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投标、考核企業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应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工程预算; 问题分析; 应对措施
一、前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提高建设工程造价、正确反映工程设计经济的合理性对核实工程造价、节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意义重大。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和编制办法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和生产耗费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时期的定额和编制办法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施工工艺材料等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定额和编制办法并非一成不变。目前建筑工程预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为因素对临时工程的编制影响很大。编制办法中,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是用公式计算的。它对每个工程来说不一定都适用,而且随着施工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施工期人数会相对减少,这些可变因素会使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与建筑安装投资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仅凭一个简单的公式难以涵盖,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投资失控。因此在概预算编制中,应按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数,计算临时房屋建筑面积及室外工程总量,再按相应的定额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造价,以避免公式计算带来的误差。
2、人工工资低于其他行业,其他费用擅自另行报价。目前跟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人工工资偏低。随着国家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市场价格体系的影响,建筑行业的人工工资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否则,过低的人工工资水平会严重影响建筑行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监护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难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费率的档次应根据工程类别、地区特点、所有制性质、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等作出适当划分,这样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向国际惯例靠拢,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3、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需借用部颁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建筑企业造成一系列的不合理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管理。
4、间接费中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的计算方法易引起工程造价失控。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中,仅仅针对有限的几种材料基价作了规定,其价差不用于计算间接费用。而实际工程概预算中涉及到的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规定的材料外均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中。因此,材料费的增减成为计取间接费用的主要因素,材料费愈多,间接费愈多。由于材料价格深受市场经济及国家政策性调价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相差较大,加之部门利益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过高或过低,因而影响间接费的准确性,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有关部门应广泛搜集材料价格信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建筑企业至少每半年通过互联网发布一次材料价格上限或建筑工程调价系数。
三、建筑工程预算的控制策略分析研究
健全的制度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健全的制度为成本控制扫清了障碍,使成本控制在实施中有规可循,避免了混乱无序的局面。建立健全的制度就要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加效益,这是企业追求的根本。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可使员工充分把握工作重心,将精力放到所需之处,有利于集聚全体员工的正能量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材料管理,杜绝材料浪费。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材料的成本。材料是施工的基础构成,是工程的必需品,加强材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的重要意义。在引进材料时,要进行科学的竞标机制;在采购材料前,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确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材料使用时,要限额发放避免材料浪费与不合理使用,加强材料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在施工结束时,做好收料工作,做好材料使用情况登记,杜绝材料丢失。加强技术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增强科技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技术交流沟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使其更好的为己服务。其次,企业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管理没有竞争容易导致垄断产生,垄断性的管理会极大限制管理的活力与积极性,不利企业健康发展。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近年来,由于市场调节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调整,人工费、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立责任管理制度,健全成本预算机制。项目经理对项目成本负有全部责任,经理可将这些责任进一步细化为若干组成部分,责任具体到部门或个人,这种责权分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处,这样在责任事故发生时也有利于查明事故责任到人,有利于成本控制与管理。工程开工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工程所需的各项资金进行科学预算。建立工程预算机制对工程的总成本控制、总资金需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工程预算要保证客观性与准确性,避免对企业形成错误诱导,以便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作用与规划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海英.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几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 蓝钥匙.建筑工程预算经验心得体会[J].重庆建筑,2007.
【关键词】工程预算; 问题分析; 应对措施
一、前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提高建设工程造价、正确反映工程设计经济的合理性对核实工程造价、节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意义重大。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统一预决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和编制办法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和生产耗费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时期的定额和编制办法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施工工艺材料等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定额和编制办法并非一成不变。目前建筑工程预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为因素对临时工程的编制影响很大。编制办法中,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是用公式计算的。它对每个工程来说不一定都适用,而且随着施工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施工期人数会相对减少,这些可变因素会使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与建筑安装投资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仅凭一个简单的公式难以涵盖,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投资失控。因此在概预算编制中,应按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数,计算临时房屋建筑面积及室外工程总量,再按相应的定额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造价,以避免公式计算带来的误差。
2、人工工资低于其他行业,其他费用擅自另行报价。目前跟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人工工资偏低。随着国家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市场价格体系的影响,建筑行业的人工工资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否则,过低的人工工资水平会严重影响建筑行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监护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难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费率的档次应根据工程类别、地区特点、所有制性质、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等作出适当划分,这样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向国际惯例靠拢,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3、工程预算定额尚不健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遇到借用定额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需借用部颁标准、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建筑企业造成一系列的不合理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依据地域差异和工程实际施工水平的不同,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特点,对定额进行调整,即在基础定额之上增加相应的难易系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另外,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实施所涉及到的定额及时地总结、汇总、补充,防止部分工程造价失控,以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管理。
4、间接费中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的计算方法易引起工程造价失控。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中,仅仅针对有限的几种材料基价作了规定,其价差不用于计算间接费用。而实际工程概预算中涉及到的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规定的材料外均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中。因此,材料费的增减成为计取间接费用的主要因素,材料费愈多,间接费愈多。由于材料价格深受市场经济及国家政策性调价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相差较大,加之部门利益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过高或过低,因而影响间接费的准确性,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有关部门应广泛搜集材料价格信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建筑企业至少每半年通过互联网发布一次材料价格上限或建筑工程调价系数。
三、建筑工程预算的控制策略分析研究
健全的制度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健全的制度为成本控制扫清了障碍,使成本控制在实施中有规可循,避免了混乱无序的局面。建立健全的制度就要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加效益,这是企业追求的根本。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可使员工充分把握工作重心,将精力放到所需之处,有利于集聚全体员工的正能量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材料管理,杜绝材料浪费。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材料的成本。材料是施工的基础构成,是工程的必需品,加强材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的重要意义。在引进材料时,要进行科学的竞标机制;在采购材料前,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确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材料使用时,要限额发放避免材料浪费与不合理使用,加强材料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在施工结束时,做好收料工作,做好材料使用情况登记,杜绝材料丢失。加强技术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增强科技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技术交流沟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使其更好的为己服务。其次,企业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管理没有竞争容易导致垄断产生,垄断性的管理会极大限制管理的活力与积极性,不利企业健康发展。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近年来,由于市场调节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调整,人工费、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立责任管理制度,健全成本预算机制。项目经理对项目成本负有全部责任,经理可将这些责任进一步细化为若干组成部分,责任具体到部门或个人,这种责权分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处,这样在责任事故发生时也有利于查明事故责任到人,有利于成本控制与管理。工程开工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工程所需的各项资金进行科学预算。建立工程预算机制对工程的总成本控制、总资金需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工程预算要保证客观性与准确性,避免对企业形成错误诱导,以便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作用与规划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海英.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几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 蓝钥匙.建筑工程预算经验心得体会[J].重庆建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