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强国战略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文化的发展,社会文化需求的增长,必将推动档案观念的嬗变,拓展档案管理的内涵,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部门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
1、发挥档案引领教育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的举措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档案具有文化教育作用,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⑴要着力增强服务的权威性。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开发成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教育权威性。近年来,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为了追求某种“新”意,对史实进行了篡改,出现了许多与史实不符的影视文化作品,造成民众对历史的误解,混淆是非,遗害社会,这些问题给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敲响了警钟。档案工作者要认真吸取这个教训,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档案为准绳,确保档案信息开发成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档案部门可选用档案原件,以真实的历史事实教育人民,引导人民。
⑵要发挥档案教育的实效性。把档案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历史档案、先进人物档案、地方特色文化档案,向公众进行国情党情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档案教育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广大群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地讲述历史和一味说教,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有时还会引起逆反心理。找准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手段,把吸收历史思想文化成果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弘扬时代主旋律,给广大群众以警策、启示和鼓舞。
2、加大档案传播的力度
⑴开展档案文化活动,传播地方档案文化。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9日为“国际档案日”,档案馆也可以推出档案馆日,让普通市民走进档案馆,真切感受档案文化。档案馆可以开展主题研究,引导市民进入档案馆,研究地方文化和地方历史。档案馆可以举办特色展览,吸引市民参观档案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生活的变迁。档案馆还可以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满足市民猎奇求知的需求,将档案馆建设成为文化休闲场所。
⑵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还原和见证历史是档案文化的基本特质,揭开历史谜团、再现历史瞬间是档案的基本功能。档案馆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办文化讲座,扩大文化传播的力度。在推出符合大众文化需求的讲座的同时,可以针对历史研究人员、党史研究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开设高层次文化讲坛。通过设讲座办讲坛,借助媒体优势扩大影响,可以加大档案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档案文化的品牌。
⑶利用网站扩大档案文化传播的力度。加强网站建设,在网站中更多的设置有关档案文化的栏目,如在线展览、专题文献、史海钩沉、老照片、珍档荟萃等,也可以将一些音频、视频档案文化放在网上,使档案文化在网络传播上多样化。
3、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档案部门是文化资源的管理者,肩负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和资源开发任务,是文化资源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档案工作可以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直接创造文化产品,进行文化创造,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⑴为文化旅游产业服务。档案馆可以为适应公众文化消费需求变化,打造文化休闲品牌,探索在档案馆设文化休闲厅、办特色展览、设教育基地、制作档案礼品,使档案馆成为文化旅游的景点,直接为文化旅游服务。档案馆可以利用馆藏文化资源,为当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服务。
⑵为文化产品创造服务。档案馆要结合社会热点,与相关文化事业部门、主流媒体、大众传媒、公共媒体合作,利用档案资源,共同开发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可依托档案资源开发,出版档案史料等文化产品。
4、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机构”性质早已写入专业教材,如果全国庞大的档案馆体系不能或尚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档案馆的文化建设就是子虚乌有,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建设也就没有了着力点。
⑴档案馆要突出公共性。公共性是档案馆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在西方国家档案馆都被定性为公共档案馆,档案馆保存公众记忆,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服务是法理规定的。而我国的档案馆封闭在政府大院,普通民众难以自由出入,利用档案限制很多,档案馆成为神秘部门,失去了公共特色。文化大发展目的是为了惠及广大的人民,必须让档案馆成为公共文化场所,向市民开放。
⑵档案馆要突出服务性。服务性是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利用服务是档案馆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档案馆的终极目标。如果档案馆过多强调保管和保密,让宝贵的文化资源“沉睡”库房,档案资源的价值难以显现,档案工作在服务文化发展中就会无所作为。
⑶档案馆要突出文化性。完善文化形象,发挥文化功能,把档案馆定位于“公共档案馆”,以公共文化形象成为城市名片,在基础设施及功能上要富有文化情调。从带有浓厚机关部门色彩的封闭型档案馆向城市公共档案馆转向,把全体公民看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开放档案资源,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更好的发挥文化教育功能,要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宣传档案馆的“文化形象”,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品位。
5、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强国的软实力
⑴加强文化资源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所保管的大多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文件,而对那些文化性较强而政治性较弱的档案,往往没有纳入接收范围。首先要将文化性档案纳入接收范围。各级各类档案馆可以根据社会对档案文化的需求,调整档案的接收范围,通过立法或制定法规性文件,将接收范围扩大到文化性档案,更加注重将社会需求迫切的富含文化元素的档案接收进馆,以丰富文化资源。其次,构建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要加强对本地方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老字号、名人、族谱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社会文化利用价值档案的征集力度,大力调查征集保存在社会上乃至个人手中的文化档案。要主动介入文化活动,收集地方文化活动档案。第三,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积累的监督、指导,对社会名流、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个人保存的档案文献,要指导他们建立档案,采取代管、捐赠等办法将他们保管的档案征集进馆。
⑵促进档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也有助于科技创新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演化。档案文化与科技融合要以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中心,充分认识互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得档案文化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将中华民族多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利用网络技术服务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发挥档案引领教育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的举措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档案具有文化教育作用,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⑴要着力增强服务的权威性。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开发成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教育权威性。近年来,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为了追求某种“新”意,对史实进行了篡改,出现了许多与史实不符的影视文化作品,造成民众对历史的误解,混淆是非,遗害社会,这些问题给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敲响了警钟。档案工作者要认真吸取这个教训,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档案为准绳,确保档案信息开发成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档案部门可选用档案原件,以真实的历史事实教育人民,引导人民。
⑵要发挥档案教育的实效性。把档案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历史档案、先进人物档案、地方特色文化档案,向公众进行国情党情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档案教育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广大群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地讲述历史和一味说教,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有时还会引起逆反心理。找准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手段,把吸收历史思想文化成果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弘扬时代主旋律,给广大群众以警策、启示和鼓舞。
2、加大档案传播的力度
⑴开展档案文化活动,传播地方档案文化。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9日为“国际档案日”,档案馆也可以推出档案馆日,让普通市民走进档案馆,真切感受档案文化。档案馆可以开展主题研究,引导市民进入档案馆,研究地方文化和地方历史。档案馆可以举办特色展览,吸引市民参观档案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生活的变迁。档案馆还可以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满足市民猎奇求知的需求,将档案馆建设成为文化休闲场所。
⑵打造档案文化品牌。还原和见证历史是档案文化的基本特质,揭开历史谜团、再现历史瞬间是档案的基本功能。档案馆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办文化讲座,扩大文化传播的力度。在推出符合大众文化需求的讲座的同时,可以针对历史研究人员、党史研究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开设高层次文化讲坛。通过设讲座办讲坛,借助媒体优势扩大影响,可以加大档案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档案文化的品牌。
⑶利用网站扩大档案文化传播的力度。加强网站建设,在网站中更多的设置有关档案文化的栏目,如在线展览、专题文献、史海钩沉、老照片、珍档荟萃等,也可以将一些音频、视频档案文化放在网上,使档案文化在网络传播上多样化。
3、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档案部门是文化资源的管理者,肩负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和资源开发任务,是文化资源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档案工作可以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直接创造文化产品,进行文化创造,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⑴为文化旅游产业服务。档案馆可以为适应公众文化消费需求变化,打造文化休闲品牌,探索在档案馆设文化休闲厅、办特色展览、设教育基地、制作档案礼品,使档案馆成为文化旅游的景点,直接为文化旅游服务。档案馆可以利用馆藏文化资源,为当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服务。
⑵为文化产品创造服务。档案馆要结合社会热点,与相关文化事业部门、主流媒体、大众传媒、公共媒体合作,利用档案资源,共同开发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可依托档案资源开发,出版档案史料等文化产品。
4、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机构”性质早已写入专业教材,如果全国庞大的档案馆体系不能或尚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档案馆的文化建设就是子虚乌有,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建设也就没有了着力点。
⑴档案馆要突出公共性。公共性是档案馆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在西方国家档案馆都被定性为公共档案馆,档案馆保存公众记忆,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服务是法理规定的。而我国的档案馆封闭在政府大院,普通民众难以自由出入,利用档案限制很多,档案馆成为神秘部门,失去了公共特色。文化大发展目的是为了惠及广大的人民,必须让档案馆成为公共文化场所,向市民开放。
⑵档案馆要突出服务性。服务性是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利用服务是档案馆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档案馆的终极目标。如果档案馆过多强调保管和保密,让宝贵的文化资源“沉睡”库房,档案资源的价值难以显现,档案工作在服务文化发展中就会无所作为。
⑶档案馆要突出文化性。完善文化形象,发挥文化功能,把档案馆定位于“公共档案馆”,以公共文化形象成为城市名片,在基础设施及功能上要富有文化情调。从带有浓厚机关部门色彩的封闭型档案馆向城市公共档案馆转向,把全体公民看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开放档案资源,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更好的发挥文化教育功能,要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宣传档案馆的“文化形象”,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品位。
5、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强国的软实力
⑴加强文化资源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综合性档案馆所保管的大多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文件,而对那些文化性较强而政治性较弱的档案,往往没有纳入接收范围。首先要将文化性档案纳入接收范围。各级各类档案馆可以根据社会对档案文化的需求,调整档案的接收范围,通过立法或制定法规性文件,将接收范围扩大到文化性档案,更加注重将社会需求迫切的富含文化元素的档案接收进馆,以丰富文化资源。其次,构建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要加强对本地方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老字号、名人、族谱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社会文化利用价值档案的征集力度,大力调查征集保存在社会上乃至个人手中的文化档案。要主动介入文化活动,收集地方文化活动档案。第三,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积累的监督、指导,对社会名流、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个人保存的档案文献,要指导他们建立档案,采取代管、捐赠等办法将他们保管的档案征集进馆。
⑵促进档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科技与档案文化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类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也有助于科技创新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演化。档案文化与科技融合要以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中心,充分认识互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得档案文化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将中华民族多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利用网络技术服务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