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上类似“表扬性语言“,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误区,“表扬性语言”把握不准确。
【关键词】表扬语;滥用;语言形式
在市体育优质课中,集合完毕后,授课教师手中拿着一个篮球问四年级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篮球。”接着教师就表扬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按理说,四年级的学生认识篮球应该是基本常识了,但该教师反以认识篮球就表扬学生“真聪明”,说明该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确有欠缺。
一节普通的体育课,教师在巡视指导时,教师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低头弯腰俯身“倾听”学生的声音,时不时举起大拇指进行表扬。细声细语对学生交代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不时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给听课教师的感觉是在“做作”地培养师生的感情。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上类似“表扬性语言”,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误区,“表扬性语言”把握不准确。这类语言产生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1.自身文化素质欠佳。
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求具有高超的运动技术,更要求有丰富的语言来指导学生。某些教师文化底子薄弱,语言功底不深厚,平时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揣摩。
2.随意组织教学语言,不注重“精讲多练”。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一些基本动作讲解不清,反反复复,绕来绕去,一个简单的技术讲解,会花上很长时间,造成学生练习时间大幅缩水。
3.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缺乏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教师长期对学生运动习惯、运动内容关注不够,很少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学习中的各种语言形式很少问津。
处理对策:
一.审视自身,提高语言水平。
体育课虽是实践性课程,表扬的语言对学生教学有鼓励作用,但像上面案例里提到的“只要认识篮球”就算“聪明”,那么这样的“表扬”,还不如不表扬。所以,体育课堂表扬性语言的滥用,势在影响着教师的语言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平时文化进修时机,多听听语言类教师上课,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的语言把握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认识自己不足,才能提高自身水平。教师还应在自身上找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寻找合理的语言教学,进而指导和改正。没有改进的教学反思,永远是纸上谈兵,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反思形式、特别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进行更多的改进、学习,再次认识自己的课堂语言水平。正是有了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不再滥用“你真聪明”等可有可无的表扬语,提高自己课堂语言水平。
二.巧用教学语言,精讲多练。
言语处理是教师用语言来提示、提醒、规范、制止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对表现好的学生在教师言语下得到强化,其他学生可能会去模仿这位学生的行为。比如:在学生的问题行为比较轻微时,教师适时的表扬在他附近行为恰当的同学,这样有违规行为的学生就会以好的行为来规范来模仿,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这种方式,教师既减少讲自己的语言,又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更愿意获得教师的喜爱和表扬。
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做到洪亮、饱满、精致,有时为了协调搞好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注意,体育教师可以应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如语言表达时的轻重缓急、高低处理等等。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有体育教学的特色,杜绝一些“废话”在课堂出现。
三.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了解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学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局面,并建立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在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跪起跳课,任课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过程中,会找技术掌握比较快的学生给同学们做示范或进行一次展示,在练习过程中,有位女生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一会儿也想给大家做个示范。”老师听了,并没有直接说出“好啊”等类似的应答语言,而是说,“你先练习练习,等一会先给老师做一遍,做的好了就让你给大家做示范。”这位女生听了高高兴兴地去继续练习了。这样的语言应答方式没有拒绝学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是提出一定要求的机会。这样的语言就比较恰当有效,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也能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无形中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语言总是有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的方式方法,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确保使用正向语言减少负向语言。表扬语不能使用过度,尤其是“真聪明”之类的语言的使用应更谨重。批评语可以少用但不可绝对禁用,“无劣课堂”有时并非绝对无劣,而是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和处理方式上走进一定的误区表现,根据教学场景的需要,得体的表扬、适当的批评能够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学校体育学》
[3]《中国学校体育学》
[4]《体育教育》
[5]《体育美学》
【关键词】表扬语;滥用;语言形式
在市体育优质课中,集合完毕后,授课教师手中拿着一个篮球问四年级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篮球。”接着教师就表扬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按理说,四年级的学生认识篮球应该是基本常识了,但该教师反以认识篮球就表扬学生“真聪明”,说明该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确有欠缺。
一节普通的体育课,教师在巡视指导时,教师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低头弯腰俯身“倾听”学生的声音,时不时举起大拇指进行表扬。细声细语对学生交代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不时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给听课教师的感觉是在“做作”地培养师生的感情。
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上类似“表扬性语言”,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误区,“表扬性语言”把握不准确。这类语言产生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1.自身文化素质欠佳。
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求具有高超的运动技术,更要求有丰富的语言来指导学生。某些教师文化底子薄弱,语言功底不深厚,平时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揣摩。
2.随意组织教学语言,不注重“精讲多练”。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一些基本动作讲解不清,反反复复,绕来绕去,一个简单的技术讲解,会花上很长时间,造成学生练习时间大幅缩水。
3.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缺乏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教师长期对学生运动习惯、运动内容关注不够,很少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学习中的各种语言形式很少问津。
处理对策:
一.审视自身,提高语言水平。
体育课虽是实践性课程,表扬的语言对学生教学有鼓励作用,但像上面案例里提到的“只要认识篮球”就算“聪明”,那么这样的“表扬”,还不如不表扬。所以,体育课堂表扬性语言的滥用,势在影响着教师的语言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平时文化进修时机,多听听语言类教师上课,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的语言把握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认识自己不足,才能提高自身水平。教师还应在自身上找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寻找合理的语言教学,进而指导和改正。没有改进的教学反思,永远是纸上谈兵,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反思形式、特别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进行更多的改进、学习,再次认识自己的课堂语言水平。正是有了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不再滥用“你真聪明”等可有可无的表扬语,提高自己课堂语言水平。
二.巧用教学语言,精讲多练。
言语处理是教师用语言来提示、提醒、规范、制止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对表现好的学生在教师言语下得到强化,其他学生可能会去模仿这位学生的行为。比如:在学生的问题行为比较轻微时,教师适时的表扬在他附近行为恰当的同学,这样有违规行为的学生就会以好的行为来规范来模仿,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这种方式,教师既减少讲自己的语言,又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更愿意获得教师的喜爱和表扬。
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做到洪亮、饱满、精致,有时为了协调搞好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注意,体育教师可以应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如语言表达时的轻重缓急、高低处理等等。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有体育教学的特色,杜绝一些“废话”在课堂出现。
三.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了解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学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局面,并建立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在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跪起跳课,任课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过程中,会找技术掌握比较快的学生给同学们做示范或进行一次展示,在练习过程中,有位女生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一会儿也想给大家做个示范。”老师听了,并没有直接说出“好啊”等类似的应答语言,而是说,“你先练习练习,等一会先给老师做一遍,做的好了就让你给大家做示范。”这位女生听了高高兴兴地去继续练习了。这样的语言应答方式没有拒绝学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是提出一定要求的机会。这样的语言就比较恰当有效,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也能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无形中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语言总是有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的方式方法,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确保使用正向语言减少负向语言。表扬语不能使用过度,尤其是“真聪明”之类的语言的使用应更谨重。批评语可以少用但不可绝对禁用,“无劣课堂”有时并非绝对无劣,而是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和处理方式上走进一定的误区表现,根据教学场景的需要,得体的表扬、适当的批评能够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学校体育学》
[3]《中国学校体育学》
[4]《体育教育》
[5]《体育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