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素描与美术学的素描有所不同,它的侧重点在于物质形体与结构的表达,以及用于素描的意识和思维。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能够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艺术造型基础。高校要想体现美术教育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效率,就必须在教学培养措施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此,本文就设计素描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高校设计素描教学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设计素描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143-02
一、高校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近些年高校在扩招之后从原本的成人高校转变为中专、中技的升级,或者是在普通高校的基础上构建二级学院,其相对于专业美术学院而言存在的最大差异便是学生的基础不足。高校艺术专业中许多学生都是如此,素描教学中学生的素养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思想与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中难度比较高,学生无法将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导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1]。
传统素描课程发展到目前,已经是一个独立、系统且完整的知识内容,其对于学生的教育会涉及到表里观察能力、解剖能力、透视能力等,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结构、造型原理以及规则等,良好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锻炼手和脑的协调能力[2]。但是,这一种教学方式也正好突出了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缺陷。传统的绘画素描课程重视从客观角度进行现实再现,过度强调一整套完整标准或模式的方式评价学生,有一个“完美”的标准作品,导致学生缺乏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够模仿或“抄袭”,缺乏想象力与创新力。
在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与理念不断更新的当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有了新的要求,例如“构想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基础教育中,应当将“原理”“应用”和“表现”相结合,而不是将“像”“不像”作为评价目标。素描课程的教育中应当是以创新能力的教育为主,培养学生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以素描方法将原本的物品以再现或重构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突出素描的创新价值[3]。总而言之,在素描教学当中,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是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解决关键性的教育问题。
二、高校素描教学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素描入门的难点就是正确运用透视学的原理,克服自身的视觉常恒性,来充分认识和理解视觉成像的规律,并充分把握观察整体造型的方法[4]。由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将几何线框的模式与石膏形体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描绘出那些看不见的被遮挡住的内部结构,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物体的空间形体结构和比例。在素描教学中,可以采用默写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多个角度的默写。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物体的整体概括能力,并能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在概念与比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式进行培养。发散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主要是借助某一个中心、方向、角度、层次性的方式进行发散,从而寻求耕读偶的解决方案,达到创新的目的[5]。在素描表现为以原始创作素材为基础时,便可以借助多方向、多角度而層次分析方式,进行创新。图1便是通过发散思维所创造的一种素描作品,其能够产生非常多的创意结果,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在传统线条写实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素描通过线条加上光影明暗的变化进行描绘,表现出细致真实的物象。在物体轮廓、结构、光影明暗等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中,结构是其中最有约束效果的[6],这对于高校素描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使得教学应该更注重物质形体结构的表达。因为唯有正确把握结构才能够深刻认识物体,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思维等都是建立在全面深刻认识物象形体结构的基础上的。高校的素描课程课时有限,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注重研究物质形体结构的规律和表达,从而可以淡化美丽具有感染力等美术专业要求,借助传统的素描写实方法,加强训练线条写实素描的基本功,充分认识和理解物象的结构。
在传统的线条写实训练当中,可以采取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比例是事物之间、事物本身各个部分之间、事物本身和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在素材教学中绘画人物一般都是按照站七坐五蹲三的比例绘画,绘画人物的面部需要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绘画,画小孩要按照儿童的生长比例绘画,否则画出来的人物就会不像。对此,在设计素描的过程中,可以在线条写实的训练中应用一些漫画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将人物画出头大身小、头小身大的形状,画脸长的可以将脸画得更长,鼻子大的画得更大,眼睛小的画得更小,将人物的特征采用夸张的方式进行表达,改变原本的比例结构,从而创造出趣味、有趣的形象,让绘画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在物象本体结构规律中培养创新思维
素描主要就是为了表达物体的形体结构,即物体的构成形态和结合方式。素描强调把握物象的最本质和最典型的特征,然后按照实际的需求将造型中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描绘。由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对物象本体结构规律进行分析探索,摒弃与无关的艺术因素,加强对物象点、线、面的描绘和投影规律的绘制,指导学生研究各种物质组合的形态和规律,并熟练掌握交点、切点等概念和绘制方法,逐渐掌握对复杂物质的绘制方法。在创新思维方式中,异形同构是借助图形之间的形式或含义相似或相同,将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构建一个完整的具备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异形同构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借用或互换,只有在找到了图形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同点,才可以寻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同构关系,这也就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现象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平常经常看到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从而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规避在设计素描的时候盲目或无目的性的组合,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对素描创意的训练
素描主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意识和思维,让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物体时能够全方面的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简化为结构和组合,由此在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离开具象进行抽象转化的能力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和认识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并展开联想,进行抽象化转变为结构的组合。通过充分领悟素描的线条和空间结构,让学生能够轻松对物质进行想象、重组并塑造对象。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二维平面图形时能够将其转化为三维立体结构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剖析和置换,最后能够出具有创造性的素描样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从而推动学生素描创意获得不断训练。传统的素描教学评价理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作为客体,这一种评价方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评价过于片面。在评价中,不能仅仅是以像不像、对不对、基础功扎实不扎实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会间接忽略学生的想象力、独特表达意识,打压不同的审美观,制约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评价学生创意作品、创造性思维的时候,需要按照不同学生的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素描绘画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表达物体形体结構的能力,让学生从单纯地注重画面效果到能够对物体进行结构剖析和重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识和思维。但是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师必须提高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有序的教学课程,获得宝贵的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出具有创造性的素描作品。最后还需要广大高校积极探索,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得教学不断成熟,学生不断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子英,刘斯妤,孙宇飞.基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3(16):51-52.
[2]周必英,刘晖,江楠.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23(04):22-23.
[3]唐西娅.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07):515-516.
[4]董宇艳,吴林志.科学与艺术趋同发展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07):138-140.
关键词:高校 设计素描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143-02
一、高校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近些年高校在扩招之后从原本的成人高校转变为中专、中技的升级,或者是在普通高校的基础上构建二级学院,其相对于专业美术学院而言存在的最大差异便是学生的基础不足。高校艺术专业中许多学生都是如此,素描教学中学生的素养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思想与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中难度比较高,学生无法将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导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1]。
传统素描课程发展到目前,已经是一个独立、系统且完整的知识内容,其对于学生的教育会涉及到表里观察能力、解剖能力、透视能力等,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结构、造型原理以及规则等,良好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锻炼手和脑的协调能力[2]。但是,这一种教学方式也正好突出了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缺陷。传统的绘画素描课程重视从客观角度进行现实再现,过度强调一整套完整标准或模式的方式评价学生,有一个“完美”的标准作品,导致学生缺乏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够模仿或“抄袭”,缺乏想象力与创新力。
在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与理念不断更新的当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有了新的要求,例如“构想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基础教育中,应当将“原理”“应用”和“表现”相结合,而不是将“像”“不像”作为评价目标。素描课程的教育中应当是以创新能力的教育为主,培养学生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以素描方法将原本的物品以再现或重构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突出素描的创新价值[3]。总而言之,在素描教学当中,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是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解决关键性的教育问题。
二、高校素描教学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素描入门的难点就是正确运用透视学的原理,克服自身的视觉常恒性,来充分认识和理解视觉成像的规律,并充分把握观察整体造型的方法[4]。由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将几何线框的模式与石膏形体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描绘出那些看不见的被遮挡住的内部结构,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物体的空间形体结构和比例。在素描教学中,可以采用默写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多个角度的默写。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物体的整体概括能力,并能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在概念与比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式进行培养。发散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主要是借助某一个中心、方向、角度、层次性的方式进行发散,从而寻求耕读偶的解决方案,达到创新的目的[5]。在素描表现为以原始创作素材为基础时,便可以借助多方向、多角度而層次分析方式,进行创新。图1便是通过发散思维所创造的一种素描作品,其能够产生非常多的创意结果,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在传统线条写实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素描通过线条加上光影明暗的变化进行描绘,表现出细致真实的物象。在物体轮廓、结构、光影明暗等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中,结构是其中最有约束效果的[6],这对于高校素描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使得教学应该更注重物质形体结构的表达。因为唯有正确把握结构才能够深刻认识物体,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思维等都是建立在全面深刻认识物象形体结构的基础上的。高校的素描课程课时有限,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注重研究物质形体结构的规律和表达,从而可以淡化美丽具有感染力等美术专业要求,借助传统的素描写实方法,加强训练线条写实素描的基本功,充分认识和理解物象的结构。
在传统的线条写实训练当中,可以采取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比例是事物之间、事物本身各个部分之间、事物本身和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在素材教学中绘画人物一般都是按照站七坐五蹲三的比例绘画,绘画人物的面部需要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绘画,画小孩要按照儿童的生长比例绘画,否则画出来的人物就会不像。对此,在设计素描的过程中,可以在线条写实的训练中应用一些漫画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将人物画出头大身小、头小身大的形状,画脸长的可以将脸画得更长,鼻子大的画得更大,眼睛小的画得更小,将人物的特征采用夸张的方式进行表达,改变原本的比例结构,从而创造出趣味、有趣的形象,让绘画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在物象本体结构规律中培养创新思维
素描主要就是为了表达物体的形体结构,即物体的构成形态和结合方式。素描强调把握物象的最本质和最典型的特征,然后按照实际的需求将造型中的基本要素如点、线、面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描绘。由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对物象本体结构规律进行分析探索,摒弃与无关的艺术因素,加强对物象点、线、面的描绘和投影规律的绘制,指导学生研究各种物质组合的形态和规律,并熟练掌握交点、切点等概念和绘制方法,逐渐掌握对复杂物质的绘制方法。在创新思维方式中,异形同构是借助图形之间的形式或含义相似或相同,将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构建一个完整的具备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异形同构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借用或互换,只有在找到了图形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同点,才可以寻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同构关系,这也就是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现象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平常经常看到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从而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规避在设计素描的时候盲目或无目的性的组合,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对素描创意的训练
素描主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意识和思维,让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物体时能够全方面的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简化为结构和组合,由此在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离开具象进行抽象转化的能力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和认识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并展开联想,进行抽象化转变为结构的组合。通过充分领悟素描的线条和空间结构,让学生能够轻松对物质进行想象、重组并塑造对象。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二维平面图形时能够将其转化为三维立体结构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剖析和置换,最后能够出具有创造性的素描样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从而推动学生素描创意获得不断训练。传统的素描教学评价理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作为客体,这一种评价方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导致评价过于片面。在评价中,不能仅仅是以像不像、对不对、基础功扎实不扎实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会间接忽略学生的想象力、独特表达意识,打压不同的审美观,制约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评价学生创意作品、创造性思维的时候,需要按照不同学生的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素描绘画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表达物体形体结構的能力,让学生从单纯地注重画面效果到能够对物体进行结构剖析和重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识和思维。但是在今后的教育中,教师必须提高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有序的教学课程,获得宝贵的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出具有创造性的素描作品。最后还需要广大高校积极探索,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得教学不断成熟,学生不断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子英,刘斯妤,孙宇飞.基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3(16):51-52.
[2]周必英,刘晖,江楠.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23(04):22-23.
[3]唐西娅.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07):515-516.
[4]董宇艳,吴林志.科学与艺术趋同发展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07):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