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农村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剖析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
1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然性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其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国农户数量大,地域上较分散,难以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农产间的信息对称。作为理性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为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必然会加强对贷款申请的审查力度,以减少放款风险,这就提高了交易费用,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技术、设施、人力资本投入高,对于每一笔贷款都有着固定的最低管理费用,而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贷款规模不大,贷款数额小的特点增加了其管理成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银行必然会在收益与成本问进行比较,较大的风险、较高的成本使得银行纷纷从农村退出。农业高风险性和弱质性特点使农户未来的偿付能力具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数量巨大的农户贷款申请,出于预算硬约束、安全性和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的考虑,自然会产生正规金融的“惜贷”行为。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季节性明显,希望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及时,当预期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履行许多繁琐的程序而可能会错过资金的最佳使用期时,同样作为理性人的农户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也可能主动放弃贷款申请。
2 我国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措施建议
优化产权配置是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农地产权制度作为正式规则,通过其强有力的实施机制的建立并充分发挥作用,能有效地增强农民交易谈判能力。它能有效遏制利益集团通过重构产权而对收益进行再分配的谋利行为。农民因有独立的经济所有权,而具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利基础和组织法律保障。所以要从法律上使农民得到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把土地使用权物权化。
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建立以龙头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投资新机制,发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财政贴息贷款,制定统一的财政贷款贴息标准,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参与贴息贷款的发放;加大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充分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入股社员参与信用社评估,实行农户信息公开和貸款信息公开,有效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制定小额信贷相关法律和法规,确立民间专业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机构地位,逐步建立由商业银行以外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为主的小额信贷发放体系。
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主导产业覆盖地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从而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实行普惠性的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应对所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合作社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让它们处于平等的发展起点上;对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照顾;对市场开拓力强的外向型企业,在出口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积极为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执法部门和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组织创新,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使它们能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快速发育。
因此,农户和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说明了即使正规金融机构没有非农化、商业化的经营取向,它们也无法有效满足农村对贷款资金需求;另外,基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所具有的传统社会流动性小的特点论证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较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困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风险问题。现今,应当立即解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允许其合法存在并引导其健康发展,这样使得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交易的资金供需双方能实现双赢,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
1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然性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其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国农户数量大,地域上较分散,难以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农产间的信息对称。作为理性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为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必然会加强对贷款申请的审查力度,以减少放款风险,这就提高了交易费用,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技术、设施、人力资本投入高,对于每一笔贷款都有着固定的最低管理费用,而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贷款规模不大,贷款数额小的特点增加了其管理成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银行必然会在收益与成本问进行比较,较大的风险、较高的成本使得银行纷纷从农村退出。农业高风险性和弱质性特点使农户未来的偿付能力具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数量巨大的农户贷款申请,出于预算硬约束、安全性和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的考虑,自然会产生正规金融的“惜贷”行为。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季节性明显,希望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及时,当预期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履行许多繁琐的程序而可能会错过资金的最佳使用期时,同样作为理性人的农户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也可能主动放弃贷款申请。
2 我国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措施建议
优化产权配置是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农地产权制度作为正式规则,通过其强有力的实施机制的建立并充分发挥作用,能有效地增强农民交易谈判能力。它能有效遏制利益集团通过重构产权而对收益进行再分配的谋利行为。农民因有独立的经济所有权,而具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利基础和组织法律保障。所以要从法律上使农民得到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把土地使用权物权化。
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建立以龙头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投资新机制,发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财政贴息贷款,制定统一的财政贷款贴息标准,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参与贴息贷款的发放;加大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充分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入股社员参与信用社评估,实行农户信息公开和貸款信息公开,有效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制定小额信贷相关法律和法规,确立民间专业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机构地位,逐步建立由商业银行以外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为主的小额信贷发放体系。
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主导产业覆盖地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从而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实行普惠性的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应对所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合作社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让它们处于平等的发展起点上;对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照顾;对市场开拓力强的外向型企业,在出口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积极为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执法部门和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组织创新,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使它们能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快速发育。
因此,农户和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说明了即使正规金融机构没有非农化、商业化的经营取向,它们也无法有效满足农村对贷款资金需求;另外,基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所具有的传统社会流动性小的特点论证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较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困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风险问题。现今,应当立即解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允许其合法存在并引导其健康发展,这样使得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交易的资金供需双方能实现双赢,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