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通过同蒲铁路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萧瑟、山林肃穆,细雨如针、连绵不绝。
   “满洲发展条件甚好,望晋西北、延安、北岳来此干部速赴灵丘。请聂派汽车送古北口或赤峰,坐火车经锦州到此。”1945年9月27日,中央派出的干部团收到中央转来的东北局电报。发报人是彭真,他请中央急转吕正操、林枫、张秀山等人。
   就在几天前,干部团在行进途中多次接到中央电报,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东北。而此时,干部团翻山越岭、风雨跋涉,行至山西省宁武县同蒲铁路西侧,面前的便是“同蒲封锁线”。
  再三准备,封锁线就在眼前
   同蒲铁路,是一条南北走向、贯穿山西省中部的铁路干线,因北起大同经太原至运城市蒲州镇,故而得名。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补给线”,在铁路两旁修建了大量碉堡和据点,打造了一条“吃人的封锁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不准八路军接受日军投降,碉堡和据点里驻扎着日军、伪军、晋绥军。咱们的目的是迅速通过,最好不要跟他们交上火。大家把能扔的东西都扔了……”9月27日上午,同志们结束了“冲锋前的休整”。
   从延安出发时,赵德尊的爱人陶竞华已有身孕。虽然骑着毛驴,但一路疾行加上颠簸,她已出现流产征兆。为了不影响队伍的行进速度,她咬着牙坚持。结果,孩子胎死腹中。直到队伍到达北安后,陶竞华才忍着剧痛与悲痛到医院将胎儿取出。
   亲历过“百团大战”和抗击日寇“五一大扫荡”的章子冈,抚摸着自己的腹部,解开绷带给伤口上药。原来,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他向组织提出阑尾切除手术申请,在没有麻药可打的情况下,匆匆做完了手术。术后拆线第二天,虽然身体虚弱,可他依旧加入了干部团北上的队伍。风雨行进路,刀口一直发痒,流着脓水,章子冈用手一摸,居然抠出了一段缝合伤口的线头。此时,这条长达10公分的刀口痒痛难耐。
   一大队四中队的章林,忍痛丢掉了心爱的《俄语大字典》。
   ……
   下午一点,紧急集合,准备出发。可队伍集合后忽然接到命令:停止出发。随后,“准备出发”“停止出发”如此反复了好几次,一直到晚上。因敌人封锁、布防十分严密,干部团不敢轻易冒险。时间一分一秒地飞逝,大家心急如焚。
   傍晚,出发的命令终于来了。
  陽方口枪响,翻长城、越火线
   出发时,晋西北的秋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队伍疾步走了三四里,天色已伸手不见五指。由于行进速度太快,掉队问题严重,一旦被敌军“咬住”,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队伍按照命令紧急编好互助组,特别是对女同志、生病或体弱的同志,明确“两人挟一人”,以备特殊情况时架其双臂强行通过。
   干部团选择穿越同蒲铁路的“突破口”是朔县、宁武间的长城险关——阳方口一段。
   三大队的张向凌负责牵引小队里驮运行李的骡子。可刚走几里路,骡失前蹄,身子一歪,驮架掉落下来,行李散了一地。行进紧急,远处已经有枪声响起。
   原来,为了掩护干部团,护卫部队和民兵们率先到达了同蒲铁路铁道线上。在干部团队伍通过铁路的地点附近,民兵们用铁锤使劲敲打着铁轨——一来制造噪音,隐藏干部团行踪;二来假装破坏铁路,迷惑敌人。开始时,敌人在碉堡中漫无目的地射击。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干部团。于是,密集的枪声响起,子弹不时在队员们的身旁飞过。
   “林枫看到队伍已经暴露,便停在路旁指挥队伍通过。这时解方赶来汇报:敌人的装甲巡逻车已经开出,赶快离开。在解方等人的一再催促下,林枫才跟着队伍迅速离开了铁路。”
   枪声中,队伍里由前向后传递着口令:“跑步穿过封锁线,紧紧跟上,不能掉队!”
   张向凌找来一名同志牵牲口,自己摸着黑爬出道坑,将行李重新举上驮架绑好。等他俩重新上路时,队伍已经过去了,漆黑的夜看不到人,听不到人声,他们顺着队伍前进的方向急追。越过同蒲铁路时,已是次日的拂晓。
   过了铁路、爬上山坡、翻过长城,两人一个牵牲口,一个扶行李,跑步前进,总算赶上了队伍。
  分为梯队,一路疾行摆脱追兵
   一夜疾行,天明时却下起了雨。
   这一带,日军曾施行残酷的统治,阎锡山的部队长期盘踞,此外还有哥老会等秘密组织,暗杀革命军民的事件时有发生。信息警示:此地不宜久留!
   疾行一天一夜,所有人的衣服都已被雨水和汗水湿透,但大家依然冒雨在泥泞中前进。前面走得太快,后面跟不上,大批人员掉队。二十多里的道路上,到处是散乱的人群。大家实在太累了,在经过贾家窑时,队伍停下来休整。
   然而,团部刚下达停止行进的通知,又传来立即行动的命令。因为接到消息,朔县的敌人突然出动了一队骑兵,可能要袭击干部团,不能不防。大雨中,干部团又出发了。 大雨很快就把大家的衣服全浇透,西北风夹着雨水吹得人直发抖。疲劳、饥饿、寒冷折磨着干部团的同志们。雨中,大家边走边啃干粮,而此时的炒面成了糨糊,馒头也已泡得根本无法下咽。
   入夜,又有大批人员掉队。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每人都不知摔了多少跤,湿衣服又沾上烂泥,格外沉重。张向凌开始头晕,身体发软,好像发烧了。他叫开一户老乡家的门,喝了点儿热水,烤干了衣服,狼吞虎咽地塞了几口饭,倒在柴堆上就睡着了。
   秋雨依然在下,秋风依然正劲。
   9月29日,干部团做出决定,集中所有能骑的马匹,把干部团分成前后两个梯队:前面的梯队骑马,后面的梯队步行。最宝贵的是时间——前面的梯队一天能赶多少路就赶多少路,后面的梯队则可按常规的行进速度赶路。这样做就是为了和国民党军队“赛跑”,抢先到达东北,争取主动。
   编队后的第一天,干部团出发时刚刚放晴,一路爬山却又下起了雨,随着山路海拔的增高,又渐渐变成了雨夹雪。队伍拖了十几里,踏着泥泞的路,冒着淋淋的雨雪,真是“大军过去一片足迹”。
   艰难的跋涉中,又有枪声响起……枪声来自小石口!?
   (部分内容参考《五寨县志》《神池县志》《宁武县志》等)
   编辑:齐 晶
其他文献
从延安到北安,张家口是一座绕不过的城市。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军区从日本侵略者手里夺回了张家口市,这是八路军从日伪手中收复的第一座省会城市。此后仅过了一个多月,1945年10月中旬,从延安出发的干部团途经张家口市,在稍作休整、补充给养后,继续踏上北上的路途。   追寻着他们的足迹,2021年4月21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来到张家口市,穿
通过具体实例列举了学生在学习古典概率中的几个常见的典型错误,并给出了详细评析,阐述了事件之间的包含关系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抽签模型中概率计算和样本空间的设计方法与事件的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概率与条件概率、积事件概率与条件概率的本质区别,通过对典型错误的评析,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与实际专业结合不足、考核标准无法量化等问题,致使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无法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内容,无法综合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因此,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急需提高。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提高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该教学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写作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写作课程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及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了解思辨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人情感、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性格倾向,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课堂氛围、教师自身素质等内外影响因素,在写作课程设计中以思辨氛围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方法为支撑、以全方位评价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辨能力训练与培养,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及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建设工程地下部分施工时,由于地下水位比较高,需要对地下水进行降水处理后方可进行施工,一般降水最常用方法是管井降水,在管井降水作业时采用空压机绿色环境,操作简单、方便,造价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本文对一栋高层住宅小区电井内穿刺线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通过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和专项勘验对火灾烟熏痕迹、燃烧痕迹的相关物证进行了提取,全面分析了火灾发展蔓延的过程,深入全面地剖析了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而准确认定了起火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包括对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统一关系、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等的认识;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丰富和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道
1年轻人的苦衷rn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许多年轻网民大吐苦水,有网民在微博上写道:“80后、90后,独生子女这两代人,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再拉扯三孩子.然后干到65岁,然后还要带
期刊
吕梁巍巍,汾水泱泱。2021年4月21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二分队跨越千里之遥,到达革命老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追寻1945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足迹,赴一场跨越76年的精神之约。   沧桑岁月已成往事,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印证着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创建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抚军司马杨衒之在战后重归故都洛阳,因感慨时局变迁物是人非,为追忆昔时佛教盛景所作的一部集佛教、历史、地理、文学于一体的经典著作。由于详细记叙旧时见闻以及对佛教文化,因其所记载内容的详实性使得其在北魏佛教文化研究领域成为第一手资料。文章主要研究《伽蓝记》中的异构字,通过考察其在其他古籍中的使用情况及根据上下文意义,推断出原文本字及产生文字异变的原因。最后认为,《伽蓝记》异文中异构字产生原因多样且数量众多,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可考性,对异构字产生原因的研究和对佛经整理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