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中如何整合量与质的分析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范式。在教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采用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的激烈争论。量的研究以其“可重复性”和“科学性”著称,而质的研究则以其“逻辑推理性”见长。本文试图将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范式统合到教育研究中。
  【关键词】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1
  
  1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分析
  定量和定性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背后有着不同的哲学主张。
  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源于“经验论”。它认为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物质,是可感知,可测量的,因而注重资料的收集和试验的反复操作,以此来奠定它的科学性。它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论”的代表洛克就说:“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经验也即人的直观感知,人通过直观感知收集资料,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最后得出结论。无论对于调查法还是试验法抑或是统计法都秉承着这样的研究思路。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来源于“理念论”,又称“理性主义”由17世纪法国的笛卡尔开创。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存在,因而不可能用一种显形的技术手段来测量,而要用一种内省的思辩的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认识它。“理念论”主张:可靠的知识是从先天的,不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而来的,通过直观的观察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而研究方法只能是采取层层递进的追问技巧,通过语言内涵的追问和相互辩论来获得对一个事物的深刻认识。对于定性研究而言,语言是最强有力的媒介,通过先天的综合判断能力,不断的辨析来表达对精神世界的认识。正是由于这种对语言媒介的高度依赖,所以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才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分,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的主张以来,定性研究就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基础方式,尽管它受到实证主义思潮的挑战,但它的根基从未真正被撼动。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它所倡导的对个性主义的张扬使得定性研究找到了更大的空间。定性研究承认个体存在的独特价值,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精神世界,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依据,为此它强烈地要求回复到个体的基本价值,揭示个体存在的意义,关注个体的生存状况。教育研究的意义不在于获得共识,而在于获得包容,获得一种尊重和解放的价值。
  
  2 教育研究量化和质化的双重属性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有着量化和质化的双重属性。脱胎于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保持“价值中立”,研究者事先运用假定,把相关的因素提取出来,然后运用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检验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假定。这种研究最大的缺陷就是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和机械化。与自然科学的稳定性相比,教育研究就是对人的研究,具有可变性,价值性和灵活性。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其中既包含着客观事实,又包含着价值和意义???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无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价值负载体,排除了价值判断和情绪性的定量研究只能造成丰富的教育研究走向一堆死气沉沉的结论。
  定性研究以其“思辩性”和“逻辑性”著称。教育研究中加入了研究者的价值观和情绪,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和演绎得出个性化的结论,使得教育研究更接近本来面目。定量研究寻求的是教育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定性研究追求的是个别性和独特性。教育科学,研究人的科学,潘瑞华认为:“不想缝制一套对保罗和彼得都同样适合的标准服装,也就是说,它们想从现实的个别性方面去说服现实。这种现实决不是普遍的,而始终是个别的。”定性研究弥补了定量研究整齐化一的不足,开拓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视野,使得教育研究走向鲜活生动。
  
  3 走向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整合
  3.1 走向定量和定性研究整合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定量研究在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定性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成果还是被研究者的认可度和利用度都明显处于劣势。在研究中重视观测的直观性,数据的可操作性,试验的可重复性和结论的普遍性,将复杂的教育系统从环境中脱离出来,固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采用线性的分析手段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为了追求纯粹客观和精确化,不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及偏好等主观因素掺入研究过程中,只注重研究活动中的事实,忽略了现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造成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的对立和脱离。教育逐渐失去它本来得面貌,变成了一堆堆干瘪瘪的数据,一套套程序化的试验和一个个不容许人们再去怀疑的一致性的结论。教育研究追寻教育的本质就要建立明晰的价值标准之上,从提供的事实出发进行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
  3.2 走向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整合
  3.2.1 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取向
  长期以来在科学和人文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研究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逻辑惯性,造成了研究的单一,狭隘,僵化和封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多元化的思维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中心,也没有一个终极的意义,没有任何形式的固定僵死的结构。华勒斯坦在其《开放社会科学》一书中曾经指出:“我们相信在一个不确定的、复杂的世界,应当允许有多种不同解释的同时存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普遍主义,才有可能把握我们现在和过去一直生活在其间的丰富的社会现实。”它强调真理具有多重性,同一教育现象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阐释途径。教育科学研究需要一种宽容的的精神,尽可能接纳一切规则、方法、方案、标准及其差异性,要尊重多样化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存在,把价值研究、事实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3.2.2 研究视角的非理性倾向
  理性主义在研究中一直几乎无可置疑的占据着主导地位。它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本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如洛克认为:“理性应是我们最高的法官,应当指导所有事物。”理性主义追求绝对真理,承认同一性、崇尚整体性和绝对的权威,但却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挑战。如柏格森明确地指出:“传统哲学家全都犯了一种根本性的错误,认定任何一种认识都必须从一些有固定界限的概念出发,才能用这些概念去把握流动的实在。”这是对唯理性的研究视角的革命性颠覆。非理性主义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普遍的真理,重视人的变动性和开放性,在研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地理解对象和自我。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教育研究的两种视角,教育研究应该采用任何方法,容纳一切思想,促进教育研究生气勃勃地自由发展。
  3.2.3 关注个人的教育体验
  个人的教育体验是教育研究一个重要来源,它具有偶然性,情景性和生动性,是教育系统内随机性和不可复制性的集中体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受教者和施教者在平等的对话中反复的辨析生成的,课堂就是这一建构的场所。因而关注个人丰富的教育体验,不仅能够丰富教育研究的内容,还能更加接近教育本来的真实。
其他文献
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全省审计机关扶贫审计工作情况,近日,省审计厅在全省审计系统建立了重大扶贫审计事项报告制度.
科学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的趋向指征的是一种形上的信念和原则。它是一个突出科学主义价值指归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价值根基是认识论的基础主义,价值表征是方法论的普适主义,而
在高寒牧区通过5年的数据测定显示新疆细毛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从各年龄都高于青海细毛羊及茨盖羊使用公羊。其中新疆细毛羊使用公羊、青海细毛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2岁最高
周人重德,其"德"观念主要运用于政治领域.在周代,"德"乃受命开基之本,长保社稷之所系,为贵族阶级所特有;是以周天子和诸侯为中心包括整个贵族阶级在内的统治阶级向四方辐射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为依托,积极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权力话语的生产与消费的一个新型哲学分支.中国式的知识只注重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属于生产价值和直言律令的权力话语,完全是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