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由于财政投入少,综合实力较差,美术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难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到人才素质,对学生的就业有着决定性作用。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凸显,亟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素质,改善美术专业人才就业,促进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反思,以期促进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可以很好地解决人才素质和就业问题,国家在十七大中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地地域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财政投入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差,美术专业专业性特殊,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发挥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地方高校开设美术学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所学内容主要为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知识学习不多,主要开设专业技能、素描、色彩等课程;在大二下半学期会详细分专业,学习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设计等相关专业方向。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实习等课程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些地方高校美术专业设立之初,主要以培养美术教师为目的。所培养教师目标主要为中小学、中专等学校,课程大致分为教育国画、教育油画、教育水彩、美术教育等方面;主要开设美术基础理论、美术专业技能类课程,学习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专业型课程,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课堂作业、教师示范等方式进行。地方高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美术专业作为高效的“老专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师资结构,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近些年来随着高效的扩招,过去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大众普及型人才教育方式,地方高校的规模都在一两万人之间。美术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途径,随着近年来毕业人数的增加,美术专业人才需求出现饱和态势。就业形势不乐观,但是美术类专业报考人数却一直较高。根據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模式和人才就业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根据长期教学总结,结合相关教学理论,根据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设置、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几点思考。
二、课程设置改革
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目标同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传统上美术专业主要培养教师人才,但是目前美术教师呈现出饱和状态,要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就要对专业培养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方向。传统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人才需求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民办高校的市场调研和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不能及时取消一些就业能力差,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造成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常选择教师、事业单位、特岗等就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着重新学习,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缺少充分灵活性,因此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下,美术学专业要及时调整,不能仅仅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课程内容方式来为继生存,要把重点放到社会,通过引入一些特色专业,如字画装裱课程等,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前景比较好,可以很好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变传统上学生型院校的发展方向,重视应用型院校发展,从过去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原理,转向讲“怎么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制进行调整。美术专业要改变过去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习惯,对理论课程进行压缩,将这些课程渗透到教师讲授技法课程中。此外,要对课程设置思路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遵循“有用”、“管用”原则进行课程对接,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开设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可以自己编写讲义、教材,教材选择用时,不可以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技法课上老师做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程序完成作业,学生无法领会技法的要领。对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多元性,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针对教师、考研、创业等不同就业方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程选修,从而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模式。
引进项目进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的全新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实践操作,造成学生对应用细节缺乏理解。可以通过与行业岗位的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尝试同行业合作办学,相互取长补短,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发展成学生实践的理想场所。课程和岗位融合,也实现了教学与职业的结合。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将项目引进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禅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同时提高学习自觉性。
四、考核方式改革
高效学生没有了中考、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日常教学也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很多课程考核都流于形式,理论课常常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少学习动力,考试临时突击背诵,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技法课也不能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准确评价,比如,人体写生课中,学生常常反映没有掌握基本的写生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对授课内容、课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变,比如透视课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可以绘制生活中常见建筑物的透视图,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反复交流讨论,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传统上美术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可以改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带一定的资料进入考场,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让学生自发性地改变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史晓楠.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改革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245.
[2]谭传芳.浅析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美术向导,2013,(05):86-87.
[3]袁莉,张凤华,刘波,谭正祥,蔡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析——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32-134.
作者简介:王丽,女,河北张家口市人,文学学士,张家口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丛颖,女,内蒙古通辽市人,艺术学硕士,张家口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可以很好地解决人才素质和就业问题,国家在十七大中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地地域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财政投入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差,美术专业专业性特殊,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发挥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地方高校开设美术学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所学内容主要为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知识学习不多,主要开设专业技能、素描、色彩等课程;在大二下半学期会详细分专业,学习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设计等相关专业方向。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实习等课程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些地方高校美术专业设立之初,主要以培养美术教师为目的。所培养教师目标主要为中小学、中专等学校,课程大致分为教育国画、教育油画、教育水彩、美术教育等方面;主要开设美术基础理论、美术专业技能类课程,学习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专业型课程,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课堂作业、教师示范等方式进行。地方高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美术专业作为高效的“老专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师资结构,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近些年来随着高效的扩招,过去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大众普及型人才教育方式,地方高校的规模都在一两万人之间。美术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途径,随着近年来毕业人数的增加,美术专业人才需求出现饱和态势。就业形势不乐观,但是美术类专业报考人数却一直较高。根據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模式和人才就业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根据长期教学总结,结合相关教学理论,根据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设置、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几点思考。
二、课程设置改革
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目标同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传统上美术专业主要培养教师人才,但是目前美术教师呈现出饱和状态,要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就要对专业培养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方向。传统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人才需求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民办高校的市场调研和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不能及时取消一些就业能力差,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造成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常选择教师、事业单位、特岗等就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着重新学习,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缺少充分灵活性,因此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下,美术学专业要及时调整,不能仅仅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课程内容方式来为继生存,要把重点放到社会,通过引入一些特色专业,如字画装裱课程等,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前景比较好,可以很好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变传统上学生型院校的发展方向,重视应用型院校发展,从过去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原理,转向讲“怎么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制进行调整。美术专业要改变过去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习惯,对理论课程进行压缩,将这些课程渗透到教师讲授技法课程中。此外,要对课程设置思路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遵循“有用”、“管用”原则进行课程对接,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开设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可以自己编写讲义、教材,教材选择用时,不可以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技法课上老师做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程序完成作业,学生无法领会技法的要领。对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多元性,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针对教师、考研、创业等不同就业方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程选修,从而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模式。
引进项目进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的全新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实践操作,造成学生对应用细节缺乏理解。可以通过与行业岗位的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尝试同行业合作办学,相互取长补短,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发展成学生实践的理想场所。课程和岗位融合,也实现了教学与职业的结合。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将项目引进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禅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同时提高学习自觉性。
四、考核方式改革
高效学生没有了中考、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日常教学也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很多课程考核都流于形式,理论课常常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少学习动力,考试临时突击背诵,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技法课也不能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准确评价,比如,人体写生课中,学生常常反映没有掌握基本的写生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对授课内容、课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变,比如透视课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可以绘制生活中常见建筑物的透视图,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反复交流讨论,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传统上美术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可以改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带一定的资料进入考场,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让学生自发性地改变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史晓楠.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改革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245.
[2]谭传芳.浅析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美术向导,2013,(05):86-87.
[3]袁莉,张凤华,刘波,谭正祥,蔡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析——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32-134.
作者简介:王丽,女,河北张家口市人,文学学士,张家口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丛颖,女,内蒙古通辽市人,艺术学硕士,张家口学院美术学院讲师。