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伐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治疗慢性肝病相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阿伐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治疗慢性肝病相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TC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为33~74岁。56例患者中,21例采用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设为联合治疗组,35例采用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设为单药治疗组。观察指标:(1)用药后血小板(PLT)变化情况。(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监测患者治疗后2周内PLT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治疗效果。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1)用药后PLT变化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1~5 d PLT为(35±19)×109/L,用药后6~10 d PLT为(73±41)×109/L;单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0±30)×109/L,(70±51)×109/L。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组间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30,P

其他文献
在健康中国背景和诊断相关分类医保支付环境下,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日间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已逐渐受到重视和流行。近年来我国日间手术发展迅速,手术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为进一步规范肝胆疾病日间手术流程,《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全国正开展肝胆日间手术医学中心的专家进行反复研讨,制订《日间手术肝胆疾病标准化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旨在为探索和发展肝胆疾病日间手术标准化流程提供参考。
全世界近一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靶向治疗和全身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有限,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治疗肝癌的成功,开启了肝癌的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包括联合靶向、化疗、放疗、溶瘤病毒以及另一种免疫治疗等多种策略。然而,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极大地限制了免疫单药及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笔者阐述肝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未来潜在的努力方向:鉴定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精准定位受益个体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多学科高度一体化的患者全
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精准医疗时代利用多组学、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筛选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全面评估肝移植后患者免疫状态、诱导免疫耐受,选择敏感药物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有效预防,重视复发转移的个体化治疗,将明显改善肝癌肝移植预后。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查阅相关研究成果,翔实阐述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策略,旨在推动精准医疗在肝移植领域的应用。
手术切除是实现肝癌根治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初诊时即为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近年来,随着局部治疗的进步、靶向药物的研发、免疫治疗的成功及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转化治疗应运而生,其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新焦点。部分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经过转化治疗后肝脏功能改善、剩余肝脏体积增大、肿瘤负荷减少,为序贯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目前,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模式及局部联合系统治疗模式是国内常用、适用范围较广的转化治疗模式。笔者认为:随着转化治疗的理念不断拓展,如何优化多种治疗模式,筛选最佳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错失根治性治疗时机,导致较差的预后结局。转化治疗为不可切除肝癌创造可切除机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靶向药物、抗血管药物、免疫药物及多维治疗方案在肝癌治疗中带来更高的客观缓解率、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转化治疗成为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时代下肝癌转化治疗内涵不断拓展、转化策略不断更新,肝癌转化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基于以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系统治疗及联合局部治疗等手段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中>90%的患者病理学类型是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其中约60%的患者初次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通过转化治疗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切除率,达到根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尤为重要。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为代表的血管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展示出较好的肿瘤反应率和手术转化率。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深入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癌转化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其发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治疗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探索的医学热点。目前,多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介入、化疗及放疗等为辅的综合诊断与治疗策略。近年来,尽管肝癌的总体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长,然而,其整体诊断与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系统性治疗新药的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为肝癌的治疗带来新机遇和挑战。但是,过多的诊断与治疗主体导致现有分科体制与实现有序且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未来如何实现统一且规范的同质化诊断与治疗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梳理国内外肝癌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当前肝癌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52对[树兰(杭州)医院89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3对]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2例供者,男131例,女21例;年龄为(48±12)岁,供肝轻度脂肪变性130例、中度脂肪变性22例。152例受者,男138例,女14例;年龄为(52±9)岁。观察指标:(1)受者随访、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2)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影响因
目的探讨肝移植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311例肝移植前行TACE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276例,女35例;中位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47~59岁。所有患者肝移植前行TACE。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不同疗效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肝移植后前3个月每2~4周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