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河南省民营经济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缺乏立足长远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集群程度弱、政策推动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创新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创新机制,提高企业家素质,实施名牌战略以及扩大企业规模等措施,加快河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企业集群;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7)01-0049-02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
据统计,到2003年9月底,河南省私营企业达7.6万家,从业人员7.9万人,注册资金总额629.4亿元;个体工商户116万多户,从业人员240.61万人,注册资金113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 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686家。从1997年到2002年,民营经济在河南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29.4%增加到40%,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不足10%上升到25%。至2004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 71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上缴国家税金52亿元。河南省民营经济进出口增长迅猛,2004年上半年,河南省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有1 084家,其中民营企业567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出口额达4.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6%,增幅居各类企业之首。此外,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已有448家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托管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了560家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绝大多数已经收到了“双赢共进”的良好效果。2003年前三个季度,全省有近500家民营企业参与再就业工程,共吸纳近5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1990—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的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以上。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短期行为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内在的动力,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另外,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成本高、回收慢,技术投入回报的预期难以把握,面临一定的风险。鉴于此,多数民营企业在经营策略方面存在短期行为,企业主不愿在技术和创新方面投资。
2.民营企业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在法制方面,许多民营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偷漏税),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在经营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积累率过低,导致资信下降,资金短缺;在财务核算上,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没有科学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混乱,少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在市场定位上,急功近利、缺乏战略眼光也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一是总体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普及率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应用层次低,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信息化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上。
4.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鉴于资金稳健运行的原则,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门槛很高,使得民营企业取得贷款存在天然的困难;民营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普遍偏低,河南省的民营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也不例外,这一现象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的瓶颈之一。上述种种原因使民营企业融资不畅通,直接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
5.企业集群程度较弱
目前,河南省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从企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上来看,全省的民营企业集群还处于初创期,表现为集群内部以初等生产要素为基础,区域核心竞争力不高,企业的生产环节和工序较为简单,技术水平低,营销方式相对落后,生产、销售秩序较为混乱等。
6.政策推动力不足,宏观管理体制不顺
河南省尚缺少针对性强的、具有强操作性的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的政策、措施。由于机构改革滞后,目前依然按部门管理民营企业,由此引发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产品趋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三、加快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关系河南省经济在新世纪的实力和地位,关系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河南省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彻底破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清除“民营与公有争利”等陈旧落后思想,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观念。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努力开创河南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
融资渠道过窄、资金来源困难是制约当前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应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下放贷款权限、扩大授信额度,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创造条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和协调民营企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定向募集股份,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3.建立民营经济创新机制
创新是民营经济的灵魂、动力和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针对河南省的实际情况,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品,重点向生态农业商品、绿色商品等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民营企业要加强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民营企业要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及时组织生产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
4.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在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要扩张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为此,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改善民营企业家的结构。二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各级政府要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规划,要有计划地选择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大学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晓世界经济知识和国际法律,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形象。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彻底抛弃那些造假冒牌、蒙骗欺诈等行为,追求持续的发展和效益。
5.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民营企业产品新形象
从目前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河南省的民营企业大多处于比较分散的家庭式的小作坊阶段,品牌意识淡薄,全省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屈指可数。要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作为振兴河南省经济的战略来抓;二是要齐抓共管,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工程。为此,首先要注重名牌产品的培育,紧紧依靠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发展、培育名牌产品;其次要调动民营企业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积极性,要让民营企业家重视名牌、树立名牌、发展名牌,要形成全省重视名牌的氛围。
6.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企业集群
河南省的民营经济在克服自身缺陷的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浙江、广东等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省份,具有较多成功的案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在非公有经济成长过程中,依靠“独打天下”的方式很难发展壮大。从经济学角度讲,蓬勃发展的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也正逐步削弱地区间的成本优势,企业所处的区域位置从本质上讲已不能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单个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小,创业环境复杂,同时创业者与管理者的能力较弱;较高的破产率,不但增加总体经济成本,也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5]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群就成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抓住河南省的地缘、资源优势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企业集群。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企业集群;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7)01-0049-02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
据统计,到2003年9月底,河南省私营企业达7.6万家,从业人员7.9万人,注册资金总额629.4亿元;个体工商户116万多户,从业人员240.61万人,注册资金113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 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686家。从1997年到2002年,民营经济在河南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29.4%增加到40%,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不足10%上升到25%。至2004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 71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上缴国家税金52亿元。河南省民营经济进出口增长迅猛,2004年上半年,河南省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有1 084家,其中民营企业567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出口额达4.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6%,增幅居各类企业之首。此外,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已有448家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托管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了560家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绝大多数已经收到了“双赢共进”的良好效果。2003年前三个季度,全省有近500家民营企业参与再就业工程,共吸纳近5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1990—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的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以上。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短期行为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内在的动力,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另外,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成本高、回收慢,技术投入回报的预期难以把握,面临一定的风险。鉴于此,多数民营企业在经营策略方面存在短期行为,企业主不愿在技术和创新方面投资。
2.民营企业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在法制方面,许多民营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偷漏税),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在经营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积累率过低,导致资信下降,资金短缺;在财务核算上,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没有科学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混乱,少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在市场定位上,急功近利、缺乏战略眼光也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一是总体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普及率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应用层次低,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信息化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上。
4.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鉴于资金稳健运行的原则,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门槛很高,使得民营企业取得贷款存在天然的困难;民营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普遍偏低,河南省的民营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也不例外,这一现象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的瓶颈之一。上述种种原因使民营企业融资不畅通,直接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
5.企业集群程度较弱
目前,河南省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从企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上来看,全省的民营企业集群还处于初创期,表现为集群内部以初等生产要素为基础,区域核心竞争力不高,企业的生产环节和工序较为简单,技术水平低,营销方式相对落后,生产、销售秩序较为混乱等。
6.政策推动力不足,宏观管理体制不顺
河南省尚缺少针对性强的、具有强操作性的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的政策、措施。由于机构改革滞后,目前依然按部门管理民营企业,由此引发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产品趋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三、加快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关系河南省经济在新世纪的实力和地位,关系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河南省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彻底破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清除“民营与公有争利”等陈旧落后思想,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观念。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努力开创河南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
融资渠道过窄、资金来源困难是制约当前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应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下放贷款权限、扩大授信额度,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创造条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和协调民营企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定向募集股份,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3.建立民营经济创新机制
创新是民营经济的灵魂、动力和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针对河南省的实际情况,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品,重点向生态农业商品、绿色商品等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民营企业要加强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民营企业要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及时组织生产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
4.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在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要扩张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为此,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改善民营企业家的结构。二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各级政府要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规划,要有计划地选择一批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大学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晓世界经济知识和国际法律,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形象。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彻底抛弃那些造假冒牌、蒙骗欺诈等行为,追求持续的发展和效益。
5.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民营企业产品新形象
从目前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河南省的民营企业大多处于比较分散的家庭式的小作坊阶段,品牌意识淡薄,全省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屈指可数。要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作为振兴河南省经济的战略来抓;二是要齐抓共管,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工程。为此,首先要注重名牌产品的培育,紧紧依靠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发展、培育名牌产品;其次要调动民营企业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积极性,要让民营企业家重视名牌、树立名牌、发展名牌,要形成全省重视名牌的氛围。
6.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企业集群
河南省的民营经济在克服自身缺陷的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浙江、广东等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省份,具有较多成功的案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在非公有经济成长过程中,依靠“独打天下”的方式很难发展壮大。从经济学角度讲,蓬勃发展的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也正逐步削弱地区间的成本优势,企业所处的区域位置从本质上讲已不能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单个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小,创业环境复杂,同时创业者与管理者的能力较弱;较高的破产率,不但增加总体经济成本,也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5]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群就成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抓住河南省的地缘、资源优势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企业集群。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