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一种功利主义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德里克·艾伦和乔治·布伦克特发起的争论产生了一个当今西方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是否是一种功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澄清和回答关系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伦理观。从马克思的原初思想来看,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一种功利主义。这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后果论的;另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普遍主义的。"马克思的伦理观"并非与其他规范理论的伦理观相并列的一种观点,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其他规范理论的价值原则、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系统探究"农转非"之后的身份认同分化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基于不同路径实现"农转非"群体的身份认同呈现鲜明的结构性分化态势,这一分化已由过程的"异路"迈向了结果的"殊途",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通过升学等竞争性路径完成"农转非"群体大多具有较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其突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潜在的个体能力禀赋,使其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显著的职业优势与收入回报,并快速实现身份融合;而通过征地等政策性力量完成户籍转换的群体虽然摆脱了先赋性的农民身份,
国际塑造力是一个国家塑造自身国际形象、重塑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能力,国际议程设置权、国际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是决定和影响国际塑造力的重要变量。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塑造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国际议程,取得了国际制度化的可喜成果;为重塑国际规则提供了多领域的系统性制度安排;建构与传播中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话语体系,赢得并达成了广泛的集体认同和国际共识。为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在
20世纪90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为中国工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与革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工会作为党领导下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群团组织和人民团体,需要应对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出现的体制性失业问题,也需要应对由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在此背景下,工会"市场化跨界"政策导向应运而生。工会"市场化跨界"政策导向的合理性基础是其体现出的维稳解困职能,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安置下岗职工、拓宽劳动就业渠道、减轻国家和社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
声学与艳科,乃倚声填词体现在艺术形式及思想内容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两个方面的构成,既是中国诗歌言志、永歌传统的延续,也是倚声填词自身性质特征确立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声学与艳科,也是在词学蜕变的特定语境下,针对豪放与婉约另外提出的两个关键词。20世纪初,王国维发表《人间词话》,倡导境界说,以境界之有与无,评判作品之最上或者最下。之后,胡适、胡云翼将境界说推演为风格论,以豪放、婉约评价作品之高下与优劣。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王国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更被转换为"词以豪放为最上"。豪放、婉约两个关
词学尊体意识从北宋中后期开始萌芽,南渡后得到更多人响应。元明时期文学整体观念日益高涨,肯定词之立言载道功能,为清代词学尊体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清代词学尊体运动中,清初满族词坛的尊体意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康熙皇帝在词的创作实践和词学理论方面均有建树,这和处于社会顶层的满族宗室、贵族对词体的尊重和提倡,共同构成清初文坛上独特的词学风景。清初满族词坛以纳兰性德、曹寅、岳端等人为代表,推尊词体,作词严守词本体规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反对诗余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诗词文体不同,但词与诗、赋同样具有抒情言志
构式"把+N+vv(双音节)"中的"把"字句的处置性语法意义和vv(双音节)ABAB式动词重叠的"尝试""轻松"语法意义存在着比较大的冲突与矛盾。前贤对"把+N+vv"句式结构的探讨基本上都以单音节的动词为主。根据构式及构式压制理论,穷尽性考察CCL语料库中进入"把+N+vv(双音节)"双音节动词,发现该构式体现出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双向压制特征,构式压制而使得动词重叠形式成为必然而且消解了"尝试""轻松"义,词汇压制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把"的处置性。其构式义主要表现在体
时空建构是唐宋词体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仁宗词坛实可视为从"花间范式"到"东坡范式"的一个重要津梁。其时的词坛一改花间的基本理路,即把虚拟的闺中女子生活场景与爱恨情愁"再现"于歌场酒席,从"不在场"到"在场"实现了时空"迁移",在时空构成上则实现了从虚拟的泛化构想到真实的独特存在,将词作所表现的空间从虚拟的闺阁迁移到词人们活泼多样的生活中来。由"虚"向"实"的时空转变,所展现的不仅是场景的转换,更是情感抒发的"亲"与"疏"、"隔"与"不隔"的变化。时空构成异变
2019年12月7—8日,第19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国有经济70年与国企改革新阶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深入探讨新时代、特别是未来三年国企改革进入新的关键历史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目标及路径。本届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一部分,也是现代伦理思想史的一部分。其中,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伦理问题的论述,也包括他们的后继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这方面所讨论的议题、所参与的论辩、所提出的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需要以社会主义运动和现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并探求其中蕴涵的内在线索和本质规律。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可以被划为四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展开与转变(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争论与
互动语言学理论是考察现代汉语口语语料中"又+Neg+Xp"构式义、话语功能、实现形式及Xp的允准条件之有效视角。"又+Neg+Xp"可以浮现言者主观否定的情态义,其核心话语功能为辅据言威,常出现在"担心—劝说""观点—辩驳""询问—告知""意外行为—疑惑"相邻对的应答句中,为劝告、辩驳、告知、疑惑等行为辅助提供理据,进而彰显言者的知识权威性。引发句的实现形式以猜测句、观点句、询问句、陈述句为主;伴随句以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特指反问句为主。理据Xp的允准条件为具有或可激活描述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