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古文深邃精妙,学好文言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体会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题和误区。由于古文语言晦涩难懂,学生对于古文知识的学习往往敬而远之,缺乏兴趣。因此,本文主要是从初中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围绕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和意见,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成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 培养 兴趣
作为传承祖国传统国学,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同时,文言文阅读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是教学与考查的重难点。但多数初中学生接触到文言文阅读都无法较好掌握,对于字词理解、文言文句式和文本感悟都比较费劲。文言文阅读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对于文言文阅读教学,老师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1.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伴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老师逐渐意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阅读,对于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1.1传承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掌握基本的古文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牢记中国传统文化,品味古人的说话表达方式。文言文作为古文的一种写作方式,让学生阅读和学习文言文可以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汉字字音字形的变化和内涵的变化过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较大的帮助。
1.2提升人文素养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和进行文言文阅读,可以从古文中了解到先贤的思想和个人事迹,有利于塑造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就如同和古人对话,可以深切感受到古人的伟大思想,将先贤圣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新课程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认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思路,更新观念,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那么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充满兴趣与向往呢?
2.1尊重学生与激发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要归还初中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式教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来参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讨论,调动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幼时记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心童趣往事,再与沈复的童年趣事进行比较,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得学生从被动听课者变成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渔人对外人道也”这种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让学生探讨交流,来一场思维大冲浪,营造出良好的思辨的课堂氛围。
2.2现代化的媒体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都是老师在逐字逐句的进行文言文翻译,显得呆板僵化,无法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便利。老师可以展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背景、音频配乐、视频资料等等,再现课文场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特殊时空,让学生既有知识背景的认知,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三峡》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三峡的壮美视频,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领略到三峡的美好风光,增强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古老的文言文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风采,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高涨。
2.3诵读文言文篇章
古诗文诵读是学生强化知识积累、接受文化熏陶、发展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知识,会发现许多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字词内涵也有着明显不同,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扰。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语文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多引导学生朗诵文言文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多读多背,积累文言文知识,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朗读,在读中品,读中悟,想象体会岳阳楼的各种美景,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当然,诵读的形式有多种,齐声讀,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接龙读等,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自由诵读的机会,更要予以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利于学生涵咏品味,发现问题,体验到文言之美,激发出文言之趣。
2.4延伸想象与引导
初中文言文知识的内容单调枯燥,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文言文的内容,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给文言文课堂教学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教学风格。比如,在讲授《石壕吏》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演文中的老妪、老翁和两位差吏,生动再现文中的情景和各个人物的语言神态,想象官吏走之后的各种情景。采用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展开,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其语言妙趣横生,博大精深。阅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真正喜欢上文言文,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而教师更应致力于文本研究,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使学生对古文知识有系统地掌握,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文言文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参考文献】
【1】王光华,窦春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诵读—文言文教学体会【J】.继续教育研究,1999(1)
【2】刘岗峰.如何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J】.读写算(教师版)
中国古文深邃精妙,学好文言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体会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题和误区。由于古文语言晦涩难懂,学生对于古文知识的学习往往敬而远之,缺乏兴趣。因此,本文主要是从初中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围绕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和意见,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成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 培养 兴趣
作为传承祖国传统国学,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同时,文言文阅读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是教学与考查的重难点。但多数初中学生接触到文言文阅读都无法较好掌握,对于字词理解、文言文句式和文本感悟都比较费劲。文言文阅读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对于文言文阅读教学,老师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1.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伴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老师逐渐意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阅读,对于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1.1传承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掌握基本的古文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牢记中国传统文化,品味古人的说话表达方式。文言文作为古文的一种写作方式,让学生阅读和学习文言文可以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汉字字音字形的变化和内涵的变化过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较大的帮助。
1.2提升人文素养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和进行文言文阅读,可以从古文中了解到先贤的思想和个人事迹,有利于塑造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就如同和古人对话,可以深切感受到古人的伟大思想,将先贤圣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新课程提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认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思路,更新观念,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那么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充满兴趣与向往呢?
2.1尊重学生与激发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老师要归还初中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式教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来参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讨论,调动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幼时记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心童趣往事,再与沈复的童年趣事进行比较,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得学生从被动听课者变成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渔人对外人道也”这种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让学生探讨交流,来一场思维大冲浪,营造出良好的思辨的课堂氛围。
2.2现代化的媒体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都是老师在逐字逐句的进行文言文翻译,显得呆板僵化,无法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便利。老师可以展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背景、音频配乐、视频资料等等,再现课文场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特殊时空,让学生既有知识背景的认知,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三峡》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三峡的壮美视频,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领略到三峡的美好风光,增强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古老的文言文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风采,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高涨。
2.3诵读文言文篇章
古诗文诵读是学生强化知识积累、接受文化熏陶、发展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知识,会发现许多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字词内涵也有着明显不同,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扰。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语文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多引导学生朗诵文言文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多读多背,积累文言文知识,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朗读,在读中品,读中悟,想象体会岳阳楼的各种美景,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当然,诵读的形式有多种,齐声讀,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接龙读等,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自由诵读的机会,更要予以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利于学生涵咏品味,发现问题,体验到文言之美,激发出文言之趣。
2.4延伸想象与引导
初中文言文知识的内容单调枯燥,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文言文的内容,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给文言文课堂教学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教学风格。比如,在讲授《石壕吏》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演文中的老妪、老翁和两位差吏,生动再现文中的情景和各个人物的语言神态,想象官吏走之后的各种情景。采用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展开,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其语言妙趣横生,博大精深。阅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真正喜欢上文言文,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而教师更应致力于文本研究,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使学生对古文知识有系统地掌握,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文言文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参考文献】
【1】王光华,窦春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诵读—文言文教学体会【J】.继续教育研究,1999(1)
【2】刘岗峰.如何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J】.读写算(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