他们将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中的“抢手货”,并在振兴当地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真正体现农村职校生的自身价值。
总之,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农村劳动力市场培养把科学知识延伸到技术领域,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新型劳动者的重任,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农村职业学校应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将有力地推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深刻地影响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转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职教理念,培养更多更好的农村实用人才,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