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板中发育了一系列大理岩层和透镜体 ,其δ18O值介于 + 1 1 1‰~ + 2 0 5‰ (SMOW)间 ,δ13 C值介于 + 1 .0‰~ + 5 .7‰ (PDB)间 .详细调查表明 ,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厘米尺度上表现出均一化 ,但在大于1m的范围内则不均一 .与已经同地幔中的碳发生均一化的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不同 ,双河超高压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则保留了沉积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29,GeophysicalLaboratoryCarnegieInstitutionofWashington!WA20015,US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板中发育了一系列大理岩层和透镜体 ,其δ18O值介于 + 1 1 1‰~ + 2 0 5‰ (SMOW)间 ,δ13 C值介于 + 1 .0‰~ + 5 .7‰ (PDB)间 .详细调查表明 ,大理岩的氧、碳同位素值在厘米尺度上表现出均一化 ,但在大于1m的范围内则不均一 .与已经同地幔中的碳发生均一化的挪威榴辉岩相大理岩不同 ,双河超高压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则保留了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 ,而且表现出白云石含量与δ13 C间的负相关关系 .与原岩相比 ,双河大理岩18O有所亏
其他文献
从沙漠记录可知性出发,测制了一条横穿白垩纪北半球中低纬度沙漠带的风向记录断面,初步揭示了当时大气环流的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前东亚确为行星环流控制--北为西风环
天然气在地层中的扩散主要以溶解在水中的方式为主, 因此可以用其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来代替其浓度, 而溶解度是随着地层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的矿化度而变化的.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其溶解度最大值是一定的, 于是可以用稳态方式来处理天然气在地层中的扩散问题. 另外, 在古埋藏史恢复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的方式来计算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扩散量, 这样也更加接近天然气在地史中扩散的实际情况.
利用特定的~(40)Ar/~(39)Ar 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K-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研究了哀牢山-红河剪切带西北的鄂嘉(YN-2)至东南端金平(YN-18B和YN-19 )及河口附近(YN-20)长约390 km范围内3个地点的冷却历史. 结果表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运动的距离(至少在我国境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少于350 km,
对扬子地台南缘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黄铁矿硫和有机硫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结果显示, 其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在横向和纵向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靠近陆源区的西部剖面, 样品黄铁矿含量高、有机质含硫少, 剖面从下向上, 前者表现为由高变低; 后者由低变高. 此剖面的硫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 并且从下向上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均显示不断变重的趋势. 远离陆源区的东部剖面中, 形态硫的富集规律与此相反, 即黄铁矿的数量减少
达索普冰芯恢复的积累量指示了过去400 a来的西南季风降水的变化. 积累量与青藏高原温度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有较好相关性. 积累量的准两年周期变化与欧亚雪盖面积变化有很大相关性, 这意味着热带和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存在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温度与海温也与达索普积累量变化存在相关性. 陆海热力对比加大和减弱是达索普积累量变化的一个直接原因. 这一因素影响降水的长期趋势. 积累量在1921年左右发生的突变是
对大西洋中脊TAG (Trans-Atlantic Geotraverse)热液区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He, Ne和A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2.2~13.3 Ra, 均值为7.2 Ra, 与该区
在2.5~4.0 GPa, 220~780℃下测定了蛇纹石的电导率, 并用阻抗谱分析了其微观电传导机制. 结果表明, 脱水前, 在阻抗谱上只出现代表颗粒内部传导机制的弧 Ⅰ, 且在高压下这种机制起主导作用. 脱水初期, 阻抗谱上开始出现代表颗粒边缘传导机制的弧Ⅱ. 脱水后, 因自由水形成了高导性网络, 电导率不再依赖于频率, 总电导率以自由水形成的网络的离子传导为主. 蛇纹石的脱水作用可使电导率增
提出了一个地震反射波的成像公式及其理论基础. 波的传播现象应该由瞬时谱来刻画, 在数学上表示成三元(即时间、空间和频率)复函数. 介质的物理参数, 如反射系数波和阻抗等均是空间和频率的复函数. 给出了反射波谱和介质反射系数间的关系, 反演公式中还考虑到多次反射和结构滤波作用. 同时也指出传统的卷积模型和波动方程反演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各种反演公式均可利用小波变换和三基色方法作出地下介质参数分布的剖
地震台网的一个基本目的是研究地球的结构, 鉴于核爆炸事件的监测以及地震减灾的需要, 台网中台站邻域的地下结构就成了远震位置精确测定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利用CDSN的北京(BJI)台站的宽频带、高采样率的三分量地震记录计算远震的偏振, 试图用这些偏振资料反演北京台站邻域的速度结构, 特别是速度间断面的细节. 结果发现该台站西部地壳有一明显的低速带, 这同该地区已有的研究结果十分一致. 这使我们相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