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政协常委齐让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提案,呼吁保障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提案全文如下:
2007年,针对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问题,中国科协通过问卷调查了全国33所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7个分院、50余个研究所、2个省级科学院的1 300多位科研人员,走访了部分院所,结果发现:尽管75%以上的科研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40小时,工作时间总量不少,但工作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主要问题:一是直接科研时间所占比例不高; 二是间接科研时间所占比例偏大;三是非科研时间所占比例过高。
2011年,针对同样问题,中国科协依托分布在全国的494个调查站点(其中机构站点347个,区县和高新技术园区站点147个),向随机抽取的10 775名科技工作者发放了自填问卷。共回收个人有效问卷10 285份,有效回收率达95.5%。此外,课题组还向347个机构站点发放了单位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结果发现:科技工作者工作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为8.5小时,45%的人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12.7%超过10小时;医生平均工作时间最长,达每天9.2小时;50.9%的科技工作者周末到单位加班、出差或在家工作,51.9%在国庆假日期间曾加班工作。主要问题:一是科技工作者工作时间过长;;二是工作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三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尽管二次调研的组织和方式不同,但是主要问题和基本结论变化不大。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研时间也是创新资源的的观念。通常讲创新资源包括人才、经费和信息,现在看来,科研时间也是重要的资源。各部门、各组织、各单位、和科研时间相关者都要把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视为最重要、最宝贵的科技资源,强化节约时间的意识。切实重视和珍惜科研时间,尽可能不安排或少安排一线科研人员参加与科研无关的活动,限定一线研究人员社会兼职数量,最大限度地把行政、社会活动等占用的工作时间降下来。
二要在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创新机制应包括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竞争和激励都是在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因此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机制。比如评价单位考核科研成果要变看重数量为看重质量。目前我国科研成果的数量并不少,但是科研成果的质量还不高。低质量的科研成果太多,不仅使得投入的科研经费和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低下,而且使得科技工作者的人力资源投入效率低下,工作时间延长。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单位需要变看重数量为看重质量,让科技工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额外的工作时间。
三要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科研装备硬环境,文化和知识产权等政策措施软环境,也包括有利于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政府应该是创造创新环境的主体。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他们的科研压力和科研时间紧张的问题。比如对于医生而言,科研活动对于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并且评职称时医院也往往把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的指标来要求,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并没有从制度上给予相应的科研时间安排。比如,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教学、学生工作、行政工作、科研工作往往一肩挑,每个工作都很重要,都需要倾注很多时间。特别是科研工作,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决定着他们的晋升、待遇和前途。还有高层次人才行政事务多、社会活动和社交活动多、不能潜心研究的突出问题,也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科研项目的申报、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在科研时间分配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原因是科研人员承担和申报的科研项目数偏多。也有部分留学归国科研人员反映,与国外相比,国内科研项目管理过于强调过程管理和验收,对于申报的管理却又失之简单粗放。此外,增加研辅人员数量,也是解决有效科研时间不足的措施之一。
(中国科协 办公厅)
2007年,针对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问题,中国科协通过问卷调查了全国33所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7个分院、50余个研究所、2个省级科学院的1 300多位科研人员,走访了部分院所,结果发现:尽管75%以上的科研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40小时,工作时间总量不少,但工作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主要问题:一是直接科研时间所占比例不高; 二是间接科研时间所占比例偏大;三是非科研时间所占比例过高。
2011年,针对同样问题,中国科协依托分布在全国的494个调查站点(其中机构站点347个,区县和高新技术园区站点147个),向随机抽取的10 775名科技工作者发放了自填问卷。共回收个人有效问卷10 285份,有效回收率达95.5%。此外,课题组还向347个机构站点发放了单位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结果发现:科技工作者工作日的平均工作时间为8.5小时,45%的人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12.7%超过10小时;医生平均工作时间最长,达每天9.2小时;50.9%的科技工作者周末到单位加班、出差或在家工作,51.9%在国庆假日期间曾加班工作。主要问题:一是科技工作者工作时间过长;;二是工作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三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尽管二次调研的组织和方式不同,但是主要问题和基本结论变化不大。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研时间也是创新资源的的观念。通常讲创新资源包括人才、经费和信息,现在看来,科研时间也是重要的资源。各部门、各组织、各单位、和科研时间相关者都要把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视为最重要、最宝贵的科技资源,强化节约时间的意识。切实重视和珍惜科研时间,尽可能不安排或少安排一线科研人员参加与科研无关的活动,限定一线研究人员社会兼职数量,最大限度地把行政、社会活动等占用的工作时间降下来。
二要在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创新机制应包括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竞争和激励都是在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因此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机制。比如评价单位考核科研成果要变看重数量为看重质量。目前我国科研成果的数量并不少,但是科研成果的质量还不高。低质量的科研成果太多,不仅使得投入的科研经费和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低下,而且使得科技工作者的人力资源投入效率低下,工作时间延长。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单位需要变看重数量为看重质量,让科技工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额外的工作时间。
三要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科研装备硬环境,文化和知识产权等政策措施软环境,也包括有利于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政府应该是创造创新环境的主体。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他们的科研压力和科研时间紧张的问题。比如对于医生而言,科研活动对于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并且评职称时医院也往往把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的指标来要求,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并没有从制度上给予相应的科研时间安排。比如,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教学、学生工作、行政工作、科研工作往往一肩挑,每个工作都很重要,都需要倾注很多时间。特别是科研工作,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决定着他们的晋升、待遇和前途。还有高层次人才行政事务多、社会活动和社交活动多、不能潜心研究的突出问题,也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科研项目的申报、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在科研时间分配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原因是科研人员承担和申报的科研项目数偏多。也有部分留学归国科研人员反映,与国外相比,国内科研项目管理过于强调过程管理和验收,对于申报的管理却又失之简单粗放。此外,增加研辅人员数量,也是解决有效科研时间不足的措施之一。
(中国科协 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