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皮肤缺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采用眼轮匝肌蒂皮瓣Ⅰ期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方法: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上睑缺损可行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根据皮肤缺损面积于缺损缘左右两侧各设计眼轮匝肌蒂皮瓣,酌情游离,向中间推进拼合,按睑袋术式缝合睑缘皮肤,Ⅰ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结果:共治疗13例,皮瓣最大面积2cm×1.5cm,均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下睑双侧眼轮匝肌蒂皮瓣可I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关键词]眼睑分裂痣;眼轮匝肌蒂皮瓣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6-0811-02
  
  眼睑分裂痣多局限于上、下眼睑,在闭眼状态下,上下病变合二为一,影响容貌。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眼轮匝肌蒂皮瓣Ⅰ期修复13例,方法简单,疗程短,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收治眼睑分裂痣就医者1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6~18岁。治疗时将痣切除,上睑采用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行双侧眼轮匝肌蒂推进皮瓣修复,效果良好。
  
  2 方法
  
  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切除病变组织,上睑缺损可行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根据皮肤缺损面积于缺损缘左右两侧各设计眼轮匝肌蒂皮瓣,酌情游离,向中间推进拼合(图1),5-0丝线间断缝合,将下睑眼轮匝肌向外上眶骨膜处适度悬吊,按眼袋术式缝合睑缘皮肤,术区加压包扎3天,术后6~7天拆线。
  


  
  3 结果
  
  术后随访11例,时间2个月至1年,11例就医者下睑瘢痕均不明显,无下睑外翻,效果满意。
  典型病例:女,18岁,左眼睑分裂痣,上睑病变区1.0cm×0.8cm,下睑病变区1.5cm×1.0cm,术中将上、下睑病变皮肤全部切除,上睑缺损用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缺损行双侧眼轮匝肌蒂推进皮瓣修复。术后7天拆线,伤口Ⅰ期愈合,外形满意(图2)。
  


  
  4 讨论
  
  4.1 眼睑分裂痣是一种发生在胚胎第9周至7个月的皮肤黑色素痣,属于良性肿瘤,病理诊断分皮内痣和混合痣两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并整形,切除的范围一般都应距黑痣边缘外2~5mm,所采用的方法要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大小程度灵活掌握,国外多采用Hughes法,黑痣波及到睑缘及睑结膜甚至球结膜者,为防复发和恶变,手术原则为完整彻底切除痣体并修复缺损。
  
  4.2 大多数眼睑分裂痣仅累及眼睑皮肤,故切除后只需行眼睑浅层或前叶缺损的修复,其手术方式很多,以往睑分裂痣切除后下睑的缺损可以利用外眦部旋转皮瓣、局部任意皮瓣、T形皮瓣或者植皮修复,存在瘢痕明显或者下睑外翻等缺点。
  
  4.3 眼轮匝肌蒂皮瓣与上述手术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该皮瓣以眼轮匝肌为蒂,有丰富的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一般内侧眼睑区血供来源于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分支,外侧眼睑区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相互吻合成动脉网,为眼轮匝肌蒂皮瓣提供血运保障;②眼轮匝肌蒂皮瓣为邻位皮瓣,皮瓣的质地、颜色与缺损区皮肤相同,且下睑皮下组织疏松,为眼轮匝肌蒂皮瓣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条件;两侧皮瓣向中间推进拼合可充分利用周围组织,术后局部平整,外形美观;③借助睑袋去除术式,切口相对隐蔽;④与皮片移植相比有足够的支持性能,无回缩之虑,可防止睑外翻的发生;⑤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眼睑中部分裂痣的Ⅰ期修复。
  
  4.4 由于眼轮匝肌蒂皮瓣携带组织量有限,因此不适用于面积较大的下睑病变。
  
  4.5 本术式应用要点:由于眼轮匝肌蒂皮瓣不是轴型皮瓣,故手术过程中必须保证肌蒂有足够的宽度,不可过度游离。为避免下睑外翻畸形,皮瓣切取的宽度要适宜,并将眼轮匝肌外侧上提固定于眶外侧缘的骨膜上。
其他文献
翠丽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2003年冬季在海南用SD作母本、SUG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6d左右,果实发育期28d。植株生长势稳健。果实高圆形,果
采用二次发酵隧道技术处理不同配方培养料,以不同含氮量和不同石膏含量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堆发酵、接种养菌、出菇管理,并对其进行堆肥温度、菌丝生长速
在口腔修复临床中,常常遇到伴有错(牙合)存在的患者,由于错(牙合)存在给修复设计带来困难,同时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很高,勉强修复效果很不理想。2000~2006年笔者对此类患者配合修复前正畸,取得非常好的美容修复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为既有错牙合又伴有牙齿缺失畸形患者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4~39岁。整个治疗过程均由笔者一人完成,治疗前设计正畸与修复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方法。 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改良了顺腋纹小切口法腋臭根治术,治疗50例腋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结果:49例I期愈合,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气味消失。1例切口中间裂开1mm,加强换药一次后愈合。 结论:改良的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是一种切口隐蔽,无附加痕迹,操作方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术式。  [关键词]改良;腋纹;小切口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们在临床使用化瘀法,结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中草药科学配伍,治疗黄褐斑患者150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150例,均为女性,年龄25~57岁,平均为36.48岁,病程7个月~2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年龄25~57岁,平均为37.33岁;对照组5
皮肤软组织创面修复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皮肤软组织扩张修复邻近创面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疗效确定,风险较小的一种创面修复方式。2000~2006年,笔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7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6例(113个扩张器),女性51例,男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29.3岁。其中面部36例,四肢及关节1
系统研究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 L.)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萝卜遗传转化体系:即切取萝卜带柄子叶外植体,先进行2 d预培养,用OD600为0.3-0.5的EHA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