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报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宣传工具,全国有80%以上高校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报,编辑队伍达3000多人,每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年发行量在3000万份以上。为了使校报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必须建设并利用好校报学生记者这支有力的学生宣传队伍。本文主要从发挥校报学生记者优势与作用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思想政治教育
G455
高校校报随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诞生而问世的。长沙校经书院于1897年4月22日创办的院报《湘学新报》是有案可查的近代中国第一份中文校园报刊。l9世纪末20世纪初问世的高校校园报刊,是我国大学创办新闻媒体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共有大学校报25家;到1966年,高校校报已发展到229家,占当时全国1200多种报纸的近1/5。“文革”时期,许多校报相继停办,到了1978 年前后才又开始恢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校数量的急剧增长,高校校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高校校报如同雨后春笋。 1998年3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高校校报正式取得国内统一刊号。
一、 高校校报存在问题及困境
目前,全国有80%以上高校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报,编辑队伍达3000多人,每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年发行量在3000万份以上。多年来,高校校报在组织校园文化生活,弘扬高校校园精神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对新的传播形式和教育改革形势,高校校报也面临着困境和问题,这便严重影响了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为了寻找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及最大程度地发挥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试分析当下高校校报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困境,并从学生参与角度探讨在高校校报创新发展过程中,学生作用有效发挥的路径。
1、时效性差
校报的出版周期大约在一个周到半个月之间,甚至更长者达到一个月之久。如此长的出版周期,“新”闻早已变成“旧”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报的新闻时效性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
2、信息量小
一般的校报为四开四版或对开四版,每个版面字数是固定的,所刊登内容受到版面容量的严格限制。而网络有着海量存储空间,不受容量限制。发行覆盖面窄。目前,一般校报的发行覆盖面为本校师生,发行量一般在万份以下。而网络新闻只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便可阅读浏览,校内除了覆盖到学校教学区、生活区的所有楼台场馆,还可进入教工家里,而且校外也可以访问。
3、可读性不强
从具体报道内容看,校报大多局限于反映学校内部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且很多常规性的活动报道占据了整个版面, 相当一部分校报的要闻版主要是各类会议的报道和领导讲话的内容。纵观校报的整体情况, 缺乏对社会热点及大众问题的深度挖掘、批评性报道, 相关的短评、时评等也很少。而所谓的深度报道,也并不够深入。所以, 目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内容可读不强的问题。
4、受到其他校园媒体的冲击
校报作为纸质媒体,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受到其他校园媒体的冲击。在当下的大学校园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构成了主流媒体群,校报在高校内一元主体构成的新闻传播格局不复存在。尤其随着校园网的普及,网络正以其时效性、互动性和图文并茂等特点,使得师生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网络获取新闻和信息,广播、电视等媒体也拥有其独特优势。校报面临着其它校园媒体的强劲挑战。
二、如何发挥校报学生记者的作用
要想全面提升校报的整体办报质量,使得校报在大学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需要办报人员从多方着手,例如注重深度报道,增强服务性,提倡鲜活性;提高办报透明度,开放性办报;提高办报艺术等。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记者这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记者的作用及优势,给校报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视角。
1、全面提升理论素养,提高实践能力
要想使得校报的办报水平上台阶,使得校报成为大学生都爱看、都愿意看的刊物,这就需要对校报进行改革。在对校报进行改革的同学,参与编辑采稿等多方面校报工作的学生记者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使得报纸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才能使得报纸发挥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提高学生记者的业务水平,可以从新闻采访、新闻文本写作、校报编辑、新闻评论等层面着手。第一,提升新闻素养及服务意识,将利于学生校园生活舒适度的服务信息及时传播给校报受众;第二,培养新闻敏感及主人翁精神,高度敏感的发现校园内的最新信息,将学生的呼声做好上传下达;第三,养成新闻批判和质疑精神,对校园内有碍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批判和质疑,易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和改革。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整合新闻资源,认清联系,做好深度报道。
2、发挥学生接受利用新事物较快的优势,创新开辟新媒体阵地
在新媒体时代下,校报作为纸质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竞争,校园网等网络媒体力量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报的主流媒体地位。校报想要稳定自身在校园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适应并利用好新媒体力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记者接受新事物、学习新媒体技术较快的这一特点和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可以依靠学生记者进行新媒体突破的方面。
首先,实现校报的数字化。如下,许多社会媒体都相继推出了电子版报纸,校报也不能例外,要使校报由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化,有效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建立高效的校报数字化发展战略。校报电子化,使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辐射到师生员工、校友、家长、关注学校的人士等。
其次,增强校报的互动性。新媒体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更加多种、便捷的方式,校报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方式,通过在线评论、邮件、留言、QQ、博客等方式,让信息不再单向传播,通过校报与关注者的良性互动,加强交流与沟通,促进校报的不断提高质量,快速发展。
再次,打造校报综合信息平台。当前高校都在开发建设和不断完善综合性校园信息门户网站,校报成为数字报纸后,把它的发布平台建设成一个综合的信息门户,建立论坛,为关注校报的读者提供畅谈校报,交流思想,探讨学术的空间。
高校校报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存亡,更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阵地的牢固与否,因此,办好高校的校报对加强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好学生記者的优势及作用,对发挥好校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便有着非常直接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希光:《新闻学的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2]戴书志,《要增强新闻评论可受性》[J].《新闻爱好者》,1998(3):21-22
[3]张岚,《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新闻记者》,2004(8):20-22
[4]李静、卢国华,《高校校报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J].《青年记者》,2007
(12):36-37
[5]高明秀、翟荣惠,《高校校报网络版建设实践与未来发展》[J].《泰安师专
学报》,2001(2):92-94
[6]涂萍,《如何提高高校校报的导向性与可读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27(8):178-180
作者简介:
魏晋雪(1986年5月-),女,四川省泸州市人,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锋,(1978年11月—),女,天津人,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金如委,(1984年7月—),男,浙江台州人,天津师范大学城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