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实际,分析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出“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校企共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形成核心,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以校企用人需求为依托,校企共同打造教育教学团队”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 校企合作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85-03
2019 年 2 月 13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职教二十条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让职教人对职业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其中,改革实施方案第十条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该项内容对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合作事项、合作利益分配方式、合作激励机制等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们在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逐渐寻找到了一些适合学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为例,探讨学校的改革策略,并总结实践效果。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校企合作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前的情况
1.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教师资源匹配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 0~3 岁婴幼儿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愛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至七岁,是儿童思维能力、反应模式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刚好是学前时期,因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迅猛,但质量堪忧。常有不良新闻见诸报端,虐童案、猥亵性侵幼儿案时有发生。幼儿园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中高职学校,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仅需持有保育员证即可上岗。即使是公办幼儿园,由于编制少工资低,也很难吸引优质人才来担任教师。学前教育师资不足、质量不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学前教育生源不佳,学校培养难度较大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功跻身为中职学校热门的专业之一。但因为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所以报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利者。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立报读门槛,只要报名便可直接就读。生源的特殊性,是大部分中职学校难以克服的社会性问题。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讲故事、绘画、唱儿歌、弹琴、跳舞等基本技能。此外,还需要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普通家庭。很多学生在来校前,都没有参加过艺术类的兴趣班学习,性格相对内向,表现欲望不强。这给学校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想在短短三年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或者早教机构教师,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难度。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尽管国家已在多次会议上倡导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学校热企业冷,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
2.校企双方认识不足,合作兴趣不够浓厚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见习和实习的传统模式,学生除了去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并没有走出校园真正参与到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单位、企业或研究机构去实践。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关联,只有在学生见习、实习时才产生,平时合作交流甚少。
3.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合作模式较为单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单一,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间把学生分派到合作幼儿园去见习和实习。有些幼儿园对见习、实习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实践教育效果不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多角度的合作模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改革策略
(一)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校企共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结合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生源特点、学校的办学实力等,选择能有效开展合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企业进行合作。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四星级学校。贵港市是农业大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交通便利,三小时高铁可直达广州、深圳等地。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幼儿时期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接触过较好的艺术类课程培训。因此,学校在学前教育校企合作上,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与市内现有幼儿园合作,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二是与幼儿园集团合作,创办附属幼儿园,以便组织学生见习以及师资共享;三是与广东幼教集团合作,为学生提供到珠三角一带实习的平台,让学生接触更优质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开阔学生视野。多种模式的合作,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培养,让他们能更快速地了解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面向工作岗位职责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中职学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要为契机,加强专业的特色建设。企业直接面向社会,能快速捕捉社会需求的方向及趋势,并直接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因此,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分析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以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为例,幼儿园需要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比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还要管理好幼儿的生活和做好幼儿保健工作,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制订班级教育工作计划,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
首先,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其次,根据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或培训项目,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考取资格证书。最后,依据岗位对职业需要的最新能力,开设相应的拓展课程。具体来说,开设锻炼学生“说、写、画、唱、弹、舞、做、用”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证书考试内容相对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拓展课程,比如奥尔夫音乐、花式篮球、感统训练、微格教学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以校企用人需求为依托,校企共同打造教育教学团队
根据校企双方需求,共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一是“请进来”。聘请企业的培训教师,或者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到学校参与课程教学。例如,请学校的附属幼儿园老师到学校指导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师礼仪培训、见习前培训、实习前培训。聘请幼儿园老师到校兼职讲授专业课,或者其他拓展课。比如,每个学期请合作集团的教师到校进行花式篮球、奥尔夫音乐的课程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校的教师资源得到很好的补充。二是“走出去”。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或到幼儿园挂职锻炼。例如,学前专业的教师每个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到附属幼儿园进行挂职锻炼,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在暑假期间,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集团进行专项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
(一)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可以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企业通过输送最新职业能力需求,传达就业趋势和新动向,为学校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企业通过捐资创建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等方式,提升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企业利用学校这块阵地,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人才。企业从合作学校优选毕业生增补企业自身创办的幼儿园,或合作的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师资队伍。校企相互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合作共赢模式,保证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第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企业参与培训学校的教师,使教师能有机会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企业和幼儿园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促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快速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缩短学业与就业的距离,提高实习及就业质量。第二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为其所创办的或合作的幼儿园、早教机构,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第三方面,对于幼儿园来说,参与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可以保证幼儿园今后有更优质的师资。幼儿园与学校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见习、实习,可以适当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第四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对每一方来说都有利益点,因而更容易保证合作长效运行。
(三)校企共同管理,有效提高见习、实习效果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见习、实习的地点无法集中,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幼儿园。学校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无法直接参与学生见习和实习的管理。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见习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这不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稳定学生见习、实习情绪,而且提升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信心。
(四)课程岗位对接,提升校企协作育人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更高。他们熟知企业文化,懂得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与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教师等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直接对接,极大地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学生毕业后直接就可以承担相关岗位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成本为自己培育优质教师的途径,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石。
综上所述,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校企共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以校企用人需求为依托,校企共同打造教育教学团队。从而使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谭 璇.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
[2]曹绍炼.高职“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02).
[3]张 莉.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中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以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例[J].学周刊,2017(27).
[4]陈凯莉.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湛江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
[5]邢广陆,李 莉,郑洪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位一体”合作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4).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学前教育 校企合作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85-03
2019 年 2 月 13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职教二十条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让职教人对职业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其中,改革实施方案第十条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该项内容对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合作事项、合作利益分配方式、合作激励机制等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们在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逐渐寻找到了一些适合学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为例,探讨学校的改革策略,并总结实践效果。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校企合作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前的情况
1.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教师资源匹配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 0~3 岁婴幼儿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愛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至七岁,是儿童思维能力、反应模式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刚好是学前时期,因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迅猛,但质量堪忧。常有不良新闻见诸报端,虐童案、猥亵性侵幼儿案时有发生。幼儿园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中高职学校,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仅需持有保育员证即可上岗。即使是公办幼儿园,由于编制少工资低,也很难吸引优质人才来担任教师。学前教育师资不足、质量不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学前教育生源不佳,学校培养难度较大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功跻身为中职学校热门的专业之一。但因为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所以报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利者。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立报读门槛,只要报名便可直接就读。生源的特殊性,是大部分中职学校难以克服的社会性问题。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讲故事、绘画、唱儿歌、弹琴、跳舞等基本技能。此外,还需要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普通家庭。很多学生在来校前,都没有参加过艺术类的兴趣班学习,性格相对内向,表现欲望不强。这给学校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想在短短三年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或者早教机构教师,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难度。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尽管国家已在多次会议上倡导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学校热企业冷,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
2.校企双方认识不足,合作兴趣不够浓厚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见习和实习的传统模式,学生除了去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并没有走出校园真正参与到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单位、企业或研究机构去实践。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关联,只有在学生见习、实习时才产生,平时合作交流甚少。
3.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合作模式较为单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单一,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间把学生分派到合作幼儿园去见习和实习。有些幼儿园对见习、实习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实践教育效果不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多角度的合作模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改革策略
(一)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校企共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结合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生源特点、学校的办学实力等,选择能有效开展合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企业进行合作。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四星级学校。贵港市是农业大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交通便利,三小时高铁可直达广州、深圳等地。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幼儿时期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接触过较好的艺术类课程培训。因此,学校在学前教育校企合作上,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与市内现有幼儿园合作,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二是与幼儿园集团合作,创办附属幼儿园,以便组织学生见习以及师资共享;三是与广东幼教集团合作,为学生提供到珠三角一带实习的平台,让学生接触更优质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开阔学生视野。多种模式的合作,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培养,让他们能更快速地了解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面向工作岗位职责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中职学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要为契机,加强专业的特色建设。企业直接面向社会,能快速捕捉社会需求的方向及趋势,并直接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因此,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分析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以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为例,幼儿园需要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比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还要管理好幼儿的生活和做好幼儿保健工作,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制订班级教育工作计划,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
首先,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其次,根据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或培训项目,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考取资格证书。最后,依据岗位对职业需要的最新能力,开设相应的拓展课程。具体来说,开设锻炼学生“说、写、画、唱、弹、舞、做、用”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证书考试内容相对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拓展课程,比如奥尔夫音乐、花式篮球、感统训练、微格教学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以校企用人需求为依托,校企共同打造教育教学团队
根据校企双方需求,共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一是“请进来”。聘请企业的培训教师,或者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到学校参与课程教学。例如,请学校的附属幼儿园老师到学校指导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师礼仪培训、见习前培训、实习前培训。聘请幼儿园老师到校兼职讲授专业课,或者其他拓展课。比如,每个学期请合作集团的教师到校进行花式篮球、奥尔夫音乐的课程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校的教师资源得到很好的补充。二是“走出去”。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或到幼儿园挂职锻炼。例如,学前专业的教师每个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到附属幼儿园进行挂职锻炼,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在暑假期间,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集团进行专项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
(一)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可以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企业通过输送最新职业能力需求,传达就业趋势和新动向,为学校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企业通过捐资创建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等方式,提升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企业利用学校这块阵地,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人才。企业从合作学校优选毕业生增补企业自身创办的幼儿园,或合作的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师资队伍。校企相互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合作共赢模式,保证校企合作长效运行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第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企业参与培训学校的教师,使教师能有机会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企业和幼儿园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促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快速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缩短学业与就业的距离,提高实习及就业质量。第二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为其所创办的或合作的幼儿园、早教机构,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第三方面,对于幼儿园来说,参与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可以保证幼儿园今后有更优质的师资。幼儿园与学校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见习、实习,可以适当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第四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对每一方来说都有利益点,因而更容易保证合作长效运行。
(三)校企共同管理,有效提高见习、实习效果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见习、实习的地点无法集中,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幼儿园。学校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无法直接参与学生见习和实习的管理。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见习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这不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稳定学生见习、实习情绪,而且提升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信心。
(四)课程岗位对接,提升校企协作育人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更高。他们熟知企业文化,懂得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与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教师等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直接对接,极大地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学生毕业后直接就可以承担相关岗位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成本为自己培育优质教师的途径,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石。
综上所述,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校企共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以工作岗位职责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以校企用人需求为依托,校企共同打造教育教学团队。从而使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谭 璇.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
[2]曹绍炼.高职“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02).
[3]张 莉.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中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以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例[J].学周刊,2017(27).
[4]陈凯莉.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湛江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
[5]邢广陆,李 莉,郑洪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位一体”合作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4).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