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率市场化视角看待疫情后的LPR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tou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PR是双轨并轨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疫情冲击下,LPR的利率市场化作用表现较好,但银行净息差面临较大压力导致LPR利率下降主要是政策利率下调。为保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性,疫情后如何合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推动银行LPR报价加点幅度下行,成为LPR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另一大驱动力。
  关键词:LPR 利率市场化 净息差
  一、LPR的利率市场化思路
  2008年之后,银行利润虚高,资金的“脱实向虚”问题显现[1],企业融资成本较高,2015年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连续降息,但之后在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贷款利率却不断攀升,虚高的银行利润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利率雙轨制背景下,政策利率向资金利率传导顺畅,而向信贷利率的传导过程受阻。
  LPR改革之前,我国的贷款利率是根据法定基准利率加上浮动利率确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过程不通畅表现为上端和下端两方面,在上端,此基准利率对于市场资金供需关系变动的敏感性较弱;在下端,各银行通过协同行为设定贷款利率隐形下限,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贷款基准利率的敏感性较弱。进行LPR利率改革之后,对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中期以内预计LPR下行概率较大,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其二,改革之后LPR锚定MLF,MLF政策利率是央行使用频率较高、投放规模较大的利率工具,锚定MLF提高了LPR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继而其他贷款利率锚定LPR,央行可通过“MLF-LPR-贷款利率”的新利率传导机制进行调控,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2]。
  二、从政策利率方面看LPR
  受春节错期及疫情影响,2020年1月和2月的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减少4.31%、25.87%,为刺激实体经济尽快恢复,央行等有关部门有序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从1月份疫情暴发以来,截至到2020年4月20日,随着政策利率下调,MLF利率共下降0.3pct至2.95%,1年期LPR同样跟随下降0.3pct。实体经济融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但两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均需要政策利率来推动下行。对于直接融资来说,政策利率的下调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下移,从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发行成本跟随下降;对于间接融资来说,合理利用政策利率之间的联动,推动LPR下行,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成本。如今疫情蔓延全球,预计中期内,政策利率下行概率大,LPR将会继续下行。
  三、从银行加点幅度方面看LPR
  报价银行的加点幅度取决于净息差。若银行净息差上升,则银行加点幅度尚有下行空间,否则,银行加点幅度下行受阻。
  (一)资产端
  以36家A股上市银行2019年三季报数据为样本,通过简化其资产负债表,银行资产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占比最高的是贷款。
  贷款是对利率较为敏感的银行资产之一,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信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季度贷款同比增加1.29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增加1.58万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减少6027亿元。企业新增贷款同比中,短期贷款占比69.87%,长期贷款仅占比约30%;居民新增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减少4827亿元、1200亿元。虽然企业贷款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是短期贷款,并且考虑到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对短期贷款定价权弱于长期贷款等因素,疫情期间银行的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用来满足银行日常经营需要,疫情期间,定向降准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使得商业银行此科目规模减小,对于银行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的下降均有积极作用。在隐性资金成本方面,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属于不生息资产,因而具有隐性成本;在显性资金成本方面,此科目的减少会降低负债端存款的吸收进而降低显性资金成本。另外疫情暴发以来,隔夜shibor呈下降趋势,拆出资金的利息收入有所下降,由此推断同业类资产的收益率同样有所下降。对于金融投资科目,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金融投资收益率亦有所下降。
  综合上述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端科目的分析,除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趋势外,其余科目的情况相对悲观,因此疫情期间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鉴于上市银行一季报数据披露较晚,谨以平安银行(000001.SZ)披露的一季报数据佐证此观点,数据显示一季度平安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03%,低于去年同期的5.19%。
  (二)负债端
  通过简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银行资产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存款占比最高。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一季度人民币新增存款8.06万亿元,同增1.76万亿元。进一步拆解存款结构,一季度新增企业存款同增1.53万亿元,新增居民存款同增0.4万亿元,新增财政存款同比减少4794亿元,新增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增5958亿元。企业新增存款同比最多,原因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而在内外经济环境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存款成为企业收益率最可观的投资方式。居民新增存款同比次之,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加之石油战使得国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剧烈,投资者的避险情绪较重。在存款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却相对刚性,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面临较大压力。
  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受2017年以来的同业监管影响,银行同业负债占比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同业负债成本要高于存款成本。由此,成本较高的同业类负债规模占比逐渐下降,对于银行的利润空间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应付债券占银行总负债的比重基本维持稳定,疫情期间在宽松的利率政策引导下,债券收益率亦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为银行节约了资金成本。
  央行政策工具投放或收缩的货币量体现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向中央银行借款”科目,截至2020年3月末,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由MLF组成,占55%,由此测算MLF仅占商业银行总负债的1.48%。虽然疫情发生后央行多次降低MLF招标利率,但由于MLF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占比很少,因此本质上MLF利率的下降对商业银行平均资金成本的下降并没有发挥出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或者说作用有限。   总之,同业类负债及应付债券方面对银行成本下降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向中央银行借款方面对银行成本下降作用不明显,但存款数量增加导致资金成本压力较大,由此判断,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面临的压力依然较为严重。
  综上,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计息负债成本率面临较大压力,会压缩银行净息差,银行“加点”幅度缺乏下行动力,从此方面来看,“加点”对于LPR的下行无推动作用。
  四、前期货币政策滞后影响
  疫情期间,MLF下行推动LPR下行之后导致资产端收益率下降,但对于降低负债端资金成本的作用有限,负债端面临较大压力,LPR下行压缩了银行盈利空间,净息差面临较大的上升阻力[3]。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2.28%,较去年同期的2.29%下降0.01%,由此,MLF下降不会推动银行加点幅度下行。另外,LPR下行对银行利润空间的影响会存在滞后效应。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结构中近30%的贷款将会在2021年年初进行重新定价,另一方面,虽然存量贷款利率开始向LPR转换,但大部分银行的存量贷款利率转换会在2021年完成,因此,LPR下行对于银行业绩的影响会延续至2021年及以后。
  五、疫情发生后的LPR相关建议
  2019年9月之后,LPR下行由MLF下行推动,两者下行幅度一致,加点幅度一直处于0.9的水平,在疫情期间由于银行净息差上行压力大,因此不大可能通过净息差的途径降低加点幅度,所以疫情期间LPR主要受MLF主导。疫情之后,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利率市场化,仅靠资产端的单向让利会导致市场化持续性不强,“盈利性”是银行的经营方针之一,在MLF下降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加点幅度或减少信贷规模来维持自身利润,这相悖于LPR改革的初衷。因此合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是疫情之后通过提高净息差进而降低加点幅度的另一大驱动力,针对此问题,谨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结构性存款利率下行的政策引导
  存款利率较高导致2020年第一季度新增企业存款较多,适当降低存款利率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存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若一味大幅降低存款利率会导致银行面临资本不足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加强结构性存款利率下降,在期限方面,考虑到通胀水平较高,可通过降低长期存款利率的方式降低银行成本;在规模方面,国有大行由于网点较多、信用较高等原因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可以考虑定向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程度上的存款利率补贴政策,一方面不至于使得中小银行由于利率降低发生揽储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在存款定价方面的差异,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
  (二)优化银行存款结构
  对比美国银行的净息差,不论是在降息周期还是加息周期均维持在3%以上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存款较为多元化,存款中还有一部分属于无利息存款,2019年年末,美国银行无利息存款占存款总额约25%,而我国存款不论活期或是定期均具有利息支付。因此,创新存款产品优化存款结构可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疫情冲击下,资金的需求小于供给,LPR与MLF同步下降较好地体现了利率市场化思路,目前来看,LPR对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作用较为明显,但未来,合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是推动LPR下行的另一大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魏文江.金融发展与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研究[J].西南金融,2019(07):28-35.
  [2]郭栋.利率市场化与LPR改革[J].中国金融,2020(04):45-46.
  [3]余倩倩.LPR对银行业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06):21+23.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1997年-2018年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静态面板回归模型,从而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河南省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均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全省产业结构趋向于“二、三、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 产业结构 经济增
期刊
摘要:为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民脱贫攻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一直围绕着精准扶贫展开。然而,我国的陕南革命老区由于经济落后、情况复杂,目前的扶贫工作依旧面临着扶贫评级授信难等问题。本文基于对陕南革命老区商洛市镇安县农户的调研数据结果,引入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出发,选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符合革命老区现实情况的扶贫信用评价体系。本文共选取1321个调研样本进行
期刊
摘要:为逐步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适应新时期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展方向,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制度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摸清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可以有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可以为编制高质量的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对于经济法体系而言,它在我国经济法理论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理论结构之中较为核心的一个部分。而怎样确定经济法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对于经济法体系的看法。现阶段,在对经济法体系进行分析时,可选择的途径较多,但是在对体系核心进行研究与分析时还要对它结构的特性等做深入探析。为此,本篇文章便对我国经济法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了简单分析,同时还对体系建构的原则与内容等进行了综合
期刊
摘要:农商银行的主要收益渠道是信贷资产,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商银行的经济效益与长远性发展,信贷资产质量是保障商业银行生命力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农商银行的信贷资产总量呈现增长趋势,但质量与理想状态仍存在较大差距,过高的不良资产率严重制约了农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信贷管理,实现资产质量提升是农商银行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阿鲁科尔沁农商银行为例,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虽说在充分发挥着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以及盲目性。通过改革开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的效率,但是通过市场规制法来看,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每个人都想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这样的行为不能保证社会整体的利益,会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发生。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形势可以看出,市场失灵的现象势必会逐渐暴露出它的本质问题。那么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从众多学者的实证分析入手,从运用最小二乘法到使用多变量框架进行分析,衡量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看待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方法。本文得出结论的数据来自于不同国家近二十年来的数据,数据真实可靠。  关键词:股票市场 经济发展 双向因果关系  一、引言  股票市场在西方世界出现并兴起,欧美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可以说,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最近,在冠状病毒的影响下,美国
期刊
摘要:为提升金融服务、改善办公环境,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基建维修需求较多。但由于人民银行一直沿用着“自建制”的建设模式,受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在审计中存在如工程管理质效不高、工程设计控制力弱等问题。本文在探析引入“代建制”优势及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分析引入“代建制”难点并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人民银行 基建维修 代建制 路径  一、“代建制”的涵义  “代建制”是控制建设规模、工程进度、工
期刊
摘要: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发展,对高端技术人才,尤其是数学建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通过数学建模对经济学理论和金融知识进行分析,可构建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函数关系,实现经济学相关风险要素的管理和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建模中的经济与金融模型优化意义,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领域和金融中的案例,对数学建模进行研究,使得相关经济学理论能够应用在实践工作中,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期刊
摘要:在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时,也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完善。社保业务涉及范围广,业务规模也在稳步提升,审计工作压力明显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具有社会保障基金中种类多、资金量大及投资广泛等特点。本文分析出养老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基金数据规模增加的情况下,传统人工操作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需求,需要利用大数据审计通用模型优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审计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通用模型 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