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分析了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打造过硬就业本领、加强就业形势教育三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 择业心理问题 教育 对策
  
  随着2005年国家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中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上升。到2010年,全国每年平均净增劳动力数量达到900万人,就业压力较大。我国失业人员数量较大,而且已从企业波及到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这种状况也加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针对这种情况,给中职毕业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導,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尽快实现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不良择业心理问题
  (一)缺乏择业的自信心
  1、自卑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过低地估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
  2、羞怯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时,向招聘单位递交自荐书后,面对招聘人员结结巴巴、面红耳赤,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很好地展现出来。
  3、低就业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适合的单位推销出去。对某些用人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闭着眼睛签订,有些中职学生甚至采取“零工资”方式就业,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和自身权益的保护带来隐患。
  4、依靠或依赖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和决断能力,应聘时总爱拉父母、同学做伴,或一帮同学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或对应聘岗位是否适合自己心中无数,不是凭自己思考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
  5、保守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的长处及特色,朝气、进取心皆无。
  (二)择业定位不准确
  1、玩世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差;这儿纪律严,那儿工作累。一说找工作就要自己当老板,当“管官的官”。工作无着落不说,还倒欠一屁股的债。
  2、盲目求高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单项考虑自己的就业意向,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适合自己的岗位被别人抢光。
  (三)求职预期不恰当
  1、仕途心理。对“学而优则仕”深信不疑,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是大多数人都碰得头破血流。
  2、攀比心理。有的中职毕业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出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独和冷清。有的中职毕业生在这种攀比心理促使下,放弃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执意要寻找超过同学职业待遇的岗位,到头来,心愿终难实现。
  3、自负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热门,或因自己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或被一些用人单位垂青,而产生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看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不如意,从而一次次坐失良机。
  4、乡土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本县本乡就业,离土不离乡。另一些同学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二、中职毕业生不良择业心理成因
  (一)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择业心理的形成与其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密不可分。国家有关促进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中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极大机遇与挑战。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对各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择业的意识也逐步加强。部分中职毕业生面对机遇与挑战,显得一片茫然,未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二)职业评价因素。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分工不断涌现。这些新的社会分工必然伴随着新的职业的产生。与此同时,传统职业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新职业与传统职业并存的职业状况,影响着人们对职业价值及其在社会活动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进而影响人们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而人们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及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构成职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职业评价对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影响极大。
  (三)综合素质因素。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自身能力和自我认识方面。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自信、积极、勇于竞争的心理状态,对自我认识较准确,可以对职业目标及实现手段做出最佳选择;反之,综合素质较弱的同学往往表现为消极、等待、退缩等,对自身认识不足,面对择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当程度上因所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四)家庭教育因素。一个人对职业的了解最初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是其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其对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和形成。如今的中职毕业生独生子女较多,祖辈、父辈的对其悉心呵护,疼爱有加,使他们在择业时受长辈的影响较深。
  三、择业心理教育对策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针对中职毕业生择业时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开展健康心理教育意义重大。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利用报纸、网络、广播、橱窗、专题讲座等方式介绍相关的就业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职毕业生建立良好的择业心态。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体系和预测体系,对其进行定期的心理诊断,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缓冲、调节机制。
  (二)帮助实现角色转型,打造过硬就业本领
  职中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如何实现角色顺利转型,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要求,打造过硬就业本领,对每一个学生职中学生意义重大。为此,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型。一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和相关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快实现由初高中向职业学习转型的角色转变。二是帮助完善职业生涯设计,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打造过硬就业本领。职中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2—3年,专业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职中学校应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确立其职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帮助职中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做到学生的爱好和人才需求相结合;二是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特长,使其就业处于主动有利的状态;三是确立目标要高低适当,远近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况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清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澄清思
期刊
摘要:生活化教学,一个在课改大潮中充满生机的词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鲜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鲜活”的语文。  关键字:生活化教學理念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关键词:组织者促进者 指导者  “当学校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情境与需求时,欲知变、应变并求变,除具备课程专业素养外,还须具备超越课程素养,而又能转化和运用课程素养的思维与行动能力。”下面我就谈谈通过学习课改精神,在这点上进行实践的点滴体会。  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在新课改理
期刊
摘要:音乐中的德育教育与政治思想课不同,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  关键词:传承民族文化多元文化  说起“德育”人们总是想起政治思想课,班队会等等,殊不知初中音乐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并且涉及广泛。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礼乐教育为主,通过礼乐教育,使人们得到审美情感培养,并将培养理想健全的人格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可见我国几千年前
期刊
摘要: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必须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形成幼儿教育的合力。因此,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想方设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才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关键词:家园共育沟通信任支持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应以教材为主线,在课内外阅读中、写作中、在作业批改中渗透积极健康的德育思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教材 课程   一、引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德育是育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应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参与德育教育的全程管理,要关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
期刊
【摘要】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主流方向是培训重心从教师培训院校下移到中小学培训基地,促使中小学教师培训“从通识培训进入学科培训”层面。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不仅是培训内容方式的改革,同时还涉及培训工作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本文着重就如何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教师培训管理体制,从而为教师培训“从通识培训进入学科培训”层面提供强有力的管理保障进行
期刊
说起现在的中学生来,老师和家长可能都会异口同声的说:管不了!老师们坐在一起,一开口便是抱怨如今的学生太苯了:“一个定理背了三天也没背会。”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常见门口有学生“把门”,他们或是迟到,或是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虽不体罚学生,但这也的确是无可奈何之举。仔细观察听课的学生,就会发现许多人心不在焉,如今的孩子都怎么了?  实施思想教育,要从我做起,身教重于言教,己正才能正人!在課堂上,准确无误
期刊
摘要:在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仅贯穿到高中教育的各个方面,而且也贯穿在体育教学乃至一切教学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高中 体育 教学 德育 实践  一、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1.应把德育工作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很好地将思想教育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过程学生思想活动
期刊
一、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  例如,在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而是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了解染色体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有丝分裂的结果,每个子细胞中具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保证了每种生物的细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