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革败在舆论?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王安石有句“三不足”的名言,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如今大家认为这几句话说得好。但在当时却是“大逆不道”的,包括宋神宗在内的几任皇帝对此都十分反感,王安石死后还因此被从孔庙中“请出”。这些话却不是王安石说的,宋神宗曾向王安石求证过,他坚决否认。
  具体到变法上来,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革者对变法的宣传引导很不够,没能为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改革流言不断兴起
  这本是一场峻急的改革,不仅体现为改革力度之大,还体现为改革措施出台之密集,王安石虽主张“得其人缓而谋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十几项重大改革在较短时间里纷纷出台,令社会无法详细了解和适应,改革者也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宣传和引导的工作。
  缺乏宣传引导,改革就容易引起误解,民众对变法的反应经常与改革者的初衷相违背。以青苗法为例,本来以向农户发放低息贷款的方式解决其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王安石在鄞县时曾试行过该办法,效果很好。但在全国推行后,各级官员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将“贷款指标”层层摊派,或随意提高利息,加上程序繁琐和经办人员的刁难,即使那些真正急需资金的百姓也对该办法反应冷淡。
  本意惠民却成扰民,民间议论纷纷,谏官趁机弹劾该法是“敛散之法”,御史李常还依据一些不实传闻攻击该法“勒民出息”,说“州县有钱未尝出而徒使民入息者”。被宋神宗誉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韩琦根据社会上的各种传言上了一份奏章,对青苗法进行全面批评,其中一条是城镇里没有青苗也被强行摊派了“青苗钱”,宋神宗大为吃惊,两次当面质问王安石。
  可以说,大多数改革在政策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宣导不够而造成了误解。另一方面,当改革触及既得利益集团时,他们又会利用社会上的误解和流言进行反击。如募役法在设计时考虑到农户贫富不均,故将农户分为若干等,适用不同的役钱标准,其中有些农户可免缴,但有人故意做手脚,东明县把不用纳钱的下户擅自提高户等级,结果引发1000多人到京城“上访”,一度包围了王安石的住所。
  熙宁年间宋辽曾就河東划界进行交涉,宋朝主动让出数百里土地,社会上纷纷传言这是王安石的主意,说得还很生动,为王安石又编出“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名言”,时人苏辙、邵伯温等人在文章中也持此说。但考察一下《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王安石与宋神宗就宋辽划界谈判的20余则对话,可知王安石对弃地是坚决反对的。
  舆论左右着皇帝的态度
  当时有关改革的流言密蔽于朝野,宋神宗曾对臣下说:“台谏所言,朕未知,外人已遍知矣。”宋朝的信息传播较前代高度发达,官方的传播媒介有邸报,民间还有各种“小报”,宋神宗要了解“舆情”自然有很多渠道。
  当时反对改革的保守派主要集中在台谏和枢密院两个地方,而进奏院又受枢密院影响较大,所以保守派可以利用邸报来传达对改革的不满。改革派和保守派围绕进奏院的控制权也进行过斗争,但宋神宗在此问题上采取平衡的办法,使保守派在进奏院一直有很大的发言权,东明县民众围攻王安石住所的背后就有进奏院高官贾蕃的身影。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台谏,宋朝谏官向来无畏,他们对变法一直保持着高密度的攻击。章衮在《王临川文集序》中感叹:“而乃一言方下,一谤随之,今日哄然而攻者安石也,明日哗然而议者新法也。”
  大量不利于变法的信息通过邸报、奏疏以及“民间访谈”等渠道汇总到宋神宗这里,青苗法被说成是“促富者使贫也”,募役法“破坏祖宗成法”,方田均税法“多致骚扰”,均输法“不免夺富贾之利”,农田水利法“侵坏户舍,妨碍秋种”,保甲法“教习凶愚”。当时发生了华山大地震,有人告诉宋神宗是变法“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还有人警告说,市易法如果再实行下去势必引发民变。
  最让宋神宗受触动的是《流民图》(见图),由一个名叫郑侠的基层官吏所献,但据说是保守派分子冯京策划的,该图描绘的是变法实施以来各地灾荒频仍、百姓四散逃亡的景象,当时天下大旱,郑侠奏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一向对变法有意见的太皇太后曹氏、皇太后高氏看到这幅画当时都哭了,惊呼:“安石乱天下!”宋神宗还想替王安石辩解,认为王安石是难得的干才,但曹氏不听,认为王安石虽然有才学,但怨恨他的人很多,如果真的爱惜他、保全他,不如暂且将其外放,以后再找机会把他诏回。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外放江宁知府。次年,宋神宗又恢复了王安石的相位,让他继续主持改革,但宋神宗的改革决心已大不如前,他不顾王安石的反对,废除新法中的“不善者”,又废止了方田法等改革措施。又过了一年,王安石称病请辞,朝廷诏准。
  舆论倒逼改革
  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前后十来年里,可以想见他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的确没有精力去做舆论宣传和改革政策的培训、引导,更没有精力一一澄清那些谣言,而提出反对和批评的人却是轻松的,除了在朝堂之上反对改革,他们还通过聚会和著书立说表达不满。
  在宋人笔记、诗词等作品中王安石的形象通常是负面的,在司马光《温公琐记》、范镇《东斋记事》、苏辙《龙川略志》等书中,都把王安石塑造成性格怪异、执拗和偏狭的人,把其他变法分子塑造成道德有亏欠的小人。甚至苏轼也写过“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等大量反对变法的诗。
  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也影响到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改革者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做出妥协和退让。
  (摘自《廉政瞭望》)
其他文献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美洲大陆陆续建立起了13个英属殖民地。这13个政体互不隶属,平行地由英国政府管辖。由于13个殖民地既要向英国政府纳税,又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权,英国政府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和激发,于是爆发了独立战争,大陆军赢得胜利。  但战争结束之后,13个“邦”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有一个“邦联议会”,但只是一个商讨问题的“论坛”;有一个《邦联条例》,但没有任
茯苓  1.观点|人应该有所敬畏 (《公务员文萃》2016年第十一期)  心有所畏,才能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有一根红线在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上也能守规矩。  张杰  2.笔记|人生要如何“修炼”(《领导文萃》2013年8月下)  时时可修行,处处是道场。  青清。  3.为政|可为·可不为·不可为(《组工文萃》2016年第十二期)  可为之事当尽力去做,全力以赴;可不为则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七月初五午时,龚自珍生于仁和县(今杭州)东城马坡巷。这个马坡巷宋时称马婆巷,因位于城外,“马院近之,教驹游牧,皆于此地”,故有“马婆”之名。马坡为马婆之误。今人也常常将两者混用。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或称诗书传香之家。“先世居涿州,宋代迁山阴(今绍兴),明代迁余姚,又迁杭州。高祖茂城,太学生,长期经商。曾祖斌,增生,初为塾师,后弃儒为商。继祖父敬身,官至云南
终于我有了一个在韩国上学的土豪朋友。  有一天我問他:韩国整容风气很严重么?  他說: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每个学期开学都需要自我介绍而已。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上来就将“亲民”与“明明德”——也就是为官与修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接下来论述:“古之欲明明德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周溯源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6月出版  本书是“历史学者眼中的毛泽东”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采用学科划分与读物类别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毛泽东的读书历程,运用丰富的史料揭示了读书对于毛泽东个人成长、增长智慧、对敌作战、处理矛盾、战略谋划、治国理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展现了毛泽东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天天学习、毕生学习的真实情景。  《毛泽东与青年》  郝幸艳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6
苏加诺总统首倡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5年前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亚非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4年4月,印尼苏加诺总统提出了召开亚非会议的设想。南亚5国(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兰、印度尼西亚)总理会议上接受了印尼方面的提议。  1954年10月底,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政府支持印尼总统倡议的亚非会议,我们愿意参加这个会议。”在尼赫
政府已经意识到规范涉企收费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已启动目录清单制度的相关工作。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樂观。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联动,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的“动能”还不够大;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有关。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构建一个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动的收费目录清单体系,并全面公开,一体周知;再就是费由法定,
我在荷兰居住有半年之久了,但对于荷兰的很多事情还是会感到新鲜,甚至是奇怪!  有一天,我走到社区的布告栏前,我的荷兰邻居丽莎也在那里,她在很认真地看公告。我也浏览了一下,发现公告上的内容是关于给儿童接种疫苗的,而丽莎是一位母亲,所以才会看得这么仔细。  这个公告很有意思,它在文末特意标明:本次接种疫苗,不需付费!我说道:“如果是汉语的公告,我们会写上‘免费接种疫苗’,多简练。”  谁知,丽莎竟然奇
7月20日,71岁的考文德(Ram Nath Kovind)当选印度第14任总统。印度总统的职责主要是礼仪性的,不掌握实权,但议会通过的每一項立法都必须有总统的签字,因此,总统理论上可以延迟总理推动的关键立法。由于考文德和总理莫迪同属人民党,因此考文德当选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莫迪政府的地位,其执政环境也将更加轻松。  印度总统由中央和地方议员以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通常任期为五年,可连选连任,但一般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