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5—2016年在安徽淮北生态区域进行了12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及抗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在7 453.5~9 046.5kg/hm2,平均产量为8 308.5kg/hm2;西农120、西农511表现出抗病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鉴定;适应性;抗逆性;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48-03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供试品种 参加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12个)和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济麦22CK)提供,共计13个品种,分别为西农585,济麦22,西农511,西农831,西农836,西农369,西农109,西农120,小偃269,西农112-5,西农0828,西农158,小偃21-1。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品种(系)小区面积333.33m2,播量270kg/hm2,行距20cm,中间有观察道,四周保护行。
1.3 试验地概况 紫芦生物育种研究院试验田位于宿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3hm2。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条件良好,有机井一眼,旁边蜿蜒着三八河支流,试验田中和四周都通有沟渠,远离建筑物,交通便利。土壤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pH值为6.8。基础肥力达到安徽省淮北平原常年小麦产量9 000kg/hm2左右的要求,养分指标如下:有机质1.2g/kg以上,速效氮93mg/kg、速效磷110mg/kg、速效钾121mg/kg。
1.4 试验实施情况 前茬玉米,土壤肥力中上,秸秆粉碎还田。10月19日上午机耕,耕深28cm,旋耙2遍,梭耙1遍。耕地前,每hm2施复合肥750kg(15-15-15)、尿素150kg、硫酸锌22.5kg。2月22日喷施10%苯磺隆和二甲四氯进行杂草防治。3月14日喷施井冈霉素、氧化乐果防治纹枯病和红蜘蛛,4月28日喷施多菌灵和蚜虱净,5月10日喷施蚜虱净、咪酰胺、美洲星进行“一喷三防”工作。6月6日全区机械收割,晒干后分别称重计产。
2 2015—2016年度气象因素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分析
2015年10月中旬播种时平均气温18℃左右,旬末降水不足,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少,平均气温16℃,较历年偏高约2℃。11月份全市累计降水80~160mm,较历年偏多2~3倍。平均气温10℃左右,较历年偏高1℃,日照46.9h,较常年异常偏少120h。11月中旬末,冬小麦进入分蘖期,与历年相当。11月18—25日全市经历了一次低温雨雪过程,全市出现了中到大雪天气,冬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较常年偏早7d左右。12月上、中旬全市以晴好天气为主,几乎无降水,平均气温3~5℃,与历年相当,日照103h,日照充足,有利于土壤降湿及小麦干物质积累,部分品种有旺长现象。2016年1月上旬,全市冬小麦仍处于越冬期,平均气温2~5℃,较历年偏高约3℃,紫芦湖农场及其附近地区0~20cm层土壤相对湿度为75%左右,能满足冬小麦越冬的需求。2月份中下旬小麦基本进入返青期。
4月上旬,全市冬小麦处于拔节至孕穗期。4月5—7日的降水过程对改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4月中下旬有两次降水过程,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平均气温18℃左右,较历年偏高约1℃;日照约64h,较历年偏少6h。降雨和高湿度天气,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2016年赤霉病较2015年同等发生,个别品种严重度超过40%,5月份全市累积降水20~40mm。降水主要产生在2日、14—15日和21日,我场部0~30cm层农田相对湿度在78%左右,基本适宜,平均气温18.5~20℃与历年同期基本一致。由于天气多变,日平均气温在15~25℃起伏较大、较频,累计日照154h,较历年同期偏少7.4%,日照时数波动剧烈易造成功能叶片早衰,并直接降低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导致子粒灌浆程度低于预期,导致部分品种灌浆不好。
6月份收获时期旬初的几次降雨严重影响收获,晴雨相间的田间导致大部分品系小麦子粒商品性偏差,部分早熟品种有穗发芽现象。
总体来讲,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情况利弊各半,对于小麦产量三要素来讲,年前低温影响小麦分蘖,穗数较上年偏少,后期灌浆雨水天气不利于小麦灌浆,导致小麦千粒重降低2~4g,穗粒数总体相对于往年基本持平。
3 品种简评
3.1 西农120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9 046.5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幼苗半匍匐,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季长势强,春发长势旺,株高92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熟落黄熟相较好,叶功能期长。产量三要素协调很好,穗数700.5万/hm2,穗粒数42.4粒,千粒重46.6g。
3.2 西农831 属半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实收产量8 940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壮,叶片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穗数多,起身利落,两级分化快,株型半紧凑,株高81cm左右,抗倒伏性一般。穗层齐整,穗大,穗下节长,纺锤型穗,小穗排列密度适中,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684万/hm2,穗粒数43.2粒,千粒重41.2g。
3.3 西农112-5 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实收产量
8 874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好,旗叶上举,茎秆坚韧,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后期灌浆速度快,穗大均匀,近长方形,白皮,籽粒卵圆形。产量三要素构成为穗数516万/hm2,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9.8g。 3.4 西农836 属半冬性偏春中早熟品种,实收产量
8 790kg/hm2,居参试品种第四位。幼苗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窄、大小适中,旗叶上挺,株型适中;株高73cm左右,茎秆坚韧、弹性好;冬季生长势较壮,越冬抗寒性好;早春发育稳健,耐冻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茎秆结构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等偏大、大小均匀,小穗排列适中,结实性好;后期灌浆快,熟期适中,叶功能期长,落黄好,成熟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穗数636万/hm2,穗粒数29.5粒,千粒重44.7g,白壳、长芒;粒大、饱满,粒型中长形,外观商品性好。
3.5 西农158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实收产量
8 748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五位。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浅绿,成株期旗叶上挺;株高84cm,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该品系株型较紧凑,穗大穗多、多花多粒,结实性较好;中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椭圆型,籽粒较大,外观饱满,商品性较好;该品种穗数690万/hm2,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0.1g。
3.6 西农0828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8 508kg/hm2,居参试品种第六位。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浅绿,旗叶上挺;冬季生长稳健;苗期分蘖力较强,长势好,成穗率较高;株高78cm左右,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该品系株型较紧凑,穗大穗多、多花多粒,小穗排列紧密,结实性较好,穗层较厚;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椭圆型,籽粒外观饱满清亮,商品性好;成熟熟相落黄好。穗数586.5万/hm2,穗粒数29粒,千粒重41.3g。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
3.7 西农369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实收产量8 190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七位。幼苗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窄、大小适中,旗叶上挺,株型适中;株高82cm左右,茎秆弹性一般;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等偏大、大小均匀,小穗排列适中,多花多粒,结实性好;落黄好,熟相好;产量三因素协调,穗数520.5万/h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42.2g。白壳、长芒,大粒、饱满,粒型中长形,外观商品性好。抗倒伏性差,田间赤霉病发病较重。
3.8 西农511 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实收产量
8 089.5kg/hm2,居参试品种第八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中宽,冬前长势稳健,春后返青快,长势旺,株高80cm,茎秆弹性较好,底部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后期成熟熟相较好,叶功能期长,利于后期小麦灌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商品性一般,产量三要素构成为穗数690万/hm2,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2.3g。
3.9 小偃21-1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7 839kg/hm2,居参试品种第九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79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紧凑,穗长方形,白壳白粒,该品种三要素构成为穗数570万/hm2,穗粒数38.4粒,千粒重41.5g。
3.10 西农585 属半冬偏春性早熟品种,实收产量
7 630.5kg/hm2,居参试品种第十位。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冬春长势好,株高77cm,旗叶短小上冲,产量三要素为穗数675万/hm2,穗粒数34.4粒,千粒重为43.6g。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黑胚率低,商品性一般。
3.11 西农109 属弱冬性晚熟品种,实收产量7 617kg/hm2,居参试品种第十一位。幼苗匍匐,早春起身较快,发育稳健,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叶片淡绿,旗叶上挺,较窄较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3cm,株型适中偏紧,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伏性好;穗型长方形、较大,大小均匀,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无蜡粉,芒短;籽粒卵圆偏长,粒大饱满,白皮光亮,角质,商品性好;后期灌浆成熟较快,叶功能期长,落黄熟像好,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穗数535.5/万hm2左右,平均穗粒数47.9粒左右,千粒重46.3g。
3.12 小偃269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
7 453.5kg/hm2,居参试品种第十二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叶片上挺,叶色深绿,蜡质较少。株型结构好,株高79cm左右,茎秆粗硬,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穗长方形,中芒,白壳,小穗排列中等,穗数580.5万/hm2,穗粒数40粒,千粒重48.4g左右。籽粒白色、角质,椭园型,腹沟浅、种子外观商品性好。
3.13 济麦22 属冬性中晚熟多穗性品种,实收产量
8 275.5kg/hm2.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好,分蘖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茎叶腊质较多,株高78cm。落黄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子粒饱满,产量三要素构成为穗数666万/hm2,千粒重43.2g,穗粒数33.1粒。赤霉病发病率较重。
4 综合评价及示范建议
由本次试验可知,12个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为7 453.5~9 046.5kg/hm2,平均为8 308.5kg/hm2。由于2016年在淮北地区赤霉病较重发生,后期雨水过多,导致对照表现不是很好,而西北农大品种(西农120、西农511)表现抗病性很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表现较好,结合其他示范点结果综合利用,下年度应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何流,张鑫,刘萍.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18.
[2]曹廷杰,王西成,赵虹,等.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62-3963.
[3]张新泉,李九灵.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J].中国种业,2012,9:75-76.
[4]李杰.58个冬小麦鉴定结果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3-33.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鉴定;适应性;抗逆性;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48-03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供试品种 参加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12个)和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济麦22CK)提供,共计13个品种,分别为西农585,济麦22,西农511,西农831,西农836,西农369,西农109,西农120,小偃269,西农112-5,西农0828,西农158,小偃21-1。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品种(系)小区面积333.33m2,播量270kg/hm2,行距20cm,中间有观察道,四周保护行。
1.3 试验地概况 紫芦生物育种研究院试验田位于宿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3hm2。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条件良好,有机井一眼,旁边蜿蜒着三八河支流,试验田中和四周都通有沟渠,远离建筑物,交通便利。土壤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pH值为6.8。基础肥力达到安徽省淮北平原常年小麦产量9 000kg/hm2左右的要求,养分指标如下:有机质1.2g/kg以上,速效氮93mg/kg、速效磷110mg/kg、速效钾121mg/kg。
1.4 试验实施情况 前茬玉米,土壤肥力中上,秸秆粉碎还田。10月19日上午机耕,耕深28cm,旋耙2遍,梭耙1遍。耕地前,每hm2施复合肥750kg(15-15-15)、尿素150kg、硫酸锌22.5kg。2月22日喷施10%苯磺隆和二甲四氯进行杂草防治。3月14日喷施井冈霉素、氧化乐果防治纹枯病和红蜘蛛,4月28日喷施多菌灵和蚜虱净,5月10日喷施蚜虱净、咪酰胺、美洲星进行“一喷三防”工作。6月6日全区机械收割,晒干后分别称重计产。
2 2015—2016年度气象因素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分析
2015年10月中旬播种时平均气温18℃左右,旬末降水不足,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少,平均气温16℃,较历年偏高约2℃。11月份全市累计降水80~160mm,较历年偏多2~3倍。平均气温10℃左右,较历年偏高1℃,日照46.9h,较常年异常偏少120h。11月中旬末,冬小麦进入分蘖期,与历年相当。11月18—25日全市经历了一次低温雨雪过程,全市出现了中到大雪天气,冬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较常年偏早7d左右。12月上、中旬全市以晴好天气为主,几乎无降水,平均气温3~5℃,与历年相当,日照103h,日照充足,有利于土壤降湿及小麦干物质积累,部分品种有旺长现象。2016年1月上旬,全市冬小麦仍处于越冬期,平均气温2~5℃,较历年偏高约3℃,紫芦湖农场及其附近地区0~20cm层土壤相对湿度为75%左右,能满足冬小麦越冬的需求。2月份中下旬小麦基本进入返青期。
4月上旬,全市冬小麦处于拔节至孕穗期。4月5—7日的降水过程对改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4月中下旬有两次降水过程,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平均气温18℃左右,较历年偏高约1℃;日照约64h,较历年偏少6h。降雨和高湿度天气,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2016年赤霉病较2015年同等发生,个别品种严重度超过40%,5月份全市累积降水20~40mm。降水主要产生在2日、14—15日和21日,我场部0~30cm层农田相对湿度在78%左右,基本适宜,平均气温18.5~20℃与历年同期基本一致。由于天气多变,日平均气温在15~25℃起伏较大、较频,累计日照154h,较历年同期偏少7.4%,日照时数波动剧烈易造成功能叶片早衰,并直接降低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导致子粒灌浆程度低于预期,导致部分品种灌浆不好。
6月份收获时期旬初的几次降雨严重影响收获,晴雨相间的田间导致大部分品系小麦子粒商品性偏差,部分早熟品种有穗发芽现象。
总体来讲,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情况利弊各半,对于小麦产量三要素来讲,年前低温影响小麦分蘖,穗数较上年偏少,后期灌浆雨水天气不利于小麦灌浆,导致小麦千粒重降低2~4g,穗粒数总体相对于往年基本持平。
3 品种简评
3.1 西农120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9 046.5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幼苗半匍匐,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季长势强,春发长势旺,株高92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熟落黄熟相较好,叶功能期长。产量三要素协调很好,穗数700.5万/hm2,穗粒数42.4粒,千粒重46.6g。
3.2 西农831 属半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实收产量8 940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壮,叶片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穗数多,起身利落,两级分化快,株型半紧凑,株高81cm左右,抗倒伏性一般。穗层齐整,穗大,穗下节长,纺锤型穗,小穗排列密度适中,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684万/hm2,穗粒数43.2粒,千粒重41.2g。
3.3 西农112-5 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实收产量
8 874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好,旗叶上举,茎秆坚韧,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后期灌浆速度快,穗大均匀,近长方形,白皮,籽粒卵圆形。产量三要素构成为穗数516万/hm2,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9.8g。 3.4 西农836 属半冬性偏春中早熟品种,实收产量
8 790kg/hm2,居参试品种第四位。幼苗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窄、大小适中,旗叶上挺,株型适中;株高73cm左右,茎秆坚韧、弹性好;冬季生长势较壮,越冬抗寒性好;早春发育稳健,耐冻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茎秆结构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等偏大、大小均匀,小穗排列适中,结实性好;后期灌浆快,熟期适中,叶功能期长,落黄好,成熟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穗数636万/hm2,穗粒数29.5粒,千粒重44.7g,白壳、长芒;粒大、饱满,粒型中长形,外观商品性好。
3.5 西农158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实收产量
8 748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五位。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浅绿,成株期旗叶上挺;株高84cm,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该品系株型较紧凑,穗大穗多、多花多粒,结实性较好;中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椭圆型,籽粒较大,外观饱满,商品性较好;该品种穗数690万/hm2,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0.1g。
3.6 西农0828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8 508kg/hm2,居参试品种第六位。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浅绿,旗叶上挺;冬季生长稳健;苗期分蘖力较强,长势好,成穗率较高;株高78cm左右,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该品系株型较紧凑,穗大穗多、多花多粒,小穗排列紧密,结实性较好,穗层较厚;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椭圆型,籽粒外观饱满清亮,商品性好;成熟熟相落黄好。穗数586.5万/hm2,穗粒数29粒,千粒重41.3g。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
3.7 西农369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实收产量8 190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七位。幼苗匍匐,叶色深绿,叶片较窄、大小适中,旗叶上挺,株型适中;株高82cm左右,茎秆弹性一般;穗层厚齐,穗长方形、中等偏大、大小均匀,小穗排列适中,多花多粒,结实性好;落黄好,熟相好;产量三因素协调,穗数520.5万/h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42.2g。白壳、长芒,大粒、饱满,粒型中长形,外观商品性好。抗倒伏性差,田间赤霉病发病较重。
3.8 西农511 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实收产量
8 089.5kg/hm2,居参试品种第八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中宽,冬前长势稳健,春后返青快,长势旺,株高80cm,茎秆弹性较好,底部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后期成熟熟相较好,叶功能期长,利于后期小麦灌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商品性一般,产量三要素构成为穗数690万/hm2,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2.3g。
3.9 小偃21-1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7 839kg/hm2,居参试品种第九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79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紧凑,穗长方形,白壳白粒,该品种三要素构成为穗数570万/hm2,穗粒数38.4粒,千粒重41.5g。
3.10 西农585 属半冬偏春性早熟品种,实收产量
7 630.5kg/hm2,居参试品种第十位。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冬春长势好,株高77cm,旗叶短小上冲,产量三要素为穗数675万/hm2,穗粒数34.4粒,千粒重为43.6g。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黑胚率低,商品性一般。
3.11 西农109 属弱冬性晚熟品种,实收产量7 617kg/hm2,居参试品种第十一位。幼苗匍匐,早春起身较快,发育稳健,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叶片淡绿,旗叶上挺,较窄较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3cm,株型适中偏紧,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伏性好;穗型长方形、较大,大小均匀,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无蜡粉,芒短;籽粒卵圆偏长,粒大饱满,白皮光亮,角质,商品性好;后期灌浆成熟较快,叶功能期长,落黄熟像好,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穗数535.5/万hm2左右,平均穗粒数47.9粒左右,千粒重46.3g。
3.12 小偃269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实收产量
7 453.5kg/hm2,居参试品种第十二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叶片上挺,叶色深绿,蜡质较少。株型结构好,株高79cm左右,茎秆粗硬,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穗长方形,中芒,白壳,小穗排列中等,穗数580.5万/hm2,穗粒数40粒,千粒重48.4g左右。籽粒白色、角质,椭园型,腹沟浅、种子外观商品性好。
3.13 济麦22 属冬性中晚熟多穗性品种,实收产量
8 275.5kg/hm2.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好,分蘖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茎叶腊质较多,株高78cm。落黄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子粒饱满,产量三要素构成为穗数666万/hm2,千粒重43.2g,穗粒数33.1粒。赤霉病发病率较重。
4 综合评价及示范建议
由本次试验可知,12个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为7 453.5~9 046.5kg/hm2,平均为8 308.5kg/hm2。由于2016年在淮北地区赤霉病较重发生,后期雨水过多,导致对照表现不是很好,而西北农大品种(西农120、西农511)表现抗病性很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表现较好,结合其他示范点结果综合利用,下年度应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何流,张鑫,刘萍.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18.
[2]曹廷杰,王西成,赵虹,等.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62-3963.
[3]张新泉,李九灵.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J].中国种业,2012,9:75-76.
[4]李杰.58个冬小麦鉴定结果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3-3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