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古道上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母亲河——锦江是府、南二河的总称,古为蜀地百姓的濯锦之地,也是李白、杜甫、陆游等大家笔下的人文荟萃之地,更是这座城市千年沿江发展史的“见证者”。如今,锦江两岸新旧建筑共存,左页图为横跨锦江之上的九眼桥,本页图为地处锦江南岸的锦里古街。

  将时间拨回到千年以前,古老的商队马帮满载着蜀锦象牙、铜器黄金、生茶瓷器,筚路蓝缕地往来于中国大西南的横断山区之间,连通了川、滇、藏等地区与东南亚、西亚各国间,经济往来的陆路大道“南方丝绸之路”。
  如今,在摩肩接踵的横断七脉间,寻迹南丝路留下的古道残景、名城旧貌,仍可窥见那个黄金时代遗存的深厚人文底蕴。如旷世名画般流光溢彩的蜀锦、与中原文化“莫同书轨”的三星堆文明、流通时间长达近700年的“长寿币”五铢钱……它们都印证了南丝之路既是民间商道,又是承载着使节往来、朝贡贸易、文明飞渡的文化通道。

锦江濯出缎织珍品蜀锦连起浩荡商道


  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蜀锦,特产于蜀地尤其是成都地区,讲究纹样对称、色调明艳,是一种极具汉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丝制提花织锦。这种以桑蚕丝为原料的织品,从诞生起就被视作贵重物件,“锦衣玉食”一词也由此而来。东汉经学家刘熙在《释名》一书中就曾解释道:锦,是“织彩为文”的彩色提花丝织品,是丝织品中最精致绚丽的珍品。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统丝织业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秦汉时期,蜀地丝织业水平已相当发达,成都凭借蜀锦织造和交易,成为西南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心,跻身当时的中国“五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唯一的工商业大都会,亦是当时中国三大经济带交汇点。
  三国时期,诸葛亮注重农桑,遂设“锦官”一职,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蜀锦生产。同时他还特别修建了专事蜀锦生产与管理的国家工厂,具体位置在今成都百花潭公园一带,名曰“锦官城”。随着丝织业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蜀锦不仅是单纯的贸易商品,更成为蜀汉政权军费开支、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
  后至唐宋两代,成都丝织业步入黄金期,城内店铺鳞次栉比,丝织品产量之大、品种之多,仅在唐玄宗时期,成都一次性送往京城的丝绸织品就达10万匹,远销至日本的“蜀江锦”,则被视为珍宝,至今仍有部分被收藏于日本正仓院、法隆寺等地。宋代蜀锦则以“冰纨绮绣”之特点冠绝天下,不仅继承前朝风格,在品种和花样上也有诸多创新和发展,八达晕锦、灯笼锦、曲水锦等精细品类均出自这一时期。
蜀锦是丝织品里的顶级产品,最早被称为“锦绣缎”,后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本页图分别为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以蜀锦为原料制成的艺术品、蜀锦织造工艺;右页图为蜀锦织机。

  明清时期,蜀地的织锦业发展虽几经起伏,但整体向好。据清文献学家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清光绪年间,成都有机房两千处,织机万余架,织工四万人,丝织品占全川总额的70%。晩清时期,成都的蜀锦染织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诞生了并称“晚清三绝”的名锦:月华、雨丝、方方。进入当代,蜀锦织造技艺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于2006年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蜀锦色彩之鲜丽,亘古不变,天下驰名,这都要归功于成都“母亲河”锦江的好水质。古代成都的蜀锦生产,主要集中在锦江万里桥上游南岸,锦工将上色后的丝线及其他丝织品,放在锦江中洗濯,再就地挂晒、晾干。锦江由此成为成都的濯锦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濯锦之江。对此,西晋文学家左思则在《蜀都赋》一文中盛赞道:“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名作《浪淘沙》中,以“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之句,生动描绘锦江沿岸的生活图景。
  不过,锦江之于蜀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濯净晾干的蜀锦,不仅从万里橋码头经锦江水路运往下游各地,更通过万里桥向西南的通外大道运至中国南方及西方诸国。锦江连同成都一起,成为了南丝路的主要丝织品货源地。而同时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西北丝绸之路重要中转站的成都,则通过一匹又一匹的蜀锦,将南、北两大丝路沟连在一起——蜀锦北去,盐铁南走,金玉东来,茶叶西行,沙漠驼峰间曾闪烁着成都光彩,深山马背上曾浸透着成都滋味,大海帆影下曾昭示着成都信仰,成都由此与世界连成一体,千年丝路就是那条高蹈云天的迤逦纽带。

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南丝之路带来的文明飞渡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市的鸭子河南岸。1986年,考古界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大量精美铜器和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据此,专家分析很可能在遥远的鱼凫时代,也就是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已有外国人来蜀地经商。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涵盖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出土的远古文物,造型奇特,用四川方言来说,就是有点“怪头怪脑”,形制上不仅在四川属首次发现,放眼全国也极为罕见。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金面罩,以及青铜人物的全身像、人头像、人面像、兽面像等,在文化形式和风格上与巴蜀本土文化迥异。换句话说,在巴蜀地区完全找不到这类文化因素的渊源,即使回溯到殷商时代,亦难觅其踪。基于这个背景,段渝进一步认为,三星堆文明很有可能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北非文明建立起了联系,才会拥有如此多元而奇特的特征。
  广汉的天空带着神龙的飞舞、山川的灵气、玉陶的光彩、黄金的贵重,还有花香般的幸福,抚慰着后人追溯古文明的悠远梦想。最先激发这一梦想的,无疑是三星堆出土的金杖。这根著名金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净重500克,是将金条捶打成金皮,再包卷于木杖之上,其表刻有鱼、人等图案,是一根象征权力的王杖。在中原地区,权力的象征当属鼎,而非杖。作为政治、经济、宗教权力象征物的权杖,最先源于古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主要流行于西亚、近东地区,以及埃及、古希臘、罗马等地。再看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其杖身通体金色,杖首由青铜铸成,与西亚和埃及善用黄金和青铜铸造权杖的特点完全相符,故极有可能是从西亚或埃及经南丝之路辗转传播而来。
始铸于汉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五铢钱,是南丝路沿线使用最广泛、最长久的货币。千百年来,伴随着叮当作响的钱币声,众多马帮商队往来于南丝路之上,书写下一段段商贸传奇。左页图为雅安上里古镇,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后的重要驿站;本页图分别为雅安蒙顶茶山、五铢钱、雅安望鱼古镇。

  换个角度来看,作为汉武帝第四次币制改革的产物,五铢钱的横空出世,结束了秦朝灭亡后民间私铸货币、官民铸钱争利的混乱局面,有稳定市场金融、缓解通货膨胀之功。随着钱币的规范,全国物价走向平稳,各地商贸逐渐兴起,这其中就包括了南丝路沿线的大小集市。
  以灵关道重镇雅安为例,西汉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前后,沈黎郡(今雅安汉源、芦山一带)官署主持修缮了南去西昌的驿道,工期内的所有支出均统一使用五铢钱,采购流程十分顺畅。同一时期,全国经济步入兴盛,雅安古城也随之成为名闻遐迩的商贸中心:城中商贾往来、人声鼎沸,生丝、布匹、骡马、草料交易量十分巨大;城东辟有大型集市,其间既能吃喝玩乐,又可算命占卦,可谓应有尽有;从雅安出发的通商马队或南下滇缅、北赴长安,或东去成都、西走康藏,同时又将各地的古玩、玉器、琥珀等商品带回巴蜀。2009年12月初,考古人员在雅安汉源县大渡河畔的桃坪墓地中,发掘出百余件汉代青铜器,以及10余公斤五铢钱,其中还包括只在王莽时代(公元前45~公元后23年)铸造过的“大泉五十”铜币。这一发现,印证了西汉时期雅安集市贸易繁盛,五铢钱币大行其道。
  与雅安同处灵关道的西昌,位于享有“千年铜谷”之誉的攀西大裂谷北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人们先后在西昌一带发掘出东汉五株钱的铜范、铜制叠铸件,以及总重近2000斤的铜铸钱窖藏。当然,最让人驚讶的还是考古专家于1988年春,在西昌黃联关镇东坪村发掘出的冶铜铸币遗址,其规模之庞大,总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共有遗址50多处、废弃采铜洞46个,残存炼铜炉11座。遗址中还出土了铜锭、五铢钱等众多文物,堆存着数十万吨铜矿渣,经推算这里曾经可能炼出过2~3万吨铜。据考古专家分析,东坪冶铜遗址,是汉王朝的大型官营铸币厂,也极可能是汉代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座造币厂和五铢钱供应基地。
  这一切,都印证了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地理志》中对西昌“南山出铜”的记载,基本可以肯定古时候的西昌一带是个名副其实的大铜仓。可以想象,在过去的集市上,人们拿着一枚枚从东坪铸币厂出炉的五铢钱,翘首等待灵关道南来北往的客商马队,购买自己所需物资的情景。同时,西昌地区的考古发掘,也再现了五铢钱和南丝路的紧密关系,表明在很久以前,攀西大裂谷的铜器、铜币就跟着客商走上了通达南北的贸易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堪称中国货币文化的流动走廊。那一枚枚五铢钱,挣脱泥土,再现于世人眼前,在斑斑锈迹中散发出潮湿的岁月气息,宛若一把打开时光隧道的钥匙,带着人们穿越千年驿道,去触摸那些古老的奇珍异宝和传奇故事。而五铢铜币上的小方孔,更如一方探视历史外景的小天窗,让人们窥见到千百年前,南丝路名城重镇的繁茂盛况。
其他文献
最初,红山文化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直到上世纪70年代C形碧玉龙的出土而引发巨大轰动,才让全世界把目光投向红山文化。  壁画中,巫师的脸部模糊,但其跳舞的姿势、舞动的飘带仍然活灵活现。这是在岩画中首次发现了巫师舞动的身影,对于研究我国原始巫教文化颇有价值。  上京是辽王朝的第一座京城,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被誉为“小长安”。查干浩特则是北元最后的都城,也是内蒙古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  在人类漫长
翦字有剪除、割截、杀戮的含义,《礼记·文王世子》里说“不翦其类也”,就是这个意思。总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狠辣的字眼,但这个字同时也是一个姓氏。  翦姓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周天子设“翦蠹氏”的官职,也叫“翦虫氏”或“翦氏”。这个官职负责的内容比较奇怪,专职负责翦除农业、林业、家居的害虫。由于负责的内容通常需要丰富的经验,所以这个官职多半为世袭。再后来,干脆就以官职为姓,直接称作“翦
英德市,古称英州,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是岭南地区著名的古邑,也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英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岁月苍莽,原始先民所生活的英州,在今天早已天翻地覆,唯一不变的,是那些经过亿万年地壳运动形成的峰林。  “峰林”是喀斯特地貌的特有形态,是指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它们凸起在大地上,壁立千仞,陡峭不已……而在英德地区密集的峰林和峰丛之间,还遍布着嶙峋的岩石和神秘的岩洞,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其中第六到十卷为王羲之父子的作品,占了阁帖内容的一半。  自秦开创书法先河后,各代不断涌现众多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成了墨客瞻仰学习的范本,“法帖”应运而生。作为中国“法帖之冠”的《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间103人的420件作品,包括19位帝王、67位名臣以及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迹。  对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传承而言,《淳化阁帖》的制作
“当你在人生中感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就到黑森林来,敞开胸怀,遥望树林,你能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生灵里看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这段《茜茜公主》电影中的经典对白,最好地诠释了黑森林的魅力。  黑森林是德国最大的森林山脉,位于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连绵起伏的黑森林,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60公里。人们之所以称它为“黑森林”,是因为这里漫山遍野密布着冷杉和松树,远远望
▲每年都有上百万游人聚集到瓦伦西亚参与这场盛会,在音乐、爆竹、烟花、火焰的狂欢中观看精美的“法雅”化为灰烬,迎接春天的到来。  法雅节又名火祭节,起源自西班牙瓦伦西亚,是一个以焚烧人偶的方式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一般于每年3月14日至19日在西班牙和阿根廷等国的160个城市举行,其中以瓦伦西亚最为著名。2016年,法雅节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雅”(Falla)既是节日的名字,又指上过彩的
2015年11月的一天早上,一辆神秘的面包车开进了杭州新农都水产市场。几个30多岁的男人从车里走下来,直接向商家询价后,就开始大面积扫货,好几家卖大闸蟹的商店被一扫而光。据悉,这群人每隔几天就会来一次,而且每次都从不同的商店采购,然后迅速开车离开,行事十分神秘。  一名姓胡的摊主见过这些人6次,估算他们的总购买量大约有3万斤。有一次,他实在好奇,就忍不住问神秘男子买这么多大闸蟹做什么,对方的回答让
爱神花园。它的原主人已逝去多年,沧海桑田,而这座因爱而生的建筑,如今已是上海作家协会的所在地。  漫步上海街头,到处是林立的摩天大厦,国际都市的时尚气息扑面而来。但是,对当地的老建筑来说,时光却几乎是停滞的,当你凝望,就能感受到“旧上海”的绝代风华。上海巨鹿路的爱神花园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那是一座为爱而造的建筑。民国著名实业家刘吉生和夫人青梅竹马,数十年来琴瑟和谐。夫人四十岁生日到来之际,刘吉生
老爷岭是仙峰国家森林公园最著名的景点。这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每到冬季,便成了一片林海雪原,壮美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摄影师前来进行创作。  中国最大、最壮观的雾凇观赏带,隐秘而美丽的地下河,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紫杉,构成了仙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特色景观。  抗日战争时期,3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智歼300多名日军。抗美援朝时期,美国空投特务在此全部覆灭,被拍成了电影《寂静的山林》。  在朝鲜族民俗村金达莱
在各种关于清代的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八旗子弟”是出场最频繁的形象之一,他们或身披各色铠甲,在战场上纵马驰骋,是威猛的军官将领;或出入高官府邸,每天锦衣玉食,专精于钱权勾结;又或家道中落,却始终荒淫懒惰,成为无所事事的街头混痞……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体制,使得“八旗子弟”的生活状况如此迥然不同?对清廷而言,八旗制度到底是好是坏?从“牛录”到“固山”八旗制度终臻完善  八旗制度的建立,最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