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的开头两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
“七月流火”的真实含义,并不是说七月的酷暑炎热,而是与一种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即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意思。“七月”指农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即心宿。“大火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农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农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话说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在今陕西省彬县。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色的亮星,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的天空上。凭着祖传的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结束了,秋天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星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時刻,再看南天,大火星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
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天蝎座?琢星,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
这里,“七月流火”是一种天文现象。它的含义是:每当农历七月的秋天,而不是阳历七月的夏天,天上那颗名叫“大火”的星星就会向西流去,是暑退将寒的时候了。现在,“七月流火”被人们常常误用作形容夏天酷热的语句,实是对古诗的误解误用。
“东道主”一词句的由来
如果翻阅《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智宁俞假鸩复卫,老烛武缒城说秦”,就比较清楚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决定对他在流亡期间怠慢过他的国家进行报复,郑国当年对流亡之中的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不曾礼遇,因此,郑国也在晋文公的讨伐之列。当时秦晋两国关系很好,晋文公便邀请秦国和他一道攻郑。公元前630 年,晋秦军队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处于危急之中。二雄兵临城下,郑国国君知硬碰硬是无法粉碎秦晋大军的,于是打定主意通过外交斗争来使自己转危为安。一日深夜,身负重任的烛之武缒城而出,来到秦军营地,凭其震天撼地之舌,惊魂动魄之理,向秦穆公发动了一场凌厉的心理攻势。首先,烛之武使其明白即使攻下郑国也于秦无利,接着又揭露了秦之联盟晋的贪婪面孔,又用晋曾借虞灭虢,之后灭虞的事实来揭示秦穆公,你就是第二个“虞”!这一席震撼人心之词,说得秦穆公点头称是。接着,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表示,如果两国结为友好,那么愿意当秦国的“东道主”。意思是说秦国要向东发展,难免会有使臣往来。那么位于秦国向东必经的郑国,则可为其使节提供衣食住行的便利。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编辑/左家铭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的开头两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前句是引子,天气渐渐凉了。后句是落脚,该缝制寒衣了。
“七月流火”的真实含义,并不是说七月的酷暑炎热,而是与一种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即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意思。“七月”指农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即心宿。“大火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农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农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话说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在今陕西省彬县。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色的亮星,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的天空上。凭着祖传的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结束了,秋天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星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時刻,再看南天,大火星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
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天蝎座?琢星,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
这里,“七月流火”是一种天文现象。它的含义是:每当农历七月的秋天,而不是阳历七月的夏天,天上那颗名叫“大火”的星星就会向西流去,是暑退将寒的时候了。现在,“七月流火”被人们常常误用作形容夏天酷热的语句,实是对古诗的误解误用。
“东道主”一词句的由来
如果翻阅《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智宁俞假鸩复卫,老烛武缒城说秦”,就比较清楚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决定对他在流亡期间怠慢过他的国家进行报复,郑国当年对流亡之中的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不曾礼遇,因此,郑国也在晋文公的讨伐之列。当时秦晋两国关系很好,晋文公便邀请秦国和他一道攻郑。公元前630 年,晋秦军队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处于危急之中。二雄兵临城下,郑国国君知硬碰硬是无法粉碎秦晋大军的,于是打定主意通过外交斗争来使自己转危为安。一日深夜,身负重任的烛之武缒城而出,来到秦军营地,凭其震天撼地之舌,惊魂动魄之理,向秦穆公发动了一场凌厉的心理攻势。首先,烛之武使其明白即使攻下郑国也于秦无利,接着又揭露了秦之联盟晋的贪婪面孔,又用晋曾借虞灭虢,之后灭虞的事实来揭示秦穆公,你就是第二个“虞”!这一席震撼人心之词,说得秦穆公点头称是。接着,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表示,如果两国结为友好,那么愿意当秦国的“东道主”。意思是说秦国要向东发展,难免会有使臣往来。那么位于秦国向东必经的郑国,则可为其使节提供衣食住行的便利。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编辑/左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