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胶印生产中,重影和甩角这两类故障既常见,又较难排除,二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印品质量,尤其是出现甩角故障时,套印误差更大,网点不能在理想位置重叠,印刷的图文画面便会出现不规则的变色走调现象。重影和甩角故障与胶印机的新旧没有直接联系,有些新设备也会出现此类问题,尤其是当纸张的厚度、幅面、质地等因素发生变化时,这两类故障就更容易出现。那么,重影和甩角故障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才能将其有效排除?下面,笔者将对此展开探讨。
故障产生原因
在高速多色印刷(湿压湿印刷)过程中,前一张纸上的油墨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后一色油墨随即在其表面叠印,这样一来,纸张上未干燥的墨迹会反扣到后一色组的橡皮滚筒上,如果纸张在前后两个色组之间传递时印迹不重合,反扣到后一色组橡皮滚筒上的墨迹就会偏离原墨迹,从而在纸张上留下虚影,即重影。
可见,在纸张传递过程中,重影故障的产生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纸张交接时传递精度不理想,从叼口处便开始产生重影,且特征为上下分布;另一方面,纸张交接理想,但叼纸牙轴或压印滚筒发生了轴向位移,此类重影特征为左右分布,大多情况下也是从叼口处就开始产生重影。
另外,重影故障的产生还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当纸张经多次浸润、碾压后,纸尾发生周向和轴向伸涨,即甩角故障(业内又称之为“散尾”),从而导致先印刷的墨迹随纸张的变形而发生外延,初印迹大,末印迹小,印迹不能重合,即重影。因此,行业人士又称重影故障为甩角故障的“孪生兄弟”。甩角故障的产生与印刷压力、润版液水量以及承印物的质地、幅面和厚度等因素有关。
故障排除
针对纸张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重影故障,须调整叼纸牙的交接时间,保证其准确性。而且,叼纸牙牙轴、压印滚筒轴向定位应可靠,须将轴向间隙调整至许可范围内。
另外,针对甩角故障引起的重影故障,先将甩角故障排除,重影故障自然得以解决。
从甩角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减少纸张变形量或者使前后印刷色组满足纸张的伸涨要求便是解决甩角故障的有效途径。但有两方面注意事项:一方面,印刷压力不可随意调小,否则网点会虚化不实,从而导致印品图文效果缺乏层次感,画面暗淡、色彩呆板;另一方面,润版液水量控制存在一定极限,如果超过极限,便会发生脏版、糊版等问题。
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让纸张的变形与印版反向,这样就可以满足印刷过程中纸尾套印精度的要求,避免重影故障。最初采取的是反向拉版的方式,即在人工安装印版时,将初印印版的版尾内收,使其印迹内收适度减少,将次印印版的版尾外扩,使其印迹外延适度扩大,这样即使发生了甩角故障,也能保证纸张前后印迹重合,从而有效避免重影故障的发生。
然而,这项工作不仅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技能的操作人员方可胜任。再者,随着半自动上版、全自动上版胶印设备的普及,通过人工调整版夹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解决现今的甩角故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在解决AB形式重影故障时得到新的启发。AB形式重影故障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因为其是在纸张交接时间准确,叼纸牙轴及压印滚筒没有发生轴向位移的情况下产生的,具体原因较难确定。遇到这种情况,业内人士通常采取的手段是进行平牙工作。平牙工作主要是调整双倍径滚筒两根牙垫的高低走势,以保持二者对称,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导致纸张变形不一致,前后连续进入印刷色组的两张纸张在同一坐标位置的印迹就不会重合,便会产生重影,而且两根牙垫的高低走势差异越大,重影故障就越严重。如此看来,平牙工作是一个要求较为精细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非常认真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
可见,通过调整牙垫的高低走势使纸张变形程度一致是消除重影故障的根本措施,如此消除甩角故障的思路也就清晰起来。根本方法是使纸尾内收,当前色印刷结束后,加大牙垫走势调整,将纸张内收幅度变大,甩角故障即可排除。考虑到纸张的质地、幅面、厚度等有所不同,经浸润、碾压后甩角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应根据纸张甩角程度大小来相应调整牙垫的高低走势。
然而,目前通过调整牙垫走势的高低来解决甩角故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当纸张伸涨过大时,还需要对纸张进行预反调,即在前几色组调整牙垫走势,使纸张预先形成一定弧度的扇形,以使第一色印迹内收更多,印迹外延更小,这样纸张运行至后续色组时,在牙垫的作用下纸张尾部内收还原,即使纸张发生了伸涨,也会得到相互弥补,使印迹准确重叠。
可见,牙垫调整工作量大,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双倍径滚筒上,稍不注意,AB牙排牙垫就会不对称,进而出现重影故障。为使牙垫高低走势更好地符合印刷工艺要求,采用机电自动控制也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外也有不少厂家已在研发,通过电气水平方向控制来改变牙轴牙垫的位置,对不同承印物进行差异化智能调整以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而消除甩角和重影故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机电技术的进步,胶印机将一代比一代先进、卓越,随着人们对重影和甩角故障认识的深化,这些难题会一一得到排除,印品质量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故障产生原因
在高速多色印刷(湿压湿印刷)过程中,前一张纸上的油墨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后一色油墨随即在其表面叠印,这样一来,纸张上未干燥的墨迹会反扣到后一色组的橡皮滚筒上,如果纸张在前后两个色组之间传递时印迹不重合,反扣到后一色组橡皮滚筒上的墨迹就会偏离原墨迹,从而在纸张上留下虚影,即重影。
可见,在纸张传递过程中,重影故障的产生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纸张交接时传递精度不理想,从叼口处便开始产生重影,且特征为上下分布;另一方面,纸张交接理想,但叼纸牙轴或压印滚筒发生了轴向位移,此类重影特征为左右分布,大多情况下也是从叼口处就开始产生重影。
另外,重影故障的产生还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当纸张经多次浸润、碾压后,纸尾发生周向和轴向伸涨,即甩角故障(业内又称之为“散尾”),从而导致先印刷的墨迹随纸张的变形而发生外延,初印迹大,末印迹小,印迹不能重合,即重影。因此,行业人士又称重影故障为甩角故障的“孪生兄弟”。甩角故障的产生与印刷压力、润版液水量以及承印物的质地、幅面和厚度等因素有关。
故障排除
针对纸张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重影故障,须调整叼纸牙的交接时间,保证其准确性。而且,叼纸牙牙轴、压印滚筒轴向定位应可靠,须将轴向间隙调整至许可范围内。
另外,针对甩角故障引起的重影故障,先将甩角故障排除,重影故障自然得以解决。
从甩角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减少纸张变形量或者使前后印刷色组满足纸张的伸涨要求便是解决甩角故障的有效途径。但有两方面注意事项:一方面,印刷压力不可随意调小,否则网点会虚化不实,从而导致印品图文效果缺乏层次感,画面暗淡、色彩呆板;另一方面,润版液水量控制存在一定极限,如果超过极限,便会发生脏版、糊版等问题。
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让纸张的变形与印版反向,这样就可以满足印刷过程中纸尾套印精度的要求,避免重影故障。最初采取的是反向拉版的方式,即在人工安装印版时,将初印印版的版尾内收,使其印迹内收适度减少,将次印印版的版尾外扩,使其印迹外延适度扩大,这样即使发生了甩角故障,也能保证纸张前后印迹重合,从而有效避免重影故障的发生。
然而,这项工作不仅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技能的操作人员方可胜任。再者,随着半自动上版、全自动上版胶印设备的普及,通过人工调整版夹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解决现今的甩角故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在解决AB形式重影故障时得到新的启发。AB形式重影故障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因为其是在纸张交接时间准确,叼纸牙轴及压印滚筒没有发生轴向位移的情况下产生的,具体原因较难确定。遇到这种情况,业内人士通常采取的手段是进行平牙工作。平牙工作主要是调整双倍径滚筒两根牙垫的高低走势,以保持二者对称,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导致纸张变形不一致,前后连续进入印刷色组的两张纸张在同一坐标位置的印迹就不会重合,便会产生重影,而且两根牙垫的高低走势差异越大,重影故障就越严重。如此看来,平牙工作是一个要求较为精细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非常认真仔细,不得有半点马虎。
可见,通过调整牙垫的高低走势使纸张变形程度一致是消除重影故障的根本措施,如此消除甩角故障的思路也就清晰起来。根本方法是使纸尾内收,当前色印刷结束后,加大牙垫走势调整,将纸张内收幅度变大,甩角故障即可排除。考虑到纸张的质地、幅面、厚度等有所不同,经浸润、碾压后甩角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应根据纸张甩角程度大小来相应调整牙垫的高低走势。
然而,目前通过调整牙垫走势的高低来解决甩角故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当纸张伸涨过大时,还需要对纸张进行预反调,即在前几色组调整牙垫走势,使纸张预先形成一定弧度的扇形,以使第一色印迹内收更多,印迹外延更小,这样纸张运行至后续色组时,在牙垫的作用下纸张尾部内收还原,即使纸张发生了伸涨,也会得到相互弥补,使印迹准确重叠。
可见,牙垫调整工作量大,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双倍径滚筒上,稍不注意,AB牙排牙垫就会不对称,进而出现重影故障。为使牙垫高低走势更好地符合印刷工艺要求,采用机电自动控制也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外也有不少厂家已在研发,通过电气水平方向控制来改变牙轴牙垫的位置,对不同承印物进行差异化智能调整以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而消除甩角和重影故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机电技术的进步,胶印机将一代比一代先进、卓越,随着人们对重影和甩角故障认识的深化,这些难题会一一得到排除,印品质量也会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