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要求老师从学生的人格、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发散性培训等方面着手,学生通过实践来加快创新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 创新能力 创造性 发散性
  
  21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新课程的理念和创造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
  
  一、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创新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对自己现实学习及未来发展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教育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忽视创造。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使课堂 活 了,吕淑淑湘先生在全国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 ‘活’”。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堂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本,让他们自己提出个人的见解,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重视思维发散性培训,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发散性思想,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性创造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1.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方式。
  2.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著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几句话。20世纪物理学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凝结成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结论: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对意料之外的事情有充分的准备。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你做的事感兴趣,并为之努力奋斗。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形成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荀子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重大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总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出版社,1980.
  [2]朱绍禹主编.语文教育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写作真正动因。接着又通过解读、赏析《眠花蝴蝶》,抽丝剥茧地破解文章优美的架构,感悟童话般的语言,发现写好作文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为学作文者提供一种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搭建一个连接高效阅读和成功写作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解读 眠花蝴蝶 赏析 写作源泉 启迪    很多人把学生不会作文的原因归结于缺少生活。其实,这是不够恰当的。为什么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作文写得好,有的
期刊
摘要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中,教师始终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影响师德建设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探索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存在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相映对策。  关键词师德 人格因素 制度因素 师德内化    当今社会表面上看“人才过剩”,实际上我
期刊
中文摘要: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不同文化对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不同影响。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同。 为了完善中国的教育体制,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强壮我们的经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Abstract:This paper shows som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culture on education i
期刊
摘要本文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进入株洲职教园的利弊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利弊权衡得出学院进入职教园是大势所趋。  关键字职教园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在我国,大学城的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大辞典》把“大学城”解释为:“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1999年10月,廊坊东方大学城的奠基拉开了大学城建设的序幕,至今各地的大学
期刊
摘要纵观历年高考“3+X”形式中,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此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为此,本人就高三生物三轮复习的策略。重点谈谈第三轮复习策略。  关键词生物 复习 第三轮 策略    第一轮复习:知识过关  我们以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指导
期刊
摘要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初中历史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逐渐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手段 作用 误区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
期刊
摘要“引导式”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是一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引导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可行性、实施方法及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些主张。  关键字中等职业教育 引导式 计算机教学 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是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手,将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贯彻。“引导式”教学法克服了以往“满堂灌”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语的作用和怎样在教学时合理使用导语。通过一些课文的经典导语来阐述观点,分析了导语的趣味性、导语要服务教学目的、导语形式应该多种多样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语 趣味性 教学目的 使用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首完整的曲子,那么,导语就是这首曲子的序曲。序曲的好坏直接影响整首曲子的质量,同样,导语使用得好不好,对整堂课的效果的影响非同寻常。所以,导语的使用在教学中(特别中
期刊
摘要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有一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虽然能熟练地再现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有效地控制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语言交际活动的能力。由于部分地区考试等评价方式,教学资源缺乏以及教学思想的落后,有些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活动是显得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交际法教学 农村学校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应该立足文本、学生、全面、科学,有侧重地予以整合;“三维目标”的实施,应该从激发兴趣入手,注重体验感悟,引导主动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