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信息革命不断深化、知识经济登上主台,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世纪。这些新的趋势,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其中,城镇化问题就是一个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加快推进城镇化对闽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的突破口。
推进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人口向城镇相对集聚,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对闽北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推进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层次,都将产生巨大又深远的影响。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能为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推进城镇化,必将扩大消费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并不富裕,却出现产品全面过剩,这是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矛盾的焦点不再是产品的短缺,而是“内需不足”。其总根子是“二元结构”,而改变“二元结构”的出路在于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将推动城乡的路网建设和城市的市政、住宅、公用设施及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增加投资需求。推进城镇化,还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城市是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转移的聚集地,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带动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
城市是吸纳企业和人才的高地,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领域中,利用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闽北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与闽北城镇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齐全有很大关系。推进城镇化,必将扩大和完善现有城市的各种功能,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金融、保险、技术、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带动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推进政府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为吸引国内外投资,引进优秀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快城镇化进程,它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从深层次看,在促进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国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快闽北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建设闽北城镇群。
以南平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基础,加快建设规模结构组合有序、发展布局科学合理、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城镇群。
1、科学规划城镇布局。按照“三路并进”发展布局的要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利用全市综合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优化调整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闽北城镇群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南平中心城市要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辐射集聚功能,发挥其中心带动和示范作用;各县(市)城区要按照集聚要素、发展产业和完善服务功能的要求,适时扩大规模、集聚城市人口,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城镇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占用土地的关系,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走可持续、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
2、加快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是加快建设闽北城镇群的关键。按照“一特三化两突出”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把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各县(市)城区要依托各自优势和特色,立足本地优势,做大县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骨干项目,培育扶持一批竞争力强、比较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园区,使其在布局上既不远离中心城区,又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空间,通过快速干道实现与城区相连,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城市新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3、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以方便居民生活、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城镇特色、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高城镇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群市政公用设施。加强城际交通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完善城区路网,打通主要交通阻塞点,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标准,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完善城市供电、供水、供气、园林绿化、文体活动场所、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水、空气、噪声等污染的防治,改善人居环境,体现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县(市)际合作,探索城市联盟,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间推行基础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实现要素资源在县际之间的优化配置。
二、做大做强南平中心城市。
南平是闽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做大做强南平中心城市是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环节,要着重从做大经济总量、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上实现突破,逐步把南平中心城市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绿色城市。
1、增强南平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力。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做大南平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的突破口,通过“抓大壮大”和“扶优扶强”,着力培育壮大七个产业集群和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群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骨干项目,建设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推进优势产业实现集聚,把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闽北工业发展的龙头集聚地。要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突出“山水城”特色,突出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加快南平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步伐,逐步把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福建生态旅游胜地。同时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具有城郊型特色的设施农业和订单农业,把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福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2、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南平中心城市要围绕“一城四片一区”的规划布局,坚持“统规划、交通先行、产业支撑、综合配套”的原则,实施“东扩西拓”战略,加快江南新区、西区和大横片区的开发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拉开南平中心城市新区建设框架的目标。新区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特别 是公共设施项目,要始终坚持“高起点、有品位、显特色”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体现个性特色,形成与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引导项目、企业向新区特色工业平台集聚,通过做大产业拉开新区框架,通过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向新区集聚。
3、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在拉开城市框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中心城区除旧城改造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外,要积极引导居民及企业往新区迁移,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同时,要健全中心城区路网;保障中心城区水、电、气供给,加快第二水源、城市电网改造、城市燃气管道建设步伐;结合南平市区地貌,加强立体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等。
三、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
县(市)城区是南平区域内的县城中心城市,要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和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各个县(市)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城镇化发展科学定位和规划,如邵武市要充分发挥作为富屯溪流域中心的作用,建设成为制造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福建省重要二级城市经济区中心武夷山市要围绕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加快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带动闽北旅游经济发展建阳市要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日益凸显的优势,积极主动配合和对接闽北产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发展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建瓯市要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等等。
四、择优发展中心城镇。
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强化功能、增强特色、繁荣经济、集聚人口为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把一批具有交通、产业和人口优势的中心城镇建设成为商业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相对集中、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县(市)域均衡发展的节点。根据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影响范围等发展条件,重点加快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中心城镇:其他一般建制镇也要加快发展,逐步增强经济实力和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搞好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口所在乡(镇)发展规划,配套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高速公路沿线城镇群。要积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发挥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加快推进城镇化对闽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的突破口。
推进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人口向城镇相对集聚,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对闽北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推进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层次,都将产生巨大又深远的影响。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能为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推进城镇化,必将扩大消费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并不富裕,却出现产品全面过剩,这是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矛盾的焦点不再是产品的短缺,而是“内需不足”。其总根子是“二元结构”,而改变“二元结构”的出路在于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将推动城乡的路网建设和城市的市政、住宅、公用设施及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增加投资需求。推进城镇化,还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城市是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转移的聚集地,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带动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
城市是吸纳企业和人才的高地,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领域中,利用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闽北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与闽北城镇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齐全有很大关系。推进城镇化,必将扩大和完善现有城市的各种功能,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金融、保险、技术、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带动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推进政府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为吸引国内外投资,引进优秀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快城镇化进程,它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从深层次看,在促进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国民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快闽北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建设闽北城镇群。
以南平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基础,加快建设规模结构组合有序、发展布局科学合理、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城镇群。
1、科学规划城镇布局。按照“三路并进”发展布局的要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利用全市综合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优化调整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闽北城镇群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南平中心城市要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辐射集聚功能,发挥其中心带动和示范作用;各县(市)城区要按照集聚要素、发展产业和完善服务功能的要求,适时扩大规模、集聚城市人口,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城镇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占用土地的关系,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走可持续、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
2、加快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是加快建设闽北城镇群的关键。按照“一特三化两突出”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把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各县(市)城区要依托各自优势和特色,立足本地优势,做大县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骨干项目,培育扶持一批竞争力强、比较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园区,使其在布局上既不远离中心城区,又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空间,通过快速干道实现与城区相连,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城市新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3、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以方便居民生活、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城镇特色、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高城镇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群市政公用设施。加强城际交通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完善城区路网,打通主要交通阻塞点,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标准,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完善城市供电、供水、供气、园林绿化、文体活动场所、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水、空气、噪声等污染的防治,改善人居环境,体现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县(市)际合作,探索城市联盟,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间推行基础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实现要素资源在县际之间的优化配置。
二、做大做强南平中心城市。
南平是闽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做大做强南平中心城市是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环节,要着重从做大经济总量、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上实现突破,逐步把南平中心城市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绿色城市。
1、增强南平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力。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做大南平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的突破口,通过“抓大壮大”和“扶优扶强”,着力培育壮大七个产业集群和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群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骨干项目,建设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推进优势产业实现集聚,把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闽北工业发展的龙头集聚地。要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突出“山水城”特色,突出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加快南平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步伐,逐步把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福建生态旅游胜地。同时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具有城郊型特色的设施农业和订单农业,把南平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福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2、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南平中心城市要围绕“一城四片一区”的规划布局,坚持“统规划、交通先行、产业支撑、综合配套”的原则,实施“东扩西拓”战略,加快江南新区、西区和大横片区的开发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拉开南平中心城市新区建设框架的目标。新区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特别 是公共设施项目,要始终坚持“高起点、有品位、显特色”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体现个性特色,形成与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引导项目、企业向新区特色工业平台集聚,通过做大产业拉开新区框架,通过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向新区集聚。
3、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在拉开城市框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中心城区除旧城改造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外,要积极引导居民及企业往新区迁移,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同时,要健全中心城区路网;保障中心城区水、电、气供给,加快第二水源、城市电网改造、城市燃气管道建设步伐;结合南平市区地貌,加强立体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等。
三、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
县(市)城区是南平区域内的县城中心城市,要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和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各个县(市)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城镇化发展科学定位和规划,如邵武市要充分发挥作为富屯溪流域中心的作用,建设成为制造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福建省重要二级城市经济区中心武夷山市要围绕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加快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带动闽北旅游经济发展建阳市要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日益凸显的优势,积极主动配合和对接闽北产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发展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建瓯市要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等等。
四、择优发展中心城镇。
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强化功能、增强特色、繁荣经济、集聚人口为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把一批具有交通、产业和人口优势的中心城镇建设成为商业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相对集中、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县(市)域均衡发展的节点。根据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影响范围等发展条件,重点加快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中心城镇:其他一般建制镇也要加快发展,逐步增强经济实力和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搞好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口所在乡(镇)发展规划,配套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高速公路沿线城镇群。要积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发挥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