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体发展和完善自己主观世界的思想道德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或原则。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想道德活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自己的运动发展规律,也因之具有独特的研究论域。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学科依据、结构、过程和效益等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域的基本构成。
关键词:个体;自我建设;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2-0118-0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即个体建设自己的思想道德。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体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个体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相关研究——个体道德研究以及自我教育研究基本上是把个体道德的自我修养或自我德育不是作为本体而是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或重要方法来研究的。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不只是从方法层面上研究即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而是确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本体地位,对其进行根本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下面,笔者试图从学科依据、结构、过程以及效益等方探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
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学科依据
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往往牵涉诸多学科,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和探索。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立论基础。
1. 唯物辩证发展观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依据。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念和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普遍事实和基本趋势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发展观关于发展是事物的进化,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的矛盾,发展是事物自己运动的理论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哲学依据:个体思想道德不是天赋的,个体思想道德的发展需要不断建设,尤其需要通过自我建设来促进发展。
2.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人学依据。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精辟、深邃的人学观点,诸如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等。其中,马克思的关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①,人“始终是主体”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人学依据:个体需要自我建设思想道德,个体能够自我建设思想道德,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自律理论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学依据。自律即道德主体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规范;自律的形成离不开道德教育,也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自律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水平,自律是个体道德水平的尺度。这些理论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伦理学依据: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具有价值坐标,必须以思想道德引导为先导,并且可以个体对价值坐标的认识和自觉履行程度为尺度评判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4. 自主学习理论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学依据。目前,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空前繁荣,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自主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学习过程③以及自主学习策略④等思想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教育学依据:要深刻把握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遵循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要掌握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尤其是微观过程,周密安排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环节;要高度重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善于综合运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各种策略。
5. 自我发展理论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心理学依据。卢文格认为,道德发展、社会化、性格结构和认知发展等错综交织构成自我发展⑤。自我发展理论关于自我发展动因以及自我发展阶段等思想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自身的动因,需要对各种动因进行考察;应该以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程度为主要标准来确定自我思想道德建设阶段。
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构
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构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事物的结构是由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的联结组合而成的。笔者以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构即是研究此三个基本要素及其联结。
1.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和自己的思想道德的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坐标,自己建设自己的思想道德,使自己进入理想的思想道德境界,进而使自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活动的个体。按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和政治面貌等不同标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具有特殊的主体性,即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特性,其表现为:内在超越性,自觉主动性,自主选择性,勇于创造性等特性。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地位决定了它的主体作用,即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者,具体表现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发动者,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定向者,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调控者。
2.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象,即个体自己的思想道德。按存在状态、素质状态和层次状态等不同标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基本特性是客体性。从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本原性质方面来看,其客体性表现为: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差异性与共同性统一。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客体关系中,客体是受动的一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作用只能通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活动去把握,必须通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活动来实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信息源,决定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策略,发展和完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
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典型的价值活动,必须建立价值坐标以确定活动方向。一般而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应是统治思想。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集中体现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按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等不同标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在阶级社会里,统治思想的基本特性表现为:阶级性,现实性,渗透性,相对独立性。统治思想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处于统治地位,对社会起着团结、统一的“旗帜”⑥作用。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统治思想处于价值坐标地位,起着价值标准作用。价值标准作用主要表现为:价值定向作用,价值动力作用,价值调控作用。
4.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要素的联结。根据作用于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系统的力的不同(外界的与自身的力),笔者认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要素有三种联结方式:压力联结、动力联结和激发力联结。压力联结,是指通过外在实施并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各要素产生强制性力量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方式。压力联结包括垂直纵向压力联结和横向竞争压力联结。垂直纵向压力联结,是指从上到下强制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各要素的联结方式,或者说强行要求个体自我建设思想道德。横向竞争压力联结,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成员,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各要素联结起来的方式。动力联结,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身内部动力促成的各要素联结方式。这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主体性的本质表现和必然产物。激发力联结,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激励性环境产生的激发力促成的各要素联结方式。压力联结、动力联结和激发力联结这三种要素联结方式,并不是自成一体、截然分开的。一般情况下,压力、动力、激发力共同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三、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际过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总是表现为若干环节和一定形式,总是呈现出具体的矛盾运动以及矛盾运动变化的规律。为此,我们从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环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矛盾、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等方面来探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
1.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环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各个阶段,实质上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这里称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环节。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性质的不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分为五个基本环节:起始环节——实态分析,基础环节——目标设置,中间环节——策略制定,关键环节——调控执行和终结环节——总结评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这五个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并在运行过程中交叉递进,共同促进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与其它事物发展过程不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所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形式,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样式。它不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阶段,也不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方法,而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些类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形式复杂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三种:顺应式,表现为:顺应自我建设规律,顺应统治思想的内容,顺应自我建设主体的合理需要,顺应自我建设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等;改善式,表现为:改善自我建设主体能力,改善自我建设策略,改善自我建设情景等;创造式,表现为:思想道德理论创造,思想道德实践创造等。当然,顺应式、改善式和创造式这三种形式只是相对的。顺应式里有改善式和创造式,改善式中有顺应式和创造式,创造式里有顺应式和改善式。自我建设主体在进行自我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建设情况善于转换建设形式以及综合各种建设形式。
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矛盾。考察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必须揭示它本身的内在矛盾,揭示自我建设主体怎样在自己内在矛盾基础上形成自己、否定自己和发展自己。那么,什么样的矛盾才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内在矛盾呢?笔者以为,其一,它是自我建设过程内部必然存在的;其二,它存在于自我建设过程最简单的起点之中,包括在概念的本性之中;其三,它又是能动的,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一个因素;其四,它本身又有相对独立性,从而能够形成自己,进而发展自己。从整个自我建设过程的发展来看,符合这些条件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建设客体与自我建设主体之间的矛盾;自我建设主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自我建设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
4.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规律,就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诸要素、诸成分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是一个体系,主要呈现为这样三条规律:(1)个体思想道德统治思想化规律。所谓个体思想道德统治思想化,就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必须以统治思想为价值坐标,用统治思想来建设和提升自我思想道德,或者说个体思想道德必须向统治思想发展、靠近以至一致。(2)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道德引导辩证统一规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道德引导紧密相连,没有离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参与的思想道德引导,也没有独立于思想道德引导之外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二者共处一体,所可能有的只是在某一个时期活动重心不同而已。(3)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我生成规律。即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剧作者,也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剧中人。
四、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效益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是实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目的,同时展现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正价值。追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还是评价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和程度的重要依据。可见,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的研究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体看来,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具有真理效益、善性效益和美感效益等三种效益。
1.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没有对世界“是什么”的认识,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善和美的判断。真理是把握世界的基础,也是善性和美感的前提。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首先体现为真理效益。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个体学习统治思想,认同统治思想,信奉统治思想,实践统治思想,以建设、形成个体思想道德。个体思想道德中的理论、观点、思想、看法、意见等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能不能对对客观世界进行正确反映,这里就存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问题。笔者把个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的对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理论、观点、思想、看法、意见的追求即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理论、观点、思想、看法、意见的获得即对真理的获得,称作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包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获得两方面效益。
2.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善性效益。真理与善性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真理就没有善性,若没有善性,真理也不能成为对人类有益的力量。真理必须寓于善性之中,爱因斯坦说得好,“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⑦因此,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追求真理效益,也追求善性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善性效益是从德性效益来谈的。笔者把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道德品质对个体的精神完善的有益结果称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善性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必然具有善性效益。这是由统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内容所决定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善性效益,主要表现在健全义务观念,形成道德良心,热爱自身荣誉以及增进内心幸福上。
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真理效益,具有善性效益,而且具有美感效益。也只有真理效益、善性效益和美感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个体思想道德全面发展,进入最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个体学习统治思想、认同统治思想、信奉统治思想、实践统治思想,是否具有美感,如是否具有真理美、是否具有善性美、是否具有实践美等,这里就存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问题。笔者把个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性和魅力性统一的有益效果称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或结果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主观感受,准确地说,它不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观的美的感受。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美感效益主要表现为具有真理美、善性美以及实践美。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既是思想道德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道德实践发展的要求,根本地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期待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深入和突破。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130页。
③④ 庞维国:《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2-82、95-123页。
⑤ 简•卢文格:《自我的发展》,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⑥ 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⑦ 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 高志凯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页。
(责任编辑刘龙伏)
关键词:个体;自我建设;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02-0118-0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即个体建设自己的思想道德。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体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个体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相关研究——个体道德研究以及自我教育研究基本上是把个体道德的自我修养或自我德育不是作为本体而是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或重要方法来研究的。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不只是从方法层面上研究即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而是确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本体地位,对其进行根本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下面,笔者试图从学科依据、结构、过程以及效益等方探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
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学科依据
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往往牵涉诸多学科,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和探索。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立论基础。
1. 唯物辩证发展观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依据。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念和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普遍事实和基本趋势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发展观关于发展是事物的进化,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的矛盾,发展是事物自己运动的理论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哲学依据:个体思想道德不是天赋的,个体思想道德的发展需要不断建设,尤其需要通过自我建设来促进发展。
2.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人学依据。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精辟、深邃的人学观点,诸如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等。其中,马克思的关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①,人“始终是主体”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人学依据:个体需要自我建设思想道德,个体能够自我建设思想道德,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自律理论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学依据。自律即道德主体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规范;自律的形成离不开道德教育,也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自律反映着人们的道德水平,自律是个体道德水平的尺度。这些理论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伦理学依据: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具有价值坐标,必须以思想道德引导为先导,并且可以个体对价值坐标的认识和自觉履行程度为尺度评判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4. 自主学习理论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学依据。目前,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空前繁荣,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自主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学习过程③以及自主学习策略④等思想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教育学依据:要深刻把握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遵循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要掌握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尤其是微观过程,周密安排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环节;要高度重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善于综合运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各种策略。
5. 自我发展理论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心理学依据。卢文格认为,道德发展、社会化、性格结构和认知发展等错综交织构成自我发展⑤。自我发展理论关于自我发展动因以及自我发展阶段等思想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自身的动因,需要对各种动因进行考察;应该以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程度为主要标准来确定自我思想道德建设阶段。
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构
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构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事物的结构是由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的联结组合而成的。笔者以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构即是研究此三个基本要素及其联结。
1.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和自己的思想道德的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坐标,自己建设自己的思想道德,使自己进入理想的思想道德境界,进而使自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活动的个体。按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和政治面貌等不同标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具有特殊的主体性,即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特性,其表现为:内在超越性,自觉主动性,自主选择性,勇于创造性等特性。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地位决定了它的主体作用,即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者,具体表现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发动者,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定向者,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调控者。
2.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象,即个体自己的思想道德。按存在状态、素质状态和层次状态等不同标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基本特性是客体性。从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本原性质方面来看,其客体性表现为: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差异性与共同性统一。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客体关系中,客体是受动的一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作用只能通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活动去把握,必须通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活动来实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客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信息源,决定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策略,发展和完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
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典型的价值活动,必须建立价值坐标以确定活动方向。一般而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应是统治思想。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集中体现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按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等不同标准,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坐标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在阶级社会里,统治思想的基本特性表现为:阶级性,现实性,渗透性,相对独立性。统治思想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处于统治地位,对社会起着团结、统一的“旗帜”⑥作用。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统治思想处于价值坐标地位,起着价值标准作用。价值标准作用主要表现为:价值定向作用,价值动力作用,价值调控作用。
4.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要素的联结。根据作用于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系统的力的不同(外界的与自身的力),笔者认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要素有三种联结方式:压力联结、动力联结和激发力联结。压力联结,是指通过外在实施并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各要素产生强制性力量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方式。压力联结包括垂直纵向压力联结和横向竞争压力联结。垂直纵向压力联结,是指从上到下强制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各要素的联结方式,或者说强行要求个体自我建设思想道德。横向竞争压力联结,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成员,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各要素联结起来的方式。动力联结,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身内部动力促成的各要素联结方式。这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的主体性的本质表现和必然产物。激发力联结,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激励性环境产生的激发力促成的各要素联结方式。压力联结、动力联结和激发力联结这三种要素联结方式,并不是自成一体、截然分开的。一般情况下,压力、动力、激发力共同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三、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际过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总是表现为若干环节和一定形式,总是呈现出具体的矛盾运动以及矛盾运动变化的规律。为此,我们从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环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矛盾、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等方面来探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
1.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环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各个阶段,实质上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这里称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环节。根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性质的不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分为五个基本环节:起始环节——实态分析,基础环节——目标设置,中间环节——策略制定,关键环节——调控执行和终结环节——总结评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这五个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并在运行过程中交叉递进,共同促进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与其它事物发展过程不同,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所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形式,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样式。它不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阶段,也不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方法,而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些类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形式复杂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三种:顺应式,表现为:顺应自我建设规律,顺应统治思想的内容,顺应自我建设主体的合理需要,顺应自我建设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等;改善式,表现为:改善自我建设主体能力,改善自我建设策略,改善自我建设情景等;创造式,表现为:思想道德理论创造,思想道德实践创造等。当然,顺应式、改善式和创造式这三种形式只是相对的。顺应式里有改善式和创造式,改善式中有顺应式和创造式,创造式里有顺应式和改善式。自我建设主体在进行自我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建设情况善于转换建设形式以及综合各种建设形式。
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矛盾。考察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必须揭示它本身的内在矛盾,揭示自我建设主体怎样在自己内在矛盾基础上形成自己、否定自己和发展自己。那么,什么样的矛盾才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内在矛盾呢?笔者以为,其一,它是自我建设过程内部必然存在的;其二,它存在于自我建设过程最简单的起点之中,包括在概念的本性之中;其三,它又是能动的,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一个因素;其四,它本身又有相对独立性,从而能够形成自己,进而发展自己。从整个自我建设过程的发展来看,符合这些条件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建设客体与自我建设主体之间的矛盾;自我建设主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自我建设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
4.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规律,就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诸要素、诸成分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是一个体系,主要呈现为这样三条规律:(1)个体思想道德统治思想化规律。所谓个体思想道德统治思想化,就是指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必须以统治思想为价值坐标,用统治思想来建设和提升自我思想道德,或者说个体思想道德必须向统治思想发展、靠近以至一致。(2)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道德引导辩证统一规律。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道德引导紧密相连,没有离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参与的思想道德引导,也没有独立于思想道德引导之外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二者共处一体,所可能有的只是在某一个时期活动重心不同而已。(3)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自我生成规律。即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剧作者,也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的剧中人。
四、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效益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是实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目的,同时展现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正价值。追求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还是评价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和程度的重要依据。可见,对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的研究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体看来,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具有真理效益、善性效益和美感效益等三种效益。
1.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没有对世界“是什么”的认识,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善和美的判断。真理是把握世界的基础,也是善性和美感的前提。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效益首先体现为真理效益。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个体学习统治思想,认同统治思想,信奉统治思想,实践统治思想,以建设、形成个体思想道德。个体思想道德中的理论、观点、思想、看法、意见等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能不能对对客观世界进行正确反映,这里就存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问题。笔者把个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的对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理论、观点、思想、看法、意见的追求即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理论、观点、思想、看法、意见的获得即对真理的获得,称作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真理效益包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获得两方面效益。
2.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善性效益。真理与善性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真理就没有善性,若没有善性,真理也不能成为对人类有益的力量。真理必须寓于善性之中,爱因斯坦说得好,“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⑦因此,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追求真理效益,也追求善性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善性效益是从德性效益来谈的。笔者把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道德品质对个体的精神完善的有益结果称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善性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必然具有善性效益。这是由统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内容所决定的。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善性效益,主要表现在健全义务观念,形成道德良心,热爱自身荣誉以及增进内心幸福上。
3.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真理效益,具有善性效益,而且具有美感效益。也只有真理效益、善性效益和美感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个体思想道德全面发展,进入最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个体学习统治思想、认同统治思想、信奉统治思想、实践统治思想,是否具有美感,如是否具有真理美、是否具有善性美、是否具有实践美等,这里就存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问题。笔者把个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性和魅力性统一的有益效果称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美感效益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或结果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主观感受,准确地说,它不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观的美的感受。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美感效益主要表现为具有真理美、善性美以及实践美。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既是思想道德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道德实践发展的要求,根本地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期待着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深入和突破。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130页。
③④ 庞维国:《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2-82、95-123页。
⑤ 简•卢文格:《自我的发展》,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⑥ 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⑦ 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 高志凯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页。
(责任编辑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