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的大背景下,各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从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到以中间业务以及金融创新为主的盈利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一直到2013年人民币贷款利率改革的完成,才正式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盈利模式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的界定。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的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通过行政规定的方式来决定,而是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水平自行确定的利率决定机制,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金融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和完成是没有书面上的明文规定的,央行不会下发诸如宣布“利率市场化正式开始”或“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的文件。央行对于利率由管制到弱化管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通过以下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工具来渐进式推动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央行对于金融产品的以及利率的管制程度,来判断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实现程度,其核心内容是央行对于存贷款利率的管制程度。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1增强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遵循传统的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得我国在金融产品的开发方面以及对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差距较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较差。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必将提升自身对于市场利率波动的应对能力,对金融市场的敏感性也进一步增加。且利差收入的下降,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开拓更多的中间业务以增加盈利,业务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一举动必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2增强商业银行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各商业银行较以前相比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为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避免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所淘汰,过去依赖于传统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必将通过开展新业务,提高自主经营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且不断提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来保证在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一席之地,进而提升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1.3营造更加有序的竞争环境。在利率管制时期,各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利差收入,因此,各商业银行都在吸收存款这方面下功夫,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不择手段,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来自利差的利润减少,商业银行为求发展必须从自身出发,开展更多的中间业务,而不再局限与追求更多的存款,这就使竞争环境更加有序、高效。
2.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2.1传统的经营理念受到冲击。我国银行业自20世纪初发展以来,一直遵循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经营理念,这种观念对商业银行来说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我国开始逐步与世界金融发展大趋势靠拢,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显然对这种传统经营理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改变这一遵守了上百年的理念,开拓新思路,寻求与传统经营方式有本质区别的发展道路。
2.2利润缩减。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大部分的利润都来自于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利差都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存款利率增加,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减少。根据我国银监会的行业运行报告中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1~2013年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36.30%、18.90%、14.50%,也证明了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加幅度有所下降。而且,余额宝等一些新金融工具较银行相比,能够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导致了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也大幅度减少,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利润的缩减。
2.3经营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加大。利率管制制度下,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直接规定,商业银行只需要遵守央行下发的文件就可以了,行业之间遵守的规则也是一样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各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来判断存贷款利率,加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如若对市场利率变化判断的不准确或判断滞后,极易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大幅缩减甚至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另外,为追求盈利,商业银行会开发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项目,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
2.4自身经营优势削弱。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只需要严格执行央行的命令即可,对自身的市场敏感性要求及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比较低,即使不慎出现金融危机,政府也会立马出面解决问题,对商业银行来说,经营风险很低。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央行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各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自身科技水平等其他的软实力,来规定本行的存贷款利率,稍有不慎,资金的流动性便会出现问题,严重时甚至有破产的风险,这使得之前“旱涝保收”的经营优势大大的削弱。
2.5打破融资融信的垄断地位。在利率管制时期,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银行业监管政策的支持,商业银行享受固定政策的红利,一直以来作為社会融资融信的主要供给方,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为一些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它们为吸引客户,愿意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存款利率以及更低的贷款利率,这就导致原属于商业银行的一批客户流失,打破了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融资融信的垄断地位。
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1.改变传统观念,立足市场变化。根据利率市场化将彻底改变通过存贷利差及存贷规模扩张来赚取大额利润的传统模式的事实,商业银行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形成利差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局面,不能因循守旧,应立足于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走向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不能在经济改革的潮流中被淘汰。
2.开拓中间业务,探索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的、稳定的收入来源,商业银行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开拓更多的中间业务,并将中间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以赚取更多的收益,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在利润来源中对的比重,并且完善银行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同时,要大力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出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更好的满足各个阶层客户不同的需求。建立高效的产品研发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银行产品创新动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互联网金融。而且,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上、技术上的优势,合理地做一些理财投资,获取收益。在通过开拓中间业务、推出创新产品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要不断降低成本。
3.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高自主定价能力。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利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可忽视利率风险的存在,防患于未然。另外,要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对利率风险进行评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完善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随时应对利率风险的准备。同时,应该创新金融出产品,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应该权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推出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时,应计量好二者的关系,考虑资金的安全性,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杨朔,王玉峰.利率市场化对地方商业银行的影响[J]. 观察思考,2014,401.
[2]翟丽芳,周彬.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探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36).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盈利模式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的界定。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的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通过行政规定的方式来决定,而是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水平自行确定的利率决定机制,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金融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和完成是没有书面上的明文规定的,央行不会下发诸如宣布“利率市场化正式开始”或“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的文件。央行对于利率由管制到弱化管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通过以下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工具来渐进式推动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央行对于金融产品的以及利率的管制程度,来判断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实现程度,其核心内容是央行对于存贷款利率的管制程度。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1增强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遵循传统的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得我国在金融产品的开发方面以及对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差距较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较差。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必将提升自身对于市场利率波动的应对能力,对金融市场的敏感性也进一步增加。且利差收入的下降,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开拓更多的中间业务以增加盈利,业务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一举动必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2增强商业银行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各商业银行较以前相比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为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避免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所淘汰,过去依赖于传统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必将通过开展新业务,提高自主经营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且不断提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来保证在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一席之地,进而提升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1.3营造更加有序的竞争环境。在利率管制时期,各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利差收入,因此,各商业银行都在吸收存款这方面下功夫,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不择手段,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来自利差的利润减少,商业银行为求发展必须从自身出发,开展更多的中间业务,而不再局限与追求更多的存款,这就使竞争环境更加有序、高效。
2.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2.1传统的经营理念受到冲击。我国银行业自20世纪初发展以来,一直遵循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经营理念,这种观念对商业银行来说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我国开始逐步与世界金融发展大趋势靠拢,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显然对这种传统经营理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改变这一遵守了上百年的理念,开拓新思路,寻求与传统经营方式有本质区别的发展道路。
2.2利润缩减。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大部分的利润都来自于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利差都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存款利率增加,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减少。根据我国银监会的行业运行报告中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1~2013年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36.30%、18.90%、14.50%,也证明了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加幅度有所下降。而且,余额宝等一些新金融工具较银行相比,能够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导致了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也大幅度减少,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利润的缩减。
2.3经营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加大。利率管制制度下,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直接规定,商业银行只需要遵守央行下发的文件就可以了,行业之间遵守的规则也是一样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各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来判断存贷款利率,加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如若对市场利率变化判断的不准确或判断滞后,极易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大幅缩减甚至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另外,为追求盈利,商业银行会开发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项目,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
2.4自身经营优势削弱。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只需要严格执行央行的命令即可,对自身的市场敏感性要求及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求比较低,即使不慎出现金融危机,政府也会立马出面解决问题,对商业银行来说,经营风险很低。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央行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各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自身科技水平等其他的软实力,来规定本行的存贷款利率,稍有不慎,资金的流动性便会出现问题,严重时甚至有破产的风险,这使得之前“旱涝保收”的经营优势大大的削弱。
2.5打破融资融信的垄断地位。在利率管制时期,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银行业监管政策的支持,商业银行享受固定政策的红利,一直以来作為社会融资融信的主要供给方,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为一些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它们为吸引客户,愿意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存款利率以及更低的贷款利率,这就导致原属于商业银行的一批客户流失,打破了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融资融信的垄断地位。
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1.改变传统观念,立足市场变化。根据利率市场化将彻底改变通过存贷利差及存贷规模扩张来赚取大额利润的传统模式的事实,商业银行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形成利差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局面,不能因循守旧,应立足于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走向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不能在经济改革的潮流中被淘汰。
2.开拓中间业务,探索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的、稳定的收入来源,商业银行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开拓更多的中间业务,并将中间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以赚取更多的收益,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在利润来源中对的比重,并且完善银行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同时,要大力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出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更好的满足各个阶层客户不同的需求。建立高效的产品研发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银行产品创新动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互联网金融。而且,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上、技术上的优势,合理地做一些理财投资,获取收益。在通过开拓中间业务、推出创新产品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要不断降低成本。
3.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高自主定价能力。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利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可忽视利率风险的存在,防患于未然。另外,要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对利率风险进行评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完善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随时应对利率风险的准备。同时,应该创新金融出产品,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应该权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推出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时,应计量好二者的关系,考虑资金的安全性,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杨朔,王玉峰.利率市场化对地方商业银行的影响[J]. 观察思考,2014,401.
[2]翟丽芳,周彬.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探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