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已逐渐变为安全和放心,食品安全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检验检测与食品安全关联密切,要想保障食品安全,关键在于食品管理及检测的严格执行,而通过采用科学的检验检测技术,促进检验工作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还要关注食品卫生、质量管理及检测等环节的强化,严谨地开展质量检测工作,积极优化检测方式及流程,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一、食品检验检测简介
日常的食品检验检测包含抽样及检验检测两方面,抽样一般由区别抽样与随机抽样组成。随机抽样指的是在与随机抽样原则相结合的前提下,随机选择样品,其最大优点是在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时,可以利用概率的方式。在整个选择过程中,需要重视样品和检测用具的清洁性,以免影响待测食品的外部结构。如果部分食品无法进行随机抽样,此时可使用区别抽样方法。
食品检验是指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如国际、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分析,包括微量元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兽药残留及农药残留分析、生物毒素分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除了常规分析方法之外,食品检验越来越倚重仪器分析方法,其基本占据食品检验70%以上的比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
1.检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工作人员在确定检验检测方式时,通常会根据食品的品质特点进行选择。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属于常见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方法,前者是通过仪器的运用直接对样品展开分析,但是成本较高,因此化学分析法应用得更为广泛。
2.检测管理制度及标准。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及标准,能为检测的最终成效提供关键性的保障。目前,我国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难以妥善管理和约束各项检验流程,而不规范的检验流程和不科学的技术应用等势必会影响食品检测结果,致使结果的可信度降低,阻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不够健全,例如操作标准化不足等,也会大幅降低食品检验检测质量及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3.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在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也很关键。食品检验工作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也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扎实的实践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部分检测机构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时,由于内部个别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资质,或是综合素质略有不足,或是欠缺工作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保持严谨的态度,无法有效把控各个检验检测环节,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加大了食品质量风险。
三、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策略
1.创新检验检测技术。对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来说,第一,要对内部现有的检验检测技术展开全面分析,发掘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优化、改进和创新。第二,要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养护,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第三,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加大以质谱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切实提升机构的检测能力,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2.优化监管体系及管理制度。通过对食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展开食品质量检测与监管工作,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要以全面、综合为原则,完善食品检验监管体系,規范食品检测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程序透明度,严格对照相关标准把控检验检测各环节及步骤。其次,要优化管理制度及检测标准,科学规范地监管检验流程,严格约束检测机构及人员行为,夯实食品高质量检测的基础,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
3.提升检验人员的能力素养。第一,以工作人员为对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讲解与食品检验检测有关的最新方法及食品安全法等知识。第二,组织员工定期参与操作技能、职业知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适当的奖惩,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第三,与其他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照其他机构的优势,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借鉴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管理模式及检验检测技术,共同探索解决实际难题的策略,从而推进自身检验检测水平的提升。
四、食品检验检测的关键细节问题
1.样品采集。在正式实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前,首先需要采样,常用的采样方法是随机采样法。不过在实际检测流程中,检测设备、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度都会对检测数据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偏差,为了确保检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样品的真实情况,就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便获取更准确的检测数据。选样时除了关注样品的代表性,也要对样品数量予以考虑,规避由于采样数量而引起最终数据偏差的情况。此外,一定要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采样工具,保证工具的清洁度与相关要求相符合,以免出现由于采样工具不清洁而造成样本受污染的情况,避免样品的微生物、理化指标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采样时也要重视相关的清洁工作,以免样本由于人为影响而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2.样品制作。制作样品时,确保样品的均匀性相当重要。一般从形态的不同来看,食品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类。面对形态不一的样品时,要选用针对性的样品处理方法。检测液体类样品时,操作流程往往较为简单,在保障环境条件为无菌的前提下,均匀混合样本与检测液体后即可开始进行检验检测。检测固体类样品时,首先应当进行粉碎处理,同一食品的不同检测项目中也会涉及不同的处理方式,要提前掌握检测要求,并以实际要求为根据合理处理样品,这样才能获取更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
3.仪器的选择。仪器选择的科学与否,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自动校准基本上成为了各类食品检测仪器的必备功能,即一项检测工作完成后能自动调整为初始状态。不过,个别仪器依然需要人工进行校准,且在检测前需要合理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同时,个别仪器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同设备在型号方面也有区别,因此检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维修、保养,以便使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4.试剂的选择。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时,检测人员要合理选择试剂,例如强酸性或强碱性试剂等,一旦接触空气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基于此,对于易变质或易挥发的试剂,一定要做好密封处理。还有部分试剂会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反应,此时需要科学制定保护流程,例如在使用碘试剂、二氧化硫时,应严格遵循即配即用原则。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与人们身体健康关联密切的关键问题,要想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严格落实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积极创新检验检测技术、优化监管体系及管理制度、提升检验人员能力素养的基础上,细致、耐心地开展样品采集、样品制作、仪器与试剂选择等工作,通过细节处理和管控,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便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食品检验检测简介
日常的食品检验检测包含抽样及检验检测两方面,抽样一般由区别抽样与随机抽样组成。随机抽样指的是在与随机抽样原则相结合的前提下,随机选择样品,其最大优点是在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时,可以利用概率的方式。在整个选择过程中,需要重视样品和检测用具的清洁性,以免影响待测食品的外部结构。如果部分食品无法进行随机抽样,此时可使用区别抽样方法。
食品检验是指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如国际、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分析,包括微量元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兽药残留及农药残留分析、生物毒素分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除了常规分析方法之外,食品检验越来越倚重仪器分析方法,其基本占据食品检验70%以上的比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
1.检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工作人员在确定检验检测方式时,通常会根据食品的品质特点进行选择。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属于常见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方法,前者是通过仪器的运用直接对样品展开分析,但是成本较高,因此化学分析法应用得更为广泛。
2.检测管理制度及标准。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及标准,能为检测的最终成效提供关键性的保障。目前,我国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难以妥善管理和约束各项检验流程,而不规范的检验流程和不科学的技术应用等势必会影响食品检测结果,致使结果的可信度降低,阻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不够健全,例如操作标准化不足等,也会大幅降低食品检验检测质量及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3.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在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也很关键。食品检验工作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也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扎实的实践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部分检测机构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时,由于内部个别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资质,或是综合素质略有不足,或是欠缺工作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保持严谨的态度,无法有效把控各个检验检测环节,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加大了食品质量风险。
三、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策略
1.创新检验检测技术。对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来说,第一,要对内部现有的检验检测技术展开全面分析,发掘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优化、改进和创新。第二,要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养护,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第三,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加大以质谱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切实提升机构的检测能力,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2.优化监管体系及管理制度。通过对食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展开食品质量检测与监管工作,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要以全面、综合为原则,完善食品检验监管体系,規范食品检测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程序透明度,严格对照相关标准把控检验检测各环节及步骤。其次,要优化管理制度及检测标准,科学规范地监管检验流程,严格约束检测机构及人员行为,夯实食品高质量检测的基础,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
3.提升检验人员的能力素养。第一,以工作人员为对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讲解与食品检验检测有关的最新方法及食品安全法等知识。第二,组织员工定期参与操作技能、职业知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适当的奖惩,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第三,与其他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照其他机构的优势,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借鉴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管理模式及检验检测技术,共同探索解决实际难题的策略,从而推进自身检验检测水平的提升。
四、食品检验检测的关键细节问题
1.样品采集。在正式实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前,首先需要采样,常用的采样方法是随机采样法。不过在实际检测流程中,检测设备、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度都会对检测数据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偏差,为了确保检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样品的真实情况,就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便获取更准确的检测数据。选样时除了关注样品的代表性,也要对样品数量予以考虑,规避由于采样数量而引起最终数据偏差的情况。此外,一定要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采样工具,保证工具的清洁度与相关要求相符合,以免出现由于采样工具不清洁而造成样本受污染的情况,避免样品的微生物、理化指标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采样时也要重视相关的清洁工作,以免样本由于人为影响而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2.样品制作。制作样品时,确保样品的均匀性相当重要。一般从形态的不同来看,食品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类。面对形态不一的样品时,要选用针对性的样品处理方法。检测液体类样品时,操作流程往往较为简单,在保障环境条件为无菌的前提下,均匀混合样本与检测液体后即可开始进行检验检测。检测固体类样品时,首先应当进行粉碎处理,同一食品的不同检测项目中也会涉及不同的处理方式,要提前掌握检测要求,并以实际要求为根据合理处理样品,这样才能获取更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
3.仪器的选择。仪器选择的科学与否,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自动校准基本上成为了各类食品检测仪器的必备功能,即一项检测工作完成后能自动调整为初始状态。不过,个别仪器依然需要人工进行校准,且在检测前需要合理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同时,个别仪器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同设备在型号方面也有区别,因此检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维修、保养,以便使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4.试剂的选择。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时,检测人员要合理选择试剂,例如强酸性或强碱性试剂等,一旦接触空气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基于此,对于易变质或易挥发的试剂,一定要做好密封处理。还有部分试剂会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反应,此时需要科学制定保护流程,例如在使用碘试剂、二氧化硫时,应严格遵循即配即用原则。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与人们身体健康关联密切的关键问题,要想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严格落实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积极创新检验检测技术、优化监管体系及管理制度、提升检验人员能力素养的基础上,细致、耐心地开展样品采集、样品制作、仪器与试剂选择等工作,通过细节处理和管控,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便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