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新闻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性、可读性与贴近性,笔者认为要创新——突出新思维 寻求新突破;要准确——唱响主弦律 把握大方向;要生动——体现服务性,增强感染力。
【关键词】经济报道 创新 准确 生动
经济新闻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党报作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在社会生活激烈变革的今天,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提升舆论的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创新——突出新思维,寻求新突破;准确——唱响主弦律,把握大方向;生动——体现服务性,增强感染力,是做好新时期党报经济报道的三个重要环节。
创新——突出新思维 寻求新突破
创新是一种态度,一种勇气,更是在信息全球化浪潮中,媒体人责无旁贷的选择。传统的经济报道大多是数字的堆砌,在内容方面更是流露出惯性思维的痕迹,如反映企业生产的“大战一季度,首月开门红”;反映市场供销两旺的“人气暴涨,供不应求,市场一片红火”等字样,多是表面现象的反映,而内在深层次分析薄弱;多是传统运作模式的老调常弹、老生常谈,缺乏具有时代气息的清新之作。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剧烈变化,为经济新闻报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关注点把握上,切入新视角。2009年7月建行马鞍山分行在全国成功推出的“利得盈”产品,笔者在撰写《“安徽第一单”募集十亿元 建行马鞍山分行为我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一文时,没有把它等同于一般的理财产品,而是把它作为一次金融创新之举来关注,挖掘出了其中的新闻价值。发出了独家报道,在《马鞍山日报》发表后先后被省内外多家媒体转载,社会反响较大。并被评为2009年安徽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报道组织上,形成聚集力。2009年2月至5月《马鞍山日报》推出的“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企业攻坚克难新举措”系列经济报道,可谓是一次成功有益的尝试。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及时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保增长,促发展,《马鞍山日报》从2009年2月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展示马鞍山市重点骨干企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寻求生存发展空间,苦练内功,努力拼搏,开拓市场,转危为机的风采。
这组报道,记者编辑走进一线,通过自己的视角反映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和市场状况,反映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战胜危机的信心,同时充分宣传了党和政府对企业的帮扶。稿件注重记者编辑的现场感受,现场描写,并每篇配发短评,做到每篇有特色,有看点。象《管理精细化 市场多元化——马钢嘉华商品混凝土公司“开源节流”应对挑战》、《泰而重工咬定市场不放松》、《华菱汽车——三招“过冬” 迎接“春天”》、《长江钢铁化危为机实现新发展》等一批稿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自2月25日至5月9日,共发稿达57篇,这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发挥了新聞舆论引导作用,提振了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全市人民,鼓舞斗志,共克时艰。
准确——唱响主弦律 把握大方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笔者认为在新闻报道时机上、导向性等方面,经济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把握更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房价、房市的新闻老百姓十分关心,也是各大媒体经济新闻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中旬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楼市的政策,楼市新政出台后,房地产情况怎样?一时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路媒体有关房地产新闻、信息铺天盖地,有的媒体说房价“应声而落”,有的预测开发商要打折售房,本地马鞍山的房市如何,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笔者认为,此次国家出台调控政策的主要目的及措施,明确指出要遏制部分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进一步明确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尤其在政策上是有保有压,依然鼓励支持居民的正常住房消费需求,调整住房消费结构,加大住房供应,特别是安居工程和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住房供应,严格控制投资性消费,打击投机性消费。贸然下结论不仅为时尚早,而且也容易给读者有“误导”的信息。
在采访了市人民银行、银监局、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通过对全市目前房地产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马鞍山市房地产总体平稳健康,但局部区域房价出现过快增长的态势。笔者综合各方面信息,写成稿件《影响初现,总体平稳——房贷新政下的楼市》刊登在《马鞍山日报》经济新闻版上,受到读者的好评。
今年以来,随着马鞍山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一批新企业先后落户,马鞍山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担当地方经济发展重要职责的地税部门,积极落实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记者在采访时不是着力渲染税务部门为某某企业减免了多少金额的税款,而是通过“国内首条年产万吨级规模的全降解聚乳酸树脂生产线——马鞍山同杰良可降解材料聚乳酸项目开工”、“地税局负责人到企业现场送服务”、“税务人员积极为重点企业出谋划策”等几个事例,反映税务人员优化服务 突出一个“快”字、把握一个“准”字、力求一个“深”字,写出《让引进来的留得下——市地税局服务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唱好“三字诀”》,文章在《马鞍山日报》刊登后,有关读者来电反映,此篇报道对税务政策的准确性把握的较好。
有首歌中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事经济新闻报道,更需要一双慧眼,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生动——体现服务性 增强感染力
党报以时政新闻见长,经济新闻由于往往涉及到数字的罗列、对比,以及专业性较强,不容易写的“好看”,其实,要让读者想看、爱看,印象深刻,经济新闻报道大有可为。
首先,经济新闻要有“民生”视角,要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结合起来。2009年底成立的当涂新华村镇银行是马鞍山市第一家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当涂新华村镇银行为当涂县“三农”和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当涂县域经济发展。记者在报道了当涂新华村镇银行成立的消息后,继续关注,2010年1月8日,该行为当涂乌溪6家企业发放首批312万元贷款,其中4家为服装加工企业,一家仪表厂,一家木业公司,记者现场采访后,写成《村镇银行——农民家门口的融资“当家塘”》在《马鞍山日报》上刊出,对当涂新华村镇银行的成立、发展进行了深入报道。还有例如《大棚蔬菜可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民得实惠》、《超市开到村民家门口》、《护河美景催热桃花经济》等稿件,无不是从百姓关心的角度入手,反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经济现象。
其次,经济新闻要放下“身段”,让读者入心、入情、入理。经济新闻不是经济理论,不能高高在上、高深莫测,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反映新闻事实,不仅反映具体的新闻事实,还要分析原因,解读政策,担当舆论引导作用。
第三,经济新闻要有前瞻性,给读者以启示。现如今,经济话题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房价、股市、就业、保障到我们每个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无不时时刻刻牵动着百姓的生活,同时,对一些具有前瞻性、计划性的,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重点话题,普通百姓想尽快知道更多的内容。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马鞍山市民生工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标准均居全省前列,民生工程成果惠及全市广大城乡居民,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今年3月在市里开会获悉,2010年马鞍山市再实施50项民生工程。新增实施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化光荣院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安置房建设等6项民生工程。预计总投入14.3亿元左右,比2009年增长44%。
经过与市民生办等部门同志联系,采访了有关准备情况,写成稿件《细说2010年我市50项民生工程》,将50项工程内容详细介绍,见报后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经济报道 创新 准确 生动
经济新闻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党报作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在社会生活激烈变革的今天,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提升舆论的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创新——突出新思维,寻求新突破;准确——唱响主弦律,把握大方向;生动——体现服务性,增强感染力,是做好新时期党报经济报道的三个重要环节。
创新——突出新思维 寻求新突破
创新是一种态度,一种勇气,更是在信息全球化浪潮中,媒体人责无旁贷的选择。传统的经济报道大多是数字的堆砌,在内容方面更是流露出惯性思维的痕迹,如反映企业生产的“大战一季度,首月开门红”;反映市场供销两旺的“人气暴涨,供不应求,市场一片红火”等字样,多是表面现象的反映,而内在深层次分析薄弱;多是传统运作模式的老调常弹、老生常谈,缺乏具有时代气息的清新之作。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剧烈变化,为经济新闻报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关注点把握上,切入新视角。2009年7月建行马鞍山分行在全国成功推出的“利得盈”产品,笔者在撰写《“安徽第一单”募集十亿元 建行马鞍山分行为我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一文时,没有把它等同于一般的理财产品,而是把它作为一次金融创新之举来关注,挖掘出了其中的新闻价值。发出了独家报道,在《马鞍山日报》发表后先后被省内外多家媒体转载,社会反响较大。并被评为2009年安徽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报道组织上,形成聚集力。2009年2月至5月《马鞍山日报》推出的“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企业攻坚克难新举措”系列经济报道,可谓是一次成功有益的尝试。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及时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保增长,促发展,《马鞍山日报》从2009年2月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展示马鞍山市重点骨干企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寻求生存发展空间,苦练内功,努力拼搏,开拓市场,转危为机的风采。
这组报道,记者编辑走进一线,通过自己的视角反映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和市场状况,反映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战胜危机的信心,同时充分宣传了党和政府对企业的帮扶。稿件注重记者编辑的现场感受,现场描写,并每篇配发短评,做到每篇有特色,有看点。象《管理精细化 市场多元化——马钢嘉华商品混凝土公司“开源节流”应对挑战》、《泰而重工咬定市场不放松》、《华菱汽车——三招“过冬” 迎接“春天”》、《长江钢铁化危为机实现新发展》等一批稿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自2月25日至5月9日,共发稿达57篇,这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发挥了新聞舆论引导作用,提振了企业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全市人民,鼓舞斗志,共克时艰。
准确——唱响主弦律 把握大方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笔者认为在新闻报道时机上、导向性等方面,经济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把握更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房价、房市的新闻老百姓十分关心,也是各大媒体经济新闻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中旬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楼市的政策,楼市新政出台后,房地产情况怎样?一时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路媒体有关房地产新闻、信息铺天盖地,有的媒体说房价“应声而落”,有的预测开发商要打折售房,本地马鞍山的房市如何,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笔者认为,此次国家出台调控政策的主要目的及措施,明确指出要遏制部分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进一步明确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尤其在政策上是有保有压,依然鼓励支持居民的正常住房消费需求,调整住房消费结构,加大住房供应,特别是安居工程和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住房供应,严格控制投资性消费,打击投机性消费。贸然下结论不仅为时尚早,而且也容易给读者有“误导”的信息。
在采访了市人民银行、银监局、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通过对全市目前房地产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马鞍山市房地产总体平稳健康,但局部区域房价出现过快增长的态势。笔者综合各方面信息,写成稿件《影响初现,总体平稳——房贷新政下的楼市》刊登在《马鞍山日报》经济新闻版上,受到读者的好评。
今年以来,随着马鞍山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一批新企业先后落户,马鞍山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作为担当地方经济发展重要职责的地税部门,积极落实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记者在采访时不是着力渲染税务部门为某某企业减免了多少金额的税款,而是通过“国内首条年产万吨级规模的全降解聚乳酸树脂生产线——马鞍山同杰良可降解材料聚乳酸项目开工”、“地税局负责人到企业现场送服务”、“税务人员积极为重点企业出谋划策”等几个事例,反映税务人员优化服务 突出一个“快”字、把握一个“准”字、力求一个“深”字,写出《让引进来的留得下——市地税局服务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唱好“三字诀”》,文章在《马鞍山日报》刊登后,有关读者来电反映,此篇报道对税务政策的准确性把握的较好。
有首歌中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事经济新闻报道,更需要一双慧眼,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生动——体现服务性 增强感染力
党报以时政新闻见长,经济新闻由于往往涉及到数字的罗列、对比,以及专业性较强,不容易写的“好看”,其实,要让读者想看、爱看,印象深刻,经济新闻报道大有可为。
首先,经济新闻要有“民生”视角,要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结合起来。2009年底成立的当涂新华村镇银行是马鞍山市第一家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当涂新华村镇银行为当涂县“三农”和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当涂县域经济发展。记者在报道了当涂新华村镇银行成立的消息后,继续关注,2010年1月8日,该行为当涂乌溪6家企业发放首批312万元贷款,其中4家为服装加工企业,一家仪表厂,一家木业公司,记者现场采访后,写成《村镇银行——农民家门口的融资“当家塘”》在《马鞍山日报》上刊出,对当涂新华村镇银行的成立、发展进行了深入报道。还有例如《大棚蔬菜可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民得实惠》、《超市开到村民家门口》、《护河美景催热桃花经济》等稿件,无不是从百姓关心的角度入手,反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经济现象。
其次,经济新闻要放下“身段”,让读者入心、入情、入理。经济新闻不是经济理论,不能高高在上、高深莫测,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反映新闻事实,不仅反映具体的新闻事实,还要分析原因,解读政策,担当舆论引导作用。
第三,经济新闻要有前瞻性,给读者以启示。现如今,经济话题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房价、股市、就业、保障到我们每个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无不时时刻刻牵动着百姓的生活,同时,对一些具有前瞻性、计划性的,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重点话题,普通百姓想尽快知道更多的内容。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马鞍山市民生工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标准均居全省前列,民生工程成果惠及全市广大城乡居民,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今年3月在市里开会获悉,2010年马鞍山市再实施50项民生工程。新增实施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化光荣院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安置房建设等6项民生工程。预计总投入14.3亿元左右,比2009年增长44%。
经过与市民生办等部门同志联系,采访了有关准备情况,写成稿件《细说2010年我市50项民生工程》,将50项工程内容详细介绍,见报后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