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监测的不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预后意义。
方法对102例ALL患儿进行MRD监测研究,分别在患儿诱导化疗开始后第15天、第29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MRD监测。根据患儿初诊时免疫表型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的四色单克隆抗体组合。常用的抗体组合包括CD45CD19CD34CD10和CD45CD19CD34CD20等。
结果102例ALL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6.9±3.4)%和(79.9±4.0)%,共12例患儿复发。在第15天、29天、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有14.3%、43.9%、39.1% 、39.7%和45.6%的患儿处于MRD阴性(MRD <10-4)。其中MRD水平能在1年内达到阴性的患儿的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MRD持续阳性的患儿[ 5年EFS:(92.5±3.2)% vs.(58.3±8.6)%,P<0.001]。各时间点上,化疗后第15天时MRD ≥10-2 [(79.8±10.3)% vs. (28.6±17.1)%,P<0.001]、第29天时MRD ≥10-3 [(88.3±4.9)% vs.(51.3±14.4)%,P<0.003]、第3个月[(92.4±5.1)% vs. (65.5±7.5)%,P<0.015]、6个月[5-year EFS rates(96.3±3.6)% vs. (65.4±7.5)%,P<0.003]及第12个月[(100.0±0.0)% vs. (67.7±8.4)%,P<0.002]时MRD ≥10-4的患儿的5年EFS率明显较差。而第15天时MRD ≥10-2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水平能有效地评估ALL患儿的预后,而不同时间点上具有预后意义的MRD水平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