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1”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2+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酒店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2+1”中一年的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
  
  1 “2+1”培养模式的含义
  
  “2+1”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其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进行实践。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这样做将教学实训与毕业实习融合在一起,以便使学生的酒店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得到强化与提高,形成较强的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素质,培养学生在酒店企业中迅速顶岗工作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以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与本专业及未来职业紧密结合的实践锻炼。
  
  2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2+1”培养模式过程中实践教学管理遇到的问题
  
  2.1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对一年的实习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首先,实习学生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在生活规律、工作压力、劳动强度、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需要有一个调整期,不少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学校和企业又不重视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容易导致实习生将情绪带到工作中,与同事、领导、顾客发生冲突,甚至擅自中断实习。其次,企业给实习学生的待遇相对正式员工而言一般较低,他们也无法享受正式员工的奖金、福利、津贴,但在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上与其他员工等同,甚至超过正式员工,从而导致实习学生产生不平衡与抵触心理,甚至在企业业务繁忙时“罢工”,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和企业的利益。再次,长时间的实习,学生失去了对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新鲜感,低落的情绪也是阻碍正常实习计划实施的一个原因。
  2.2教师方面的问题。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时间长,实习单位分散,实习人数多,指导教师不足是毕业实习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另一方面的原因。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没有配备专人进行实习指导和管理,一个专业教师需要指导近二十名的实习生,实习生实习地点除部分定点以外,其余的分散在全省各地,有的甚至跨省实习,教师在繁重的教学教研工作压力下,对实习指导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2.3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学校不能对“2+1”培养模式中的“1”进行有效控制,出现把学生分到实习单位后不闻不问的现象,把实习期演变成了提前就业,这无疑将严重影响“2+1”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其次,毕业实习时期,往往也是学生面临就业和“专升本”继续求学抉择的关键时期。对学校而言,毕业实习作为不可缺少的专业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但迫于就业率的考核,对于找工作或“升本”的学生学校往往给予宽松政策。
  
  3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2+1”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正确理解“2+1”培养模式中的时间概念。“2+1”不是一个完整时间概念,不是两年和一年的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在面临着学校实习管理冲突或者学生对实习失去新鲜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实习的时间,比如将1年的实习期根据教学的需要分散开展等方式进行。
  3.2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采取多种校外实训的形式。酒店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并且近几年许多高档次的酒店为了提升酒店的软件建设,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实习生成了酒店储备人才的最佳途径。学校可以和酒店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酒店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岗位和技能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职工培训教育等)形成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3.3优化教学课程,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2+1”培养模式下的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训和设计,应按照酒店各个岗位和其技能的要求进行。我们将“2+1”培养模式下的高等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学生的能力划分为三个层面,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基于这三个能力的层面有针对性地培养、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从意识上加深实习的重要性认识。
  3.4成立实习指导委员会,加强校外实训的管理。一年的校外实习是学生将学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企业的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生产实习指导委员会,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依据人的气质与性格分类,对人的心理特性进行研究与划分,探讨了各种性格的人之间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关键词:气质类型 性格类型 交往原则 相处技巧    一、气质类型的划分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人的气质取决于四种体液比例情况。某种体液占主导,其行为方式、反应和情绪表现就带有这一类型的特点,
期刊
摘要: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意教、幼儿愿意学的一门学科?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快乐;教学;数学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环境,使幼儿在其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根据幼儿天生好奇心强,喜欢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特点,我改变了以
期刊
摘要:如果教师能让学困生不再畏惧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那将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能。本文中笔者尝试着摈弃常规的教学方法,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被动接纳式学习,变为自助的发现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自助式学习;发现式教学;乐学好学    在您的教学中是否遇到下列状况:学生中学困生面广,厌学情绪严重,同时教学内容偏偏又是最枯燥抽象的理论部分,难以用实验等较活泼的教学手段来
期刊
摘要:针对鲁迅的杂文特点与如今学生的情况,用为主人公选演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在感情上找到切入点;通过横向比较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主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以情感情;由情入理;比较阅读;辩证解读    《记念刘和珍君》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强调它的阶级斗争、政治分析和思想教育。但现在的学生与那个时期相距太远,因而无法与文章产生共鸣。不过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情
期刊
摘要:本文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课程进行分析,力求在有效课时内为学生进行最透彻的讲解。  关键词:教学设计;因式分解;再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5节第一课时“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第一课时,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过程。其知识基础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特别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如果教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活动的过程,定能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异彩纷呈。  关键词:学会观察;择优选材;真情实感;自我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特别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令人深思:一
期刊
概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培养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体育高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往往缺少深层次的认知和感受。推广研读经史典籍,深入了解古代哲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伦道德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关键词:传统经典;竞技体育专业;人文精神    体育类高职的竞技体育专业学生,作为具备高水平运动能
期刊
摘要:根据《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可以将其概括为“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怎么写”这几个问题。为此,我们要掌握很多方式方法和技巧。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审读作品,品味语言;学会分析诗的表现手法;抓住诗中出现的常用意象及典故。  关键词: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意象    苏教版语文教材都以专题形式出现,此时的课文学习,其实是一个新旧穿插的复习训练过程,课堂学习的
期刊
摘要:“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基本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好的文章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小中见大;细节;揭示本质    “深刻”是指作文所阐发的思想,所表达的观点能揭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人受到
期刊
摘要:诗歌教学,要带领学生去吟咏,去感悟,去思索。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尝试了两种方法:美读法和专题法。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新精神,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以读带讲;以点带面;自主学习    进入高二,学生开始了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