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部分产业发生了一些对整个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事件发生后,生意人在蒙受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绝地反击的方法。2009年一些生意人终于实现了逆市上扬,不仅没有在危机中垮掉,还创造出比以往更高的利润,更多的财富,他们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洗虾粉事件之后:每晚卖龙虾赚一万
——逆 市——
2009年6月本应是小龙虾消费的旺季,可由于受前期违规添加“洗虾粉”的影响,很多小龙虾经营者的生意远不如往年。有的新店开张才一个月已贴出歇业转让布告。据青岛一位龙虾店的老板称,往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每天至少能卖250公斤小龙虾,可今年只能卖100多公斤。还有许多老板坦言“洗虾粉”事件使他们的客源减少了50%。
——绝地反击——
1.远离闹市区 灯泡成亮点
武汉的一家龙虾店在看到洗虾粉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后,立即调整了营销策略,店主王老板将小店搬离竞争过于激烈的闹市区,选择了一条偏僻的街区上,而且这里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正当同行们对他的举动感到不解之时,却听到了他的龙虾卖爆棚的消息。原来是他买了20盏瓦数最大的日光灯管装在临街院墙上,此举收到意外的广告效应。因为周边没路灯,他的店就显得特别醒目。在此寻虾店的顾客如同蛾子见到灯一样,全都奔他这来了。旺季时他每天都能接待100多桌客人,一晚的利润就有上万元。
2.反季节销售 利润高了30%
过了国庆之后,龙虾的销量就会下降,到了冬天基本上龙虾销售商们都改卖螃蟹了。但是王老板偏偏做起了反季节销售。王老板称,在淡季的时候,龙虾粉丝们仍然会到酒店饭店去大饱口福,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他向养殖户们打听得知,冬季由于野生虾捕捞不容易,基本上都直接供货给酒店饭店了。但也有一些养殖散户手头没有好的货源去处,他就找到这些养殖户,以高于旺季的价格收购,但是由于淡季时在店里的零售价要高出旺季时很多,利润反而增加了30%。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奶销量不减反增
——逆 市——
2008年9月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信心受到重创。为了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畜牧、工商、质检等管理部门对生鲜乳收购站进行了整顿。奶农们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奶销售额迅速跌入低谷。
——绝地反击——
1.入驻养殖小区 规模化发展
原先,河北省的奶牛60%以上由农户散养,事件发生后农户自己养奶牛产的奶没人来收。今年四月,行唐县的养殖户老张和其他养殖户商议,一起搬进了养殖小区。不仅购置了一套专业设备还将整个挤奶过程进行了整顿。首先养殖户必须将奶牛的乳头清洗干净,挤掉头三把奶,再将挤奶器吸附在奶头上,机器通过管道自动将奶吸进了计量杯,直接送到冷处理罐中。整个挤奶过程是机械化全封闭操作。这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到养殖小区下订单,如今老张每月的牛奶销量比事件前还提高了35%。
2.危机时扩大养殖 市场回暖带来巨大收益
2009年初,由于当时鲜奶仍然是“买方市场”,老张等养殖户的日子还比较艰难,但当时牛犊成本极低。他觉得正是扩大养殖的好时机,于是老张冒险低价大量购进了牛犊。2009年下半年随着奶销量的提高,目前已逐步再次形成“卖方市场”,牛犊也恢复了价格,老张也因当时的冒险举动获得巨大的收益。
膨大事件之后:猕猴桃却被满园买断
——逆 市——
猕猴桃是我国的特色果品之一,被誉为“VC之王”,营养价值很高。但前几年全国各大媒体对陕西猕猴桃蘸用膨大剂一事作了大篇幅报道,对猕猴桃的种植和销售等环节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整个产业濒临危机边缘。在欧洲同一超市上柜的猕猴桃,新西兰生产的至少能卖到1欧元一个,也就是约合人民币10元一个,而我国出口的最好品质的猕猴桃,价格才不过2欧元一斤。
——绝地反击——
1.异国取经学习新西兰“怪”种法
陕西省眉县的老焦一直种猕猴桃,遭遇膨大剂事件后,一亩地最多才卖6000多元。后来老焦听说新西兰的猕猴桃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而陕西省又是新西兰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于是他到省里的一家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进行学习。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诸多做法让老焦感到不解,比如夏天要降低生长势,这样不就减少产量了么?其实恰恰相反,夏季降低生长势,枝条就不会萌发二次枝,枝条和树冠极易管理,这正是新西兰猕猴桃制胜的法宝。
2.种植与培训结合赚双份钱
在学习了新西兰的种植方法后,老焦拿着第一手的资料回到眉县,一边自己种植,一边进行实践培训,不仅使当地的种植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提高了全县猕猴桃的产量,也让老焦赚了一笔不少的培训费。
2009年,老焦的猕猴桃刚一成熟就被经销商全园买断。种植加培训,一年的时间他赚了近百万。
养殖龟产能过剩事件之后:养龟事业越做越壮大
——逆 市——
乌龟养殖一度是浙江农民赖以生存的养殖项目之一,很多农民就是靠一只小小的乌龟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2009年初,情况却突然起了变化。龟鳖消费量最大的广东省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市场购买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而乌龟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饱和,偏偏又雪上加霜。市场上买进一只3-5克重的龟苗要花3-5元,经过喂养,卖出时每500克只收入8元,养龟显然成了赔本的买卖。
——绝地反击——
1.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品牌效应
以前,浙江省洛舍镇每年都会出产大量的龟鳖,却没有自己的品牌,价格也就上不去,更形不成足够的品牌效应。今年他们改进了养殖上的技术薄弱问题,推广仿生态养殖,打好了形成品牌的基础。此外,他们专门研究乌龟的养生效用提供给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由于有品牌做保障,该村的客户比之前还多了一倍。
2.拉伸产业链条,与科研机构合作
要想使乌龟养殖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单单靠新品种引育、生态化养殖还不够,村民们想到了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现在,他们已经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目标是龟类产品的二次开发。研制出龟精、龟苓膏、龟粉等养颜食品,并且将龟壳做成各式工艺品,远销海内外。目前洛舍镇的乌龟年销量较往年还增加了40%,不到一年近千万元的销量创造了洛舍镇的产业传奇。
洗虾粉事件之后:每晚卖龙虾赚一万
——逆 市——
2009年6月本应是小龙虾消费的旺季,可由于受前期违规添加“洗虾粉”的影响,很多小龙虾经营者的生意远不如往年。有的新店开张才一个月已贴出歇业转让布告。据青岛一位龙虾店的老板称,往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每天至少能卖250公斤小龙虾,可今年只能卖100多公斤。还有许多老板坦言“洗虾粉”事件使他们的客源减少了50%。
——绝地反击——
1.远离闹市区 灯泡成亮点
武汉的一家龙虾店在看到洗虾粉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后,立即调整了营销策略,店主王老板将小店搬离竞争过于激烈的闹市区,选择了一条偏僻的街区上,而且这里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正当同行们对他的举动感到不解之时,却听到了他的龙虾卖爆棚的消息。原来是他买了20盏瓦数最大的日光灯管装在临街院墙上,此举收到意外的广告效应。因为周边没路灯,他的店就显得特别醒目。在此寻虾店的顾客如同蛾子见到灯一样,全都奔他这来了。旺季时他每天都能接待100多桌客人,一晚的利润就有上万元。
2.反季节销售 利润高了30%
过了国庆之后,龙虾的销量就会下降,到了冬天基本上龙虾销售商们都改卖螃蟹了。但是王老板偏偏做起了反季节销售。王老板称,在淡季的时候,龙虾粉丝们仍然会到酒店饭店去大饱口福,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他向养殖户们打听得知,冬季由于野生虾捕捞不容易,基本上都直接供货给酒店饭店了。但也有一些养殖散户手头没有好的货源去处,他就找到这些养殖户,以高于旺季的价格收购,但是由于淡季时在店里的零售价要高出旺季时很多,利润反而增加了30%。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奶销量不减反增
——逆 市——
2008年9月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信心受到重创。为了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畜牧、工商、质检等管理部门对生鲜乳收购站进行了整顿。奶农们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奶销售额迅速跌入低谷。
——绝地反击——
1.入驻养殖小区 规模化发展
原先,河北省的奶牛60%以上由农户散养,事件发生后农户自己养奶牛产的奶没人来收。今年四月,行唐县的养殖户老张和其他养殖户商议,一起搬进了养殖小区。不仅购置了一套专业设备还将整个挤奶过程进行了整顿。首先养殖户必须将奶牛的乳头清洗干净,挤掉头三把奶,再将挤奶器吸附在奶头上,机器通过管道自动将奶吸进了计量杯,直接送到冷处理罐中。整个挤奶过程是机械化全封闭操作。这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到养殖小区下订单,如今老张每月的牛奶销量比事件前还提高了35%。
2.危机时扩大养殖 市场回暖带来巨大收益
2009年初,由于当时鲜奶仍然是“买方市场”,老张等养殖户的日子还比较艰难,但当时牛犊成本极低。他觉得正是扩大养殖的好时机,于是老张冒险低价大量购进了牛犊。2009年下半年随着奶销量的提高,目前已逐步再次形成“卖方市场”,牛犊也恢复了价格,老张也因当时的冒险举动获得巨大的收益。
膨大事件之后:猕猴桃却被满园买断
——逆 市——
猕猴桃是我国的特色果品之一,被誉为“VC之王”,营养价值很高。但前几年全国各大媒体对陕西猕猴桃蘸用膨大剂一事作了大篇幅报道,对猕猴桃的种植和销售等环节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整个产业濒临危机边缘。在欧洲同一超市上柜的猕猴桃,新西兰生产的至少能卖到1欧元一个,也就是约合人民币10元一个,而我国出口的最好品质的猕猴桃,价格才不过2欧元一斤。
——绝地反击——
1.异国取经学习新西兰“怪”种法
陕西省眉县的老焦一直种猕猴桃,遭遇膨大剂事件后,一亩地最多才卖6000多元。后来老焦听说新西兰的猕猴桃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而陕西省又是新西兰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于是他到省里的一家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进行学习。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诸多做法让老焦感到不解,比如夏天要降低生长势,这样不就减少产量了么?其实恰恰相反,夏季降低生长势,枝条就不会萌发二次枝,枝条和树冠极易管理,这正是新西兰猕猴桃制胜的法宝。
2.种植与培训结合赚双份钱
在学习了新西兰的种植方法后,老焦拿着第一手的资料回到眉县,一边自己种植,一边进行实践培训,不仅使当地的种植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提高了全县猕猴桃的产量,也让老焦赚了一笔不少的培训费。
2009年,老焦的猕猴桃刚一成熟就被经销商全园买断。种植加培训,一年的时间他赚了近百万。
养殖龟产能过剩事件之后:养龟事业越做越壮大
——逆 市——
乌龟养殖一度是浙江农民赖以生存的养殖项目之一,很多农民就是靠一只小小的乌龟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2009年初,情况却突然起了变化。龟鳖消费量最大的广东省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市场购买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而乌龟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饱和,偏偏又雪上加霜。市场上买进一只3-5克重的龟苗要花3-5元,经过喂养,卖出时每500克只收入8元,养龟显然成了赔本的买卖。
——绝地反击——
1.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品牌效应
以前,浙江省洛舍镇每年都会出产大量的龟鳖,却没有自己的品牌,价格也就上不去,更形不成足够的品牌效应。今年他们改进了养殖上的技术薄弱问题,推广仿生态养殖,打好了形成品牌的基础。此外,他们专门研究乌龟的养生效用提供给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由于有品牌做保障,该村的客户比之前还多了一倍。
2.拉伸产业链条,与科研机构合作
要想使乌龟养殖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单单靠新品种引育、生态化养殖还不够,村民们想到了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现在,他们已经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目标是龟类产品的二次开发。研制出龟精、龟苓膏、龟粉等养颜食品,并且将龟壳做成各式工艺品,远销海内外。目前洛舍镇的乌龟年销量较往年还增加了40%,不到一年近千万元的销量创造了洛舍镇的产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