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国内各高等院校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了其应有效能的发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教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评教的客观化规范化建设,而且对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教 影响因素 对策
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有必要研究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确定评教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评教的组织方式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这样对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开展教育教学评价的时间并不很长,许多相应的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学生评教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评教的质量,如果不加以解决,计算出的结果就不够客观真实,就会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评教流于形式,达不到评价的真正目的。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严格要求的教师打低分,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要使学生的评教真实有效,评价结果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理性地客观地进行评价。但是,通过了解,不少学生评教时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满意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满意”和“喜欢”的标准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自己相对自由,该门课程还容易及格。而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教师,学生未必就满意,平时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反而满意率很低。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评价内容不合理,指标体系不完善。
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同,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判在有些方面力不从心。例如不少学生在评教时只看老师的表面,而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等很难作出判断,在评价时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必须使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更合理,使之符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很容易作出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三)评价的方式单调,缺乏形成性评价。
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评价方式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并且基本上都是在学期末课程结束前组织评价,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的时间一般在学期末或年终。但是这时教师已经完成了本次课堂教学,对于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改进。整个学期教学中,缺少过程性评价,不能为教师随时提供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仅仅是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对评教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
为了使得到的基本数据更客观,具体计算结果的方法大致有:取平均值法,即按一定比例去掉一部分数值再取平均值;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法相结合,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水平评价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最终结果,等等。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理论不足,第二种方法利用了模糊数学和决策理论,有较强的理论依据,计算的结果相对更科学合理,但比较繁琐、难于操作。例如同一教师在同一学期同时讲授两门课程,一门课程讲授了多年非常熟悉,一门是新开课第一次讲授,进行简单的平均,显然不够合理。
二、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分析
既然学生评教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就该有效地加以解决,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评教质量。要解决以上问题,就有必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第一,学生的自然条件因素。从学生自然条件方面看,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所在年级、所学专业性别、学生本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几个方面。低年级的和文科类、艺术类的学生认为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有师德、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为人师表、教学质量等,太表面化。而高年级和理工科的学生认为影响的因素有师德、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第二,学生对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组织学生评教的目的一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是为了找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便于教师们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受教育的学生。然而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对评教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评教只是走形式,于是对待评价不认真,存在应付的现象。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除了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评教的质量,如教师的教龄、职称和学历;教师对学生要求是否严格、是否尊重学生;教师是否为人师表、教师的教学态度,等等。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评教,但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真正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
(三)师生关系因素。
对教师来说,无论是教书育人的要求,还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都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敢严格要求学生的所谓“老好人”并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真正的好感,但仍存在个别教师和学生做交易的现象,用降低教学要求特别是考试要求的方法换取学生对他的高评价。
(四)学生评教的内容和标准等因素。
高校学生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对事物大都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力,但学生毕竟不同于专家和同行教师,对教师和课程的某些方面还很难作出可靠的判断,对某些方面的判断可能是无能为力的。目前评教内容及标准的设计往往仅考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性、代表性,而忽视学生的知识背景,造成评教结果不客观、不合理。
同时,评教的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也影响学生的判断。有的学校设计的指标过于宽泛笼统、模糊,太抽象、笼统的描述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分歧,甚至让学生无从判断,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学校不考虑自身和学生的实际,直接借用其他学校的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
三、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评教目的,提高评教认识,树立正确的评教观。
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找出教学中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评教能力,端正其评教态度,提高评教客观性。评教优秀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褒奖,如进修机会或物质奖励。而对于评教较差的,则要组织专家和教师共同研析症结所在,并给出建设性指导建议,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建立科学、健全的评教制度。
首先要建立规范、健全的学生评教制度。规范是行为的依据,也是行为的肯定性保障。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不能没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其次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其次,要明确学生评教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应先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向师生公布,使评教有据可依。再次,评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判断模式,应该充分依据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而制定。最后,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也应有所区别,专业课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理论课则侧重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掌握,评估指标的制定应考虑这种差异。
(三)正确处理学生评教的结果。
一是要把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全体同学对教师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看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看到自己的参与能给教学带来改变,提高以后参与评教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正确处理评教结果。在处理和使用评教结果时要注意结果公布的方式和范围,建议成立一个主要由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组成的评教办,专门整理、分析、研究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评教办法,提高今后评教的信度和效度。
三是评教结果用于奖惩时要适度。要注意教师的自我发展,不能用一次学生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让教师知道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清楚各指标细目的评价情况,以便教师掌握全面的评教信息,分析自己、分析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防范学生评教带来的道德风险。
学生评教制度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实际运作来看,一般会存在两方面的“道德风险”,一是打“报复分数”;二是打“感情分数”。不过,上述“道德风险”是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以及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来防范或解决的。第一,关于老师“报复”与“感激”学生的问题。为打消学生害怕老师“报复”和学生“取悦”老师等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安排评价时间和结果公布时间来消除,例如在课程结束后评价,而结果在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公布。第二,对学生的原始打分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处理,例如消除一些极端的数据,可以统一剔除一定比例(如5%—1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参考文献:
[1]王永林.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教育科学,2005,1.
[2]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
[3]马国建,王海军,王娟.对高校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4]孙娟,宋国建.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5]洪晓波.关于高校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专业2010级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教 影响因素 对策
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有必要研究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确定评教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评教的组织方式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这样对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开展教育教学评价的时间并不很长,许多相应的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学生评教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评教的质量,如果不加以解决,计算出的结果就不够客观真实,就会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评教流于形式,达不到评价的真正目的。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严格要求的教师打低分,教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要使学生的评教真实有效,评价结果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理性地客观地进行评价。但是,通过了解,不少学生评教时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满意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满意”和“喜欢”的标准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自己相对自由,该门课程还容易及格。而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教师,学生未必就满意,平时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反而满意率很低。学生在评教中的不够理性,使评教结果偏离了客观实际,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评价内容不合理,指标体系不完善。
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同,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判在有些方面力不从心。例如不少学生在评教时只看老师的表面,而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等很难作出判断,在评价时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必须使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更合理,使之符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很容易作出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三)评价的方式单调,缺乏形成性评价。
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评价方式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并且基本上都是在学期末课程结束前组织评价,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的时间一般在学期末或年终。但是这时教师已经完成了本次课堂教学,对于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改进。整个学期教学中,缺少过程性评价,不能为教师随时提供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仅仅是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对评教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
为了使得到的基本数据更客观,具体计算结果的方法大致有:取平均值法,即按一定比例去掉一部分数值再取平均值;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法相结合,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水平评价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最终结果,等等。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理论不足,第二种方法利用了模糊数学和决策理论,有较强的理论依据,计算的结果相对更科学合理,但比较繁琐、难于操作。例如同一教师在同一学期同时讲授两门课程,一门课程讲授了多年非常熟悉,一门是新开课第一次讲授,进行简单的平均,显然不够合理。
二、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分析
既然学生评教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就该有效地加以解决,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评教质量。要解决以上问题,就有必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第一,学生的自然条件因素。从学生自然条件方面看,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所在年级、所学专业性别、学生本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几个方面。低年级的和文科类、艺术类的学生认为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有师德、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为人师表、教学质量等,太表面化。而高年级和理工科的学生认为影响的因素有师德、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第二,学生对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组织学生评教的目的一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是为了找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便于教师们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受教育的学生。然而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对评教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评教只是走形式,于是对待评价不认真,存在应付的现象。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除了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评教的质量,如教师的教龄、职称和学历;教师对学生要求是否严格、是否尊重学生;教师是否为人师表、教师的教学态度,等等。教师的职称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评教,但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真正影响学生评教质量的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
(三)师生关系因素。
对教师来说,无论是教书育人的要求,还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都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敢严格要求学生的所谓“老好人”并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真正的好感,但仍存在个别教师和学生做交易的现象,用降低教学要求特别是考试要求的方法换取学生对他的高评价。
(四)学生评教的内容和标准等因素。
高校学生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对事物大都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力,但学生毕竟不同于专家和同行教师,对教师和课程的某些方面还很难作出可靠的判断,对某些方面的判断可能是无能为力的。目前评教内容及标准的设计往往仅考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性、代表性,而忽视学生的知识背景,造成评教结果不客观、不合理。
同时,评教的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也影响学生的判断。有的学校设计的指标过于宽泛笼统、模糊,太抽象、笼统的描述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分歧,甚至让学生无从判断,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学校不考虑自身和学生的实际,直接借用其他学校的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
三、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评教目的,提高评教认识,树立正确的评教观。
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找出教学中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评教能力,端正其评教态度,提高评教客观性。评教优秀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褒奖,如进修机会或物质奖励。而对于评教较差的,则要组织专家和教师共同研析症结所在,并给出建设性指导建议,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建立科学、健全的评教制度。
首先要建立规范、健全的学生评教制度。规范是行为的依据,也是行为的肯定性保障。学生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不能没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其次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其次,要明确学生评教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应先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向师生公布,使评教有据可依。再次,评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判断模式,应该充分依据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而制定。最后,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也应有所区别,专业课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理论课则侧重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掌握,评估指标的制定应考虑这种差异。
(三)正确处理学生评教的结果。
一是要把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全体同学对教师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看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看到自己的参与能给教学带来改变,提高以后参与评教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正确处理评教结果。在处理和使用评教结果时要注意结果公布的方式和范围,建议成立一个主要由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组成的评教办,专门整理、分析、研究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评教办法,提高今后评教的信度和效度。
三是评教结果用于奖惩时要适度。要注意教师的自我发展,不能用一次学生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让教师知道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清楚各指标细目的评价情况,以便教师掌握全面的评教信息,分析自己、分析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防范学生评教带来的道德风险。
学生评教制度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实际运作来看,一般会存在两方面的“道德风险”,一是打“报复分数”;二是打“感情分数”。不过,上述“道德风险”是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以及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来防范或解决的。第一,关于老师“报复”与“感激”学生的问题。为打消学生害怕老师“报复”和学生“取悦”老师等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安排评价时间和结果公布时间来消除,例如在课程结束后评价,而结果在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公布。第二,对学生的原始打分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处理,例如消除一些极端的数据,可以统一剔除一定比例(如5%—1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参考文献:
[1]王永林.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教育科学,2005,1.
[2]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
[3]马国建,王海军,王娟.对高校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4]孙娟,宋国建.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5]洪晓波.关于高校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专业2010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