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A块东营组三段Ⅰ油组5砂岩组1小层(d3Ⅰ51)东部发育薄油层,由于钻井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导致开采程度低。由于水平井技术进步,地质研究深入,表面该块具有挖掘潜力。应用VSP测井技术重新落实构造,更正断裂位置,并新发现2条井间小断层;应用单井测、录井资料并结合振幅地震属性开展沉积微相研究,首次弄清其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3个朵叶状砂体;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储量估算,为水平井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构造;东营组三段;VSP测井;沉积微相
前言
相对A块主体,区块东部井区由于单控储量低、物性差、油稠,直井难以经济、有效开发,多年未继续部署开发。目前井网控制程度低,井距为420m,约为A块主体部位的2倍。随着钻井及导向跟踪技术的不断进步,薄油层可利用水平井开发。通过优选确定了A块东部d3Ⅰ51为目地层,在水平井二次开发以前,迫切需要弄清该薄油层地质特征和储量情况。
1井区概况
A块东部井区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马圈子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东三段油层平均叠加有效厚度12m,目地层d3Ⅰ51为单油层,一般厚3~4m。区块东部含油面积1.2km2,石油地质储量160×104t,油藏埋深-1700~-1930m,平均孔隙度20.2%,平均渗透率324×10-3μm2,20℃脱气原油密度0.9715g/cm3,50℃脱气原油粘度为1314mPa·s,原始地层压力17.5Mpa,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油藏。在水平井开发之前,区块东部共有油井5口,开井3口,日产液36.2m3/d,日产油6.6t/d,综合含水81.8%,年产油0.19×104t,累产油12.09×104t,累产水43.46×104m3,采油速度0.12%,采出程度7.7%。注水井共有4口,开井1口,日注水21m3,累注水38.2×104m3,月注采比0.56,累计注采比0.66。
2 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
2.1构造特征
零偏VSP测井获取的准确速度能把地震反射和地质层位联系起来,能提高层位、断层解释的准确性和储层描述的精度[1-2]。区块东部共完成了6个VSP观测系统,即1个零偏和5个非零偏观测系统。利用B6-38井零偏VSP测井,提取准确的速度参数,精细标定地震、地质层位,为地震解释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
通过井震结合,对区块东部进行了构造解释,对该井区的构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F1和F2断层的位置比原来更准确,同时新发现一组北西向的F3和F4两条小断层。区块东部目的层是一个受近北东向F1和北西向F2断层遮挡的断块,位于断层上升盘,是内部被2条北西向断层切割的单斜构造。部署井区向东南倾斜,圈闭顶点埋深-1882m,构造幅度32m,地层倾角约为2.5°,构造面积约为1.3km2,见图1。
2.2沉积微相
通过对目的层段地震振幅属性并结合测、录井资料分析,认为区块东部目的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3个朵叶状砂体,区块东部位于分流河道和河口沙坝的有利相带上,目的层砂岩分布稳定,一般厚度3~5m。
2.3 油水分布及油藏特征
目的层油层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靠近断层部位油层厚度大,一般3~4m,向低部位油层厚度较小。油藏边部的C42井1993年9月单采目的层,投产初期日产液14.3t/d,日产油3.0t/d,含水79.0%,反应油水同出。通过分析单井生产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油藏剖面,确定该块油水界面为 -1912m左右,油水过渡带较窄,约100m,属于层状边水油藏。
2.4 储量计算
目的层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3.3m,含油面积0.81km2,各项计算参数选取依据充分,经容积法计算,目的层石油地质储量32.92×104t,见表2。
3 结论
(1)水平井开发技术带动大量区块开发潜力,A区块早期直井合采开发,纵向动用不均,东三段优质薄油层具备水平井开发潜力,研究经验可以推广邻区。
(2)为了能准确完成三维地震层位标定和地震解释,准确落实构造断裂特征,可以应用VSP测井技术获取准确的地层速度,为地质和地震搭建桥梁。
参考文献:
[1]李庆忠.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若干问题的讨论(Ⅱ)——关于垂向分辨率的认识[J].岩性油气藏,2008,20(3 ):1~5.
[2]马玉歌.复杂断块精细构造解释技术与应用——以大芦家地区为例[J].油气地球物理,2010,8(2 ):41~43.
作者简介:
杨行军(1982-),男,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工程师,长期从事勘探开發地质研究工作
关键词:构造;东营组三段;VSP测井;沉积微相
前言
相对A块主体,区块东部井区由于单控储量低、物性差、油稠,直井难以经济、有效开发,多年未继续部署开发。目前井网控制程度低,井距为420m,约为A块主体部位的2倍。随着钻井及导向跟踪技术的不断进步,薄油层可利用水平井开发。通过优选确定了A块东部d3Ⅰ51为目地层,在水平井二次开发以前,迫切需要弄清该薄油层地质特征和储量情况。
1井区概况
A块东部井区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东营组马圈子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东三段油层平均叠加有效厚度12m,目地层d3Ⅰ51为单油层,一般厚3~4m。区块东部含油面积1.2km2,石油地质储量160×104t,油藏埋深-1700~-1930m,平均孔隙度20.2%,平均渗透率324×10-3μm2,20℃脱气原油密度0.9715g/cm3,50℃脱气原油粘度为1314mPa·s,原始地层压力17.5Mpa,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油藏。在水平井开发之前,区块东部共有油井5口,开井3口,日产液36.2m3/d,日产油6.6t/d,综合含水81.8%,年产油0.19×104t,累产油12.09×104t,累产水43.46×104m3,采油速度0.12%,采出程度7.7%。注水井共有4口,开井1口,日注水21m3,累注水38.2×104m3,月注采比0.56,累计注采比0.66。
2 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
2.1构造特征
零偏VSP测井获取的准确速度能把地震反射和地质层位联系起来,能提高层位、断层解释的准确性和储层描述的精度[1-2]。区块东部共完成了6个VSP观测系统,即1个零偏和5个非零偏观测系统。利用B6-38井零偏VSP测井,提取准确的速度参数,精细标定地震、地质层位,为地震解释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
通过井震结合,对区块东部进行了构造解释,对该井区的构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F1和F2断层的位置比原来更准确,同时新发现一组北西向的F3和F4两条小断层。区块东部目的层是一个受近北东向F1和北西向F2断层遮挡的断块,位于断层上升盘,是内部被2条北西向断层切割的单斜构造。部署井区向东南倾斜,圈闭顶点埋深-1882m,构造幅度32m,地层倾角约为2.5°,构造面积约为1.3km2,见图1。
2.2沉积微相
通过对目的层段地震振幅属性并结合测、录井资料分析,认为区块东部目的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3个朵叶状砂体,区块东部位于分流河道和河口沙坝的有利相带上,目的层砂岩分布稳定,一般厚度3~5m。
2.3 油水分布及油藏特征
目的层油层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靠近断层部位油层厚度大,一般3~4m,向低部位油层厚度较小。油藏边部的C42井1993年9月单采目的层,投产初期日产液14.3t/d,日产油3.0t/d,含水79.0%,反应油水同出。通过分析单井生产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油藏剖面,确定该块油水界面为 -1912m左右,油水过渡带较窄,约100m,属于层状边水油藏。
2.4 储量计算
目的层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3.3m,含油面积0.81km2,各项计算参数选取依据充分,经容积法计算,目的层石油地质储量32.92×104t,见表2。
3 结论
(1)水平井开发技术带动大量区块开发潜力,A区块早期直井合采开发,纵向动用不均,东三段优质薄油层具备水平井开发潜力,研究经验可以推广邻区。
(2)为了能准确完成三维地震层位标定和地震解释,准确落实构造断裂特征,可以应用VSP测井技术获取准确的地层速度,为地质和地震搭建桥梁。
参考文献:
[1]李庆忠.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若干问题的讨论(Ⅱ)——关于垂向分辨率的认识[J].岩性油气藏,2008,20(3 ):1~5.
[2]马玉歌.复杂断块精细构造解释技术与应用——以大芦家地区为例[J].油气地球物理,2010,8(2 ):41~43.
作者简介:
杨行军(1982-),男,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工程师,长期从事勘探开發地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