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民族艺术探究课程知识探究社会调查操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5-02
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改革就是以培育并提升新时代文化、艺术与素质教育为努力的目标。而民族艺术怎样与美术教材有机结合是民族地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学以致用的发展方向,其教学内容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并具充分弹性的全方位人文素质教育的时期。随之而产生的便是美术教学与藏族民间艺术共同发展、进步的探讨和深入。
美术教材与民族艺术和谐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知识的紧密结合。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 定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学习探究尽管只是初步,但对于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无疑是全新的起点。我在这方面曾经作过一些尝试,比如我在上欣赏课《纪念卡设计》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本地区的纪念卡,如:腊子口纪念卡、扎尕那石林纪念卡、骨麻湖纪念卡等等。同时查找腊子口战役资料、扎尕那石林神话传说、骨麻湖形成原因等材料,最后做简短的文字汇报。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
(二)教材与地方实际结合。师生一起并肩走向生活,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与历史留下的痕迹接触,多面对真花、真草、历史遗迹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历史,了解过去,了解人文风情。《纪念卡设计》这一课,我通过引导,让孩子们了解腊子口纪念馆、赤日那毛泽东旧居、俄界会议遗址以及骨麻湖、扎尕那石林、老龙沟风景区等,再结合课本展示的卡片启发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纪念卡。带着学生去校园内、去野外写生,甚至到本地寺庙去上课,请教喇嘛,这样他们通过各式各样面对大自然,在与乡土文化的接触中提高了他们的广博知识,把培养创造才能做为主要任务。
(三)教材与操作实践结合。美术学习活动其实本身就是操作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就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我在教学《哪咤闹海》这一欣赏课时,带领学生来到寺庙,走进佛堂,欣赏丰富的壁画、唐卡资源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了解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然后动手实践,用绘制壁画的材料小组制作完成一幅有民族特色的壁画或者唐卡作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美术教材结合民族艺术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拓展。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创造力。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解决教材与民族艺术结合问题为主题
例如:我在教学《十二生肖》时,十二生肖为什么这样排列?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排列方式?我们藏族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排列的吗?十二生肖为啥不用其他动物?为啥把老鼠放在第一?等等许多问题。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扑进寻找答案的海洋,《藏族民俗文化》、《生肖趣谈》成了我的案头书。"消化"之后再指导学生,自然得心应手:剪出纸样、设计图案、绘制十二生肖变型图案、知识展览、收集展示……我个人也从该课题中获取了相当的藏族民俗、民风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艺术知识。
二、以探究教材与民族艺术结合为过程
《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我引导学生透过对藏式建筑白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了解与体验,理解艺术生活化,让学生意识到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尽力统整与提升人文精神生活品位。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有关藏式建筑、藏式民居的资料,发现藏式建筑的渊源文化,体会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了解家乡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背景,懂得珍惜与尊重传统的地方文化,发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对于建筑艺术的影响,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独立创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围绕这个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对已有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完成结合教材特点联系民族艺术作品。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融合民族艺术文化
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核心。学生不应当是消极的等待观察现象所自动表现出来的奥妙,学生应当有强烈的求知欲,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探索奥妙和社会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把握认知的方向和认知过程。老师不需要硬把学生的思维、理解、判断、行为纳入既定的轨道,而是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明确规定的指导方式,要求学生围绕解决问题的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在《家乡民居》这课中,教师在谈到"今天我们如何去改造与利用藏式民居,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为创造一个更有特色的人文城市而展望和设想"时,学生就议论纷纷,下面是他们的建议:生1:我们可以选一些非常典型的藏式民居作为标本,保留下来。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天然人文博物馆,让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居住的历史。生2:我们可以保留藏式民居的外形,改造内部的设施,让它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生3:可以利用民居的外形重新设计,避免乡村建筑的千篇一律,把它们规划成一个住宅小区,这样,让我们的村庄建筑既有特色又很有规划。生4:可以把它修建成特色宾馆,开发旅游项目,吸引外地客人,甚至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游览居住…… 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因此,我们在美术探究型课题教学中,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注重知识切入点,以教材为基准拓宽学生学习思路,结合民族实际,联系民族文化背景,开发学生探究激情
教学过程中课外知识的切入随机应变,依据学生思维课堂上的发展随时导入课外知识,使课堂内容得到升华。如:我在教学《我们的节日》一课时首先揭示课题,由"6.1"国际儿童节校园内的活动引导学生延伸思维,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过年时村子里跳的锅庄、尕巴舞(藏族地方舞蹈)、热巴舞(藏族传统舞蹈)、藏戏以及雅尔登节(地方节日)、赛马节等学生熟知的本地传统节日,再结合课本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得到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样再完成作业时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总之,美术教材怎样更有效的结合民族艺术并相互促进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从而达到既学习知识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七册,第九册,第十一册.
2.人教版美术课程标准.《美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学》.
3.《唐卡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5-02
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改革就是以培育并提升新时代文化、艺术与素质教育为努力的目标。而民族艺术怎样与美术教材有机结合是民族地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学以致用的发展方向,其教学内容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并具充分弹性的全方位人文素质教育的时期。随之而产生的便是美术教学与藏族民间艺术共同发展、进步的探讨和深入。
美术教材与民族艺术和谐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知识的紧密结合。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 定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学习探究尽管只是初步,但对于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无疑是全新的起点。我在这方面曾经作过一些尝试,比如我在上欣赏课《纪念卡设计》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本地区的纪念卡,如:腊子口纪念卡、扎尕那石林纪念卡、骨麻湖纪念卡等等。同时查找腊子口战役资料、扎尕那石林神话传说、骨麻湖形成原因等材料,最后做简短的文字汇报。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
(二)教材与地方实际结合。师生一起并肩走向生活,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与历史留下的痕迹接触,多面对真花、真草、历史遗迹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历史,了解过去,了解人文风情。《纪念卡设计》这一课,我通过引导,让孩子们了解腊子口纪念馆、赤日那毛泽东旧居、俄界会议遗址以及骨麻湖、扎尕那石林、老龙沟风景区等,再结合课本展示的卡片启发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纪念卡。带着学生去校园内、去野外写生,甚至到本地寺庙去上课,请教喇嘛,这样他们通过各式各样面对大自然,在与乡土文化的接触中提高了他们的广博知识,把培养创造才能做为主要任务。
(三)教材与操作实践结合。美术学习活动其实本身就是操作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就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我在教学《哪咤闹海》这一欣赏课时,带领学生来到寺庙,走进佛堂,欣赏丰富的壁画、唐卡资源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了解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然后动手实践,用绘制壁画的材料小组制作完成一幅有民族特色的壁画或者唐卡作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美术教材结合民族艺术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拓展。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创造力。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解决教材与民族艺术结合问题为主题
例如:我在教学《十二生肖》时,十二生肖为什么这样排列?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排列方式?我们藏族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排列的吗?十二生肖为啥不用其他动物?为啥把老鼠放在第一?等等许多问题。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扑进寻找答案的海洋,《藏族民俗文化》、《生肖趣谈》成了我的案头书。"消化"之后再指导学生,自然得心应手:剪出纸样、设计图案、绘制十二生肖变型图案、知识展览、收集展示……我个人也从该课题中获取了相当的藏族民俗、民风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艺术知识。
二、以探究教材与民族艺术结合为过程
《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我引导学生透过对藏式建筑白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了解与体验,理解艺术生活化,让学生意识到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尽力统整与提升人文精神生活品位。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有关藏式建筑、藏式民居的资料,发现藏式建筑的渊源文化,体会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了解家乡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背景,懂得珍惜与尊重传统的地方文化,发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对于建筑艺术的影响,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独立创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围绕这个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对已有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完成结合教材特点联系民族艺术作品。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融合民族艺术文化
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核心。学生不应当是消极的等待观察现象所自动表现出来的奥妙,学生应当有强烈的求知欲,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探索奥妙和社会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把握认知的方向和认知过程。老师不需要硬把学生的思维、理解、判断、行为纳入既定的轨道,而是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明确规定的指导方式,要求学生围绕解决问题的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在《家乡民居》这课中,教师在谈到"今天我们如何去改造与利用藏式民居,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为创造一个更有特色的人文城市而展望和设想"时,学生就议论纷纷,下面是他们的建议:生1:我们可以选一些非常典型的藏式民居作为标本,保留下来。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天然人文博物馆,让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居住的历史。生2:我们可以保留藏式民居的外形,改造内部的设施,让它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生3:可以利用民居的外形重新设计,避免乡村建筑的千篇一律,把它们规划成一个住宅小区,这样,让我们的村庄建筑既有特色又很有规划。生4:可以把它修建成特色宾馆,开发旅游项目,吸引外地客人,甚至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游览居住…… 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因此,我们在美术探究型课题教学中,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注重知识切入点,以教材为基准拓宽学生学习思路,结合民族实际,联系民族文化背景,开发学生探究激情
教学过程中课外知识的切入随机应变,依据学生思维课堂上的发展随时导入课外知识,使课堂内容得到升华。如:我在教学《我们的节日》一课时首先揭示课题,由"6.1"国际儿童节校园内的活动引导学生延伸思维,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过年时村子里跳的锅庄、尕巴舞(藏族地方舞蹈)、热巴舞(藏族传统舞蹈)、藏戏以及雅尔登节(地方节日)、赛马节等学生熟知的本地传统节日,再结合课本内容使整个教学活动得到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样再完成作业时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总之,美术教材怎样更有效的结合民族艺术并相互促进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从而达到既学习知识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七册,第九册,第十一册.
2.人教版美术课程标准.《美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学》.
3.《唐卡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