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基建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愈加激烈。面对急剧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成本优势,谋求发展,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3]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企业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影响着成本管理。这些变化表现在:更加重视向顾客提供价值,全面质量管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全球化,服务产业的增长,贸易管制的解除以及与道德和环境有关的经营活动。这些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对许多企业而言,为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信息已无法从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另一方面,企业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应用需要我们拓宽成本管理的视野,这是因为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需要的成本信息。因此,施工企业在新时期应该注重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并且运用到工程实际中。
1、施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客观原因
分析我们这些施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客观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及投标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低价中标政策的实行,导致承接的工程项目毛利率偏低;二是部分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市场原材料发生异常波动,钢材、水泥、沥青、柴油等施工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价差太大,超出了工程项目的承受能力,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实际工程成本大于工程结算收入;三是由于业主行为和监理行为不规范,导致计量、支付不能与工程进度同步(监理看业主到位资金计量),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存在严重困难以及无法对已完项目进行月度和期度考核。四是工程变更审批严重滞后,交、竣工以及决算不及时,导致工程造价多年不清,工程成本根本无法核算。经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程行业正处在微利的状况。
2、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就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是用成本管理技术,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使企业在提高成本战略地位的同时降低成本。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成本的角度分析,选择和优化企业战略(包括經营策略的转变);二是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战略。简单地说,也就是用成本管理的眼光来指导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求我们在成本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链的作用,其目的就通过“人脉”资源,找到一种在企业、合作伙伴、业主之间各自为目的地降低成本更为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这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努力:一是要有自己的品牌,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重点领域,实现重点“抢位”,通过样板工程,示范项目起到品牌放大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口碑;二是要打造自己的经营模式,成功的模式是脚踏实地的(包括经营模式、生产管理模式等)。三是先进的管理,有人把管理比作数学加哲学,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数学家与哲学家的结合,既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又能对数学的敏锐的把握力(也就是有较强的工程财务管理能力);沟通、交流和企业文化的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可能远远超过简单成本投入。实体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进度、安全、效益、风险等)是属于数学范畴,是刚性的,而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是哲学范畴,是柔性的。我们不仅需要解决项目管理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更需要从战略成本的角度更加重视项目管理中的哲学问题。四是要有联盟体战略思维(对无资质的企业叫“借鸡下蛋”,对有资质企业叫增强竞争机会),通过建立经济利益和信息联盟体,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和信息共享的企业群体。
3、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
首先,传统的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的目标上缺乏战略眼光,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例如,有可能会短期内为了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质量,这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其次,传统的成本管理不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有关企业相对竞争地位等方面的资料和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成本会计资料,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由于缺乏对外部环境的重视而不能提供这种信息。
再次,传统的成本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仅有成本、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例如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度等等,而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无法提供这些指标。所以,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势在必行。
最后,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对于无形的成本动因却重视不够,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地理位置等,这些动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需要从战略上予以综合考虑。
4、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更具战略眼光,它着眼于企业的长远规划和寻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根据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战略,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方式与方法,避免了成本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2)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对项目或产品的核算,将目光投向企业所有费用;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将目光投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战略成本管理是超越了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将目光投向企业外部,提倡利用价值链降低成本,获得协调优势。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创品牌,先进管理模式、联盟体战略思维,才能突破传统的实体经营理念。我相信通过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将大幅度提升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核心竞争力的地位,从长远角度来讲,将能摆脱现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状况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庆川,李德英.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08(04)
[2]乐艳芬著.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覃伟楼.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 2007
[4]陈宝兰. 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D]. 暨南大学 2007
[5]何瑛.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作者简介:方大庆,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1983年7月月参加工作。1995年毕业于安徽省经管学院。路桥专业工程师职称。现任安徽路达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3]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企业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影响着成本管理。这些变化表现在:更加重视向顾客提供价值,全面质量管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全球化,服务产业的增长,贸易管制的解除以及与道德和环境有关的经营活动。这些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对许多企业而言,为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信息已无法从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另一方面,企业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应用需要我们拓宽成本管理的视野,这是因为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需要的成本信息。因此,施工企业在新时期应该注重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并且运用到工程实际中。
1、施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客观原因
分析我们这些施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客观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及投标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低价中标政策的实行,导致承接的工程项目毛利率偏低;二是部分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市场原材料发生异常波动,钢材、水泥、沥青、柴油等施工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价差太大,超出了工程项目的承受能力,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实际工程成本大于工程结算收入;三是由于业主行为和监理行为不规范,导致计量、支付不能与工程进度同步(监理看业主到位资金计量),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存在严重困难以及无法对已完项目进行月度和期度考核。四是工程变更审批严重滞后,交、竣工以及决算不及时,导致工程造价多年不清,工程成本根本无法核算。经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程行业正处在微利的状况。
2、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就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是用成本管理技术,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使企业在提高成本战略地位的同时降低成本。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成本的角度分析,选择和优化企业战略(包括經营策略的转变);二是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战略。简单地说,也就是用成本管理的眼光来指导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求我们在成本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链的作用,其目的就通过“人脉”资源,找到一种在企业、合作伙伴、业主之间各自为目的地降低成本更为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这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努力:一是要有自己的品牌,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重点领域,实现重点“抢位”,通过样板工程,示范项目起到品牌放大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口碑;二是要打造自己的经营模式,成功的模式是脚踏实地的(包括经营模式、生产管理模式等)。三是先进的管理,有人把管理比作数学加哲学,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数学家与哲学家的结合,既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又能对数学的敏锐的把握力(也就是有较强的工程财务管理能力);沟通、交流和企业文化的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可能远远超过简单成本投入。实体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进度、安全、效益、风险等)是属于数学范畴,是刚性的,而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是哲学范畴,是柔性的。我们不仅需要解决项目管理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更需要从战略成本的角度更加重视项目管理中的哲学问题。四是要有联盟体战略思维(对无资质的企业叫“借鸡下蛋”,对有资质企业叫增强竞争机会),通过建立经济利益和信息联盟体,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和信息共享的企业群体。
3、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
首先,传统的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的目标上缺乏战略眼光,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例如,有可能会短期内为了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质量,这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其次,传统的成本管理不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有关企业相对竞争地位等方面的资料和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成本会计资料,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由于缺乏对外部环境的重视而不能提供这种信息。
再次,传统的成本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仅有成本、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例如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度等等,而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无法提供这些指标。所以,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势在必行。
最后,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对于无形的成本动因却重视不够,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地理位置等,这些动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需要从战略上予以综合考虑。
4、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成本管理,更具战略眼光,它着眼于企业的长远规划和寻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根据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战略,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方式与方法,避免了成本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2)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对项目或产品的核算,将目光投向企业所有费用;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将目光投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战略成本管理是超越了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将目光投向企业外部,提倡利用价值链降低成本,获得协调优势。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创品牌,先进管理模式、联盟体战略思维,才能突破传统的实体经营理念。我相信通过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将大幅度提升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核心竞争力的地位,从长远角度来讲,将能摆脱现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状况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庆川,李德英.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08(04)
[2]乐艳芬著.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覃伟楼.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 2007
[4]陈宝兰. 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D]. 暨南大学 2007
[5]何瑛.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作者简介:方大庆,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1983年7月月参加工作。1995年毕业于安徽省经管学院。路桥专业工程师职称。现任安徽路达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