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惠悦咨询公司北京办事处的总经理程达介绍:“薪资调查行业一般根据职位经济活动、管理范围的大小以及企业市场开发的程度,把所有的工作岗位分为21级,18到21级被称为TopManagement,相当于最富盛名的国际性跨国公司总裁,接下来16-17级和12-15级分别是SenionManagement和MiddleManagement,这两个级别都属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位居其后的10-11级属于助理型的初级管理人员,之后9个级别则主要是基层的工程师和技工。一般说来最高级必须是全球覆盖的跨国性公司总裁,并且在营业额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按照这种分类标准,国内最高的级别也就是18-19级。”
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就高科技行业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17级,北京地区高居榜首,年薪超过65万,上海广州接近58万,深圳在37万元左右;16级,北京地区的年薪高达58万,上海广州50万,深圳只有30万。12级北京24万,上海广州20万,深圳16万。10级在北京年薪约17万,上海广州13万,深圳10万。第8级北京13万,上海广州11万,深圳跌破10万,低至9万。到6级这个级别以后,三个城市差距明显缩小,北京8万,上海广州6-7万,深圳5万,到1级时,四地持平,都是3万元。高科技领域在收入方面是属于中等偏高的,在其他行业,薪资会普遍略低一些,但规律是相同的。
2002年,薪资标准在这四个城市均有了高速增长,上海最为突出,以13.8%的速度递增,目前已和北京难分上下。而广州、深圳则发展较慢,这与该地域的经济特征有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高科技集中的地区,而在广州、深圳,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第三产业以及一部分的电子通讯业,高科技不是主流。
另据惠悦对“跳槽”的数据研究,1997年到2001年期间,1997到1999年薪酬增幅最小,而工作更换率最高。依旧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统计对象,北京高科技领域的人才流动最快,其次是广州,再是上海,最后是深圳。消费类行业中的人才流动以广州最快,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深圳最慢。在第三产业,北京的人才流动最快,深圳其次,再次广州,最后上海。总体来说,北京的人才流动率最大,为23.1%,广州18.2%,上海16.7%,深圳12%。由此可见,北京的人才市场最活跃,机会也最多。
不同公司薪水的巨大悬殊,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市场还不太成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本来一个人应该只能拿到50万,可他换一个地方就能拿到100万,最理想的市场状态应该是有它自己的杠杆,某个行业随着市场的调节趋于稳定,相同的人才在不同的企业从事同样的工作,其价格应该是大体相当的。只有这样,人才市场才能形成有序的流动。
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就高科技行业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17级,北京地区高居榜首,年薪超过65万,上海广州接近58万,深圳在37万元左右;16级,北京地区的年薪高达58万,上海广州50万,深圳只有30万。12级北京24万,上海广州20万,深圳16万。10级在北京年薪约17万,上海广州13万,深圳10万。第8级北京13万,上海广州11万,深圳跌破10万,低至9万。到6级这个级别以后,三个城市差距明显缩小,北京8万,上海广州6-7万,深圳5万,到1级时,四地持平,都是3万元。高科技领域在收入方面是属于中等偏高的,在其他行业,薪资会普遍略低一些,但规律是相同的。
2002年,薪资标准在这四个城市均有了高速增长,上海最为突出,以13.8%的速度递增,目前已和北京难分上下。而广州、深圳则发展较慢,这与该地域的经济特征有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高科技集中的地区,而在广州、深圳,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第三产业以及一部分的电子通讯业,高科技不是主流。
另据惠悦对“跳槽”的数据研究,1997年到2001年期间,1997到1999年薪酬增幅最小,而工作更换率最高。依旧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统计对象,北京高科技领域的人才流动最快,其次是广州,再是上海,最后是深圳。消费类行业中的人才流动以广州最快,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深圳最慢。在第三产业,北京的人才流动最快,深圳其次,再次广州,最后上海。总体来说,北京的人才流动率最大,为23.1%,广州18.2%,上海16.7%,深圳12%。由此可见,北京的人才市场最活跃,机会也最多。
不同公司薪水的巨大悬殊,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市场还不太成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本来一个人应该只能拿到50万,可他换一个地方就能拿到100万,最理想的市场状态应该是有它自己的杠杆,某个行业随着市场的调节趋于稳定,相同的人才在不同的企业从事同样的工作,其价格应该是大体相当的。只有这样,人才市场才能形成有序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