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报道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在演播室中看到主持人的“光辉”形象,更要在现场看到记者或主持人的精彩报道。
  
  电视新闻记者出镜要恰到好处
  
  记者出镜尽管有种种优势,但运用起来则要恰到好处,因为它并非是万能的,更没必要用到那些不适合于记者出镜作报道的新闻中。所以,记者要出好镜,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三思而行”。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选择合适的新闻题材和报道内容出镜。一般来说,动态性新闻或事件性新闻更适合出镜,而对于非事件性新闻(如公告性新闻)就不太适合出镜。但这并非是绝对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从记者出镜特点出发,那些内容单一、时空相对集中、现场事态发生和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特别适宜记者出镜作现场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典型经验、综合成就等题材的新闻报道也常以记者出镜作现场报道的形式来增强现场感、可视性。
  选择适当的时机出镜。许多新闻事件,一般都是“正在进行时”,稍不留意就错过机会。所以记者来到现场,要把握好时机出镜,使自己出镜报道的解说能与事态的发生或发展同步进行。同样,在出镜提问采访时,也需要记者善于看准时机进行采访。
  选择合适的场所出镜。人总是离不开环境的。电视记者出镜这种活动,也总得在一定的场所进行。选择怎样的场所,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出镜的效果。如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出镜,比较合适的场所选择,应当考虑的是:能否有新闻性和吸引力;背景画面是否生动典型,并能否与报道的声音搭配,千万不可出现声音与背景画面两张皮现象。如果记者是在访问中出镜,选择比较合适的场所应当考虑到:能否让双方都静下心来,形成融洽的谈话气氛,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能否录到清晰自然并能显示访问对象的身份或工作特点的音响、画面等。总之,合适的出镜访问场所,要根据具体的访问对象,访问内容和实际条件来决定。
  
  目前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存在的问题
  
  尽管记者出镜的作用和优势十分突出,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十分重视电视记者出镜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新闻现场报道还处于探索阶段,电视屏幕上的现场口头报道主要是預知性的,突发事件比较少,确实存在不少令观众不满意的地方。如一些带有表演性质的举动、呆板的表情以及一口让人听不清的话语,不仅削弱了新闻作品的可看性,甚至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影响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宣传效果。在实践中,有些现场报道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形式单一、重复。有些记者本身并不了解新闻报道的真正含义,只是出于形势的需要,为了出镜而出镜,套用万金油的语言,做一开头介绍,然后就从画面中消失了,这完全不能起到捕捉新闻“点”,连接事件的脉络,引导观众看,带领观众调查的效果。充其量是起到了报幕员的作用,而这对于新闻报道是没有意义的。
  内容肤浅。在有些节目中,做现场报道的记者完全没有考虑到在某一具体的事件中,观众到底想知道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说话才能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只是泛泛带大家走一圈,观众看到的东西还是镜头里明摆着的。前面我们谈到,好的口头报道是要经过精心准备的,虽然有些新闻来不及准备很长时间,但一定要有一个报道提纲,选准点位,在什么地方出镜,在这里要说什么,不要全靠现场发挥,没有准备是不会有高水平的发挥的。
  角色错位。记者出镜在采访当中的角色就是一个问询者、探询者,仅此而已。但在一些新闻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记者采访提问时,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有的记者在采访罪犯或违法违纪人员时,有如审讯,提问时口气强硬,这与记者的形象极不相称。有些记者在采访中有轻视被采访对象的心态,不是求教于他人而后明,俨然法庭法官。在我们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现场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是“平视”。所谓“平视”首先是人文观念上的平等,即对被采访对象的充分尊重。记者采访时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媒体和观众。怎样做到平视呢?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是有变化的。对待强势的被访者应该压抑,对待弱势的被访者应该扶一把。这样才是平等的对话,平等的相互尊重。
  同时,由于电视新闻的现场纪实性,记者采访时的神态、语气、声调、提问的方式和措辞都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记者的采访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这是出镜记者尤其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这一能力的欠缺往往使采访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沉迷于现场气氛,忘记了自己是新闻现场和受众之间的中介,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某些记者在现场时,往往受现场情绪感染,被现场氛围牵着鼻子走,或激动万分,或惊诧惶恐,或兴高采烈,或悲愤不已。自己不能从新闻事件的影响中超脱出来,成为客观的媒体代言人。另一个极端是:置身事外,情感冷漠。不管现场氛围如何,无论是什么题材和事件的新闻,记者总是千篇一律地“保持”同一风格、同一表情(无表情)。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访谈双方的情感隔阂,使采访在浅层面上止步。这两种情况都是职业素养未成熟的表现。
  以上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了目前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大量的出镜记者无法为自己的角色找到准确的定位,因此自身的努力就变得无的放矢。
  (作者单位:鹤壁电视台)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以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乙二醇车间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对年产5.7万吨环氧乙烷的装置进行初步的工艺设计。主要对环氧乙烷的氧化反应器、吸收塔、主要换热器进行
绵羊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型家畜,为人们提供肉、奶、皮毛等产品。运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体外受精(In Vito Fertilization,IVF)和胚胎移植(Embryo Tra
  泥水盾构工法在大型越江过河及跨海隧道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而其泥浆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对于泥水盾构施工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配置的泥水处理系统对于各种地层的处
  本文以台山核电越海盾构取水隧洞工程为例,从项目风险管控角度梳理出越海盾构工程存在的地质、设备适应性、环境及盾构施工四大类风险。以成功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详细论述了
会议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火车站站场工程,为国内盾构首次穿越高速铁路工程,工程的重要性和风险极大.国内仅有一定数量的盾构穿越普通铁路案例,盾构穿越高铁相关经验匮乏.本文结
本文介绍了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和创新:刀盘刀具与地层适应性技术;沉降精确控制技术;泥水处理达标排放技术以及压缩空气条件下动火修复刀盘刀具技术.北京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逐年升高,现在已经成为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然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C1资源,具有很多优秀的特性。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利用二氧化碳合成高经济附加值的化学品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活化后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官能团,按照对二氧化碳实现多种还原的状态,如转换成甲基,酰基,与羧基等等。这样就能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符合时代潮流的发
学位
  断面寸法が変化する下水道管渠のシ-ルド工事では,大きさの異なる2台のシ-ル ドを使用することが一般的でぁり,断面寸法が変化する地点にシ-ル ドを到達,発進させるための立
  第二溜池幹線と勝どき幹線は,都心部の浸水被害の軽減ぉょび放流先の水質改善を目的に計画された雨水管榘でぁる。設計段階から立坑用地,工期,安全性,経済性などにっぃて検討
会议
恶性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一直是生物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不仅需要提高化疗药物对于靶向肿瘤的有效作用,也需要对病变的癌细胞进行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