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新课标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呢?
一、 寻找好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寻找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诸如运用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习惯包括认真的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仅拿“理解词语”来说吧,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先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续段意,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阅读,都不待教师教,就能自主去学,真正“会学”。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的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称得上自主的真正标志。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1、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因此,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儿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哪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3、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学生的有些观点看法和学习方法有的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是去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的效果要好得多。
4、课文练习——让学生自主。
(1)练习自选。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激发“自主”的兴趣。
(2)课文练习自拟。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主体作用是学生发展的保证。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一张试卷一些习题,都是教师出题,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不埋没学生的潜能,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这一尝试定会给学生带来跃跃欲试的乐趣。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获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对陶先生所说的 “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一、 寻找好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寻找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诸如运用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习惯包括认真的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仅拿“理解词语”来说吧,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先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续段意,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阅读,都不待教师教,就能自主去学,真正“会学”。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的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称得上自主的真正标志。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1、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因此,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儿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哪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课堂上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3、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学生的有些观点看法和学习方法有的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是去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的效果要好得多。
4、课文练习——让学生自主。
(1)练习自选。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激发“自主”的兴趣。
(2)课文练习自拟。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主体作用是学生发展的保证。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一张试卷一些习题,都是教师出题,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不埋没学生的潜能,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这一尝试定会给学生带来跃跃欲试的乐趣。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获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对陶先生所说的 “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