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 女,36岁.因胸痛1周,咳嗽4d,于2013年3月15日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上肺语颤减弱,听诊呼吸音减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清癌胚抗原阴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升高(16.81μg/L),C反应蛋白升高(8.37 mg/L).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外压变形,管腔明显变窄.CT平扫显示右肺上叶前段一类圆形肿块,外缘紧贴前胸壁,内缘邻近右肺门(图
【机 构】
:
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影像科,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影像科,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影像科,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影像科,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女,36岁.因胸痛1周,咳嗽4d,于2013年3月15日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上肺语颤减弱,听诊呼吸音减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清癌胚抗原阴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升高(16.81μg/L),C反应蛋白升高(8.37 mg/L).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外压变形,管腔明显变窄.CT平扫显示右肺上叶前段一类圆形肿块,外缘紧贴前胸壁,内缘邻近右肺门(图1),上叶前段及后段支气管受压变窄(图1),肿块内平均CT值约为30 HU.注射对比剂后20 s行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内CT值约32 HU,无明显强化(图2),2 ~3 min开始延迟期扫描,肿块内见多个强化结节(图3),CT值75 ~ 90 HU。
其他文献
对比剂是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影像对比度的物质[1].临床上碘对比剂增强CT扫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项检查可以显示解剖细节,提供病灶精确的血液动力学信息,尤其是CT血管成像可以实现无创、快速、多模式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何合理应用碘对比剂,使血管或实质器官达到最佳的增强效果,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是医师和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应该规范碘对比剂在CT增强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小猪胸部CT容积扫描中的可行性及维持图像质量的最适低剂量水平.方法 按小儿成长体质量标准表,依据0~3岁小儿体质量选择29只普通小猪进行640层CT胸部容积扫描.管电压80 kVp,采用sureExposure3D技术,每只小猪均进行常规剂量[噪声指数设置为10.0,A组]及4级不同水平的低剂量(噪声指数分别为12.5、15.0、17.5、20.0,分别记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MR小线圈的成像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内径分别为4、7及11 cm的Loop小线圈(简称为L4、L7、L11线圈),对Siemens标配NiSO4·6H2O溶液水模进行MR成像.采集T1WI、T2WI、三维反转稳态自由快速进动DWI (3D-PSIF-DWI)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压脂序列(3D-FISP-FS)图像,测量不同线圈各序列距线圈不同深度(分别为0、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征象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判断分子亚型,分为基底细胞样型、管腔型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3组.分析病灶的MRI征象,包括病灶呈肿块样或非肿块样强化及其中肿块型病灶的形状和边缘、单发或多发等,并分析肿块的强化特点和病理组织类型及病理
目的 探讨肠系膜CTA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肠系膜血管CTA检查的51例小肠肿瘤患者资料.观察CTA图像表现,包括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系膜侧直小血管及肿瘤血管情况.并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盲法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别采用小肠肿瘤供血动脉定位法和Coles分组定位法对肿瘤进行定位诊断.采用McNemar配对x2检验评价医师分别采用2种定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E 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膝以下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均行下肢动脉CE MRA和DSA检查,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均无明显狭窄或狭窄程度<75%的10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将患侧小腿及足踝部动脉按照解剖部位行9段法划分血管节段,分别为胫腓动脉干、胫前动脉上段、胫前动脉下段、胫后动脉上段、胫后动脉下段、腓动脉上段、腓动脉下段、足背
患儿 女,2岁9个月.因发现胸部突起畸形10余天,于2012年6月28日就诊.10余天前家属无意间发现患儿前胸近剑突处局部明显突起,患儿无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检:胸廓不对称,左胸廓较右侧稍隆起,剑突左侧可见局部肋软骨突起畸形,无压痛;双肺叩诊清,听诊右中下肺呼吸音减弱.胸部CT平扫示前纵隔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图1),大小约12.5 cm×4.6 cm×7.5 cm,CT值11 ~67 HU
肺包虫又称肺细粒棘球蚴,其影像表现比较典型,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1].当肺包虫发生破裂时,在影像上常失去典型包虫的影像特征.笔者搜集了临床确诊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肺包虫囊肿破裂的49例患者资料,通过分析CT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肺包虫破裂的影像诊断能力。
患者女,30岁,因后颈部拳击伤、颈部活动受限1d,于2013年6月8日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体检:颈部皮肤色泽正常,未见明显擦伤痕迹.颈部局部压痛,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左侧上肢肌力Ⅳ级,椎动脉扭曲试验(-),四肢腱反射对称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颈椎CT:轴面图像显示C6双侧椎弓峡部骨质不连,呈现“双关节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高致残疾病,脊髓损伤后除运动障碍外,感觉功能的丧失及继发的异常(如神经性疼痛)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尽管临床有许多针对脊髓受损节段及其远端神经连接的治疗方法如细胞移植、生物学材料植入[1]等,但即使损伤局部结构恢复良好,患者仍难以获得完全和有效的感觉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